二十英里法则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在一项长距徒步拉力赛中,选手们要求从美国西海岸圣地亚哥出发,前往距离三千英里外的目的地,这是一项极为艰苦的挑战,在整段路途中,不仅需要克服异常复杂地貌环境,还经常会遭遇恶劣的气候变化。
8个多月后,绝大部分选手迎着掌声吃力地冲过了终点,当他们打开香槟,准备庆祝自己的艰辛与不易时,却突然被高挂于奖杯之上的排行榜震惊得目瞪口呆,排在首位的选手,仅仅用了5个月时间便抵达了此处,而这也是唯一一个在官方规定时间内达标的成绩。
选手们对此并不服气,除非是作弊或寻到了各处捷径,否则根本不可能以如此之短的时间完成比赛,带着各方各界的疑问,赛事组不得不严格复盘这位选手在赛事中的行为动向,并将其公之于众。随着该选手每日行程报告的不断生成,质疑的批判声逐渐销声匿迹心悦诚服的掌声与赞叹声此起彼伏。
原来,绝大多数选手在一切事宜的情况下能够行进40-50英里,可一旦遇到阻碍便会停下,他们在电闪雷鸣时躲进帐篷抱怨天气恶劣,在路途险阻时歇下来与众人商讨万全良策,走走停停间,自然落后了不少,而这位榜首并没有任何过人之处。
甚至还多少显露了些不开化般的拙笨,只是不管遇上狂风骤雨还是万里晴空,无论身处悬崖密林还是阳关大道他都雷打不动,每天行至20英里,然后歇息。因为他固执地坚信,不必与别人争抢比较,只要每日坚持如此,便能在规定时间抵达终点。
拒绝追求一时的努力来追求卓越在外部的条件有诸多不定因素的干扰下,保持内在的确定性。顺境不骄纵,逆境不萎缩,谦卑而执着做我们该做的事,即是20英里法则所揭示的内核,我们发现,如果真正想要做成一件事时,切忌盲目追求一时的拼命努力,而应该首要学会保持自律。
要知道,在践行的过程中,一定会遭遇诸多不可控事件来影响我们的完成进度所以,应该如果给自己定下合理的目标,并以怎样全始至终的心态地去执行,才是最重要的课题。每天20英里,其实就已经足够,平日里,别耻于安慰自己。
“今天已经可以了,明天再接再厉就好”意外时,也别忘了鼓励自己;“一定要想办法完成它,这对于你来说其实并不难,不是吗?";不要迷惘于当下,因为答案我们始终知晓,只要持之以恒,短少亦为众多,缓慢即是神速。
1、在家长的眼里我是一个有点任性、有点傲慢、有点自恋、不会赖床的孩子。
2、在老师的眼里我是一个有上进心、不聪明却很勤奋的学生。
3、在辅导员的眼里我是一个务实、责任心强、做事有计划、集体意识强的助手。
4、在好友眼里我是一个坦诚、幽默、随和、偶尔臭屁的傻大姐。
5、在一般人眼里我是一个不苟言笑、不喜欢没话找话的人。
6、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对一对他人都过于严格。
7、我是一个怀旧的人。
8、我是一个兴趣不多,最喜欢k歌的人。
9、我是一个擅长和老人、孩子打成一片的人。
10、我是一个不爱笑也不爱哭,但是可以为了一句话、一首歌而感动半天的人。
11、我是一个面对困境不屈服、脚踏实地的人。
12、我是一个去超市要写购物清单、买东西要权衡在三的非冲动性消费者。
13、我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
14、我是一个精力充沛,对生活对工作都积极向上、充满热情的人。
15、我是一个讨厌喧嚣和吵闹的人。
16、我是一个没事就做白日梦的人。
17、我是一个被动的人。
18、我是一个喜欢在有制度、有规则的环境下工作的人。
19、我是一个多年抗痘未成功、减肥口号叫了多年未实现的人。
20、我是一个可以静坐一天都不动的人,是一个只要一杯水、一首歌、一本书就可以打发一个下午的人。
扩展资料
个体对于自我的存在,行为和心理的认知会有一个发展过程。刚开始是比较模糊的,所以小孩子会让经常出于好奇心而做一些危险的行为和事情。这个时候他们的自我意识是比较朦胧的,只有在经过不断地试错和加深记忆以及思考学习后,对于自我肌体的存在感才会渐渐成熟。
随后才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意识的区分哪些行为是危险的,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决定是否要做。最后才是对于自我心理的认知。一般来说,这需要一个人的思维和想象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具备这种察觉自我心理变化的能力。个体开始区分个人肌体行为和心理行为的差异是自我心理认知的开始。
本文来自作者[顿培灿]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putao.com/pu/164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顿培灿”
本文概览:二十英里法则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一项长距徒步拉力赛中,选手们要求从美国西海岸圣地亚哥出发,前往距离三千英里外的目的地,这是一项极为艰苦的挑战,在整段路途中,不仅需要克服异常复杂...
文章不错《每日心理学科普、二十英里法则》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