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女孩的诗句古诗

1.关于小女孩的古诗

点绛唇·蹴罢秋千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代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译文 注释

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赏析

李清照的《点绛唇》描写的是一个天真烂漫而又情窦初开的贵族少女形象。表现了词人李清照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还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累态可掬的娇美形象。“蹴”本意为踩、踏,“赋罢秋千”,就是刚荡完秋千。“慵”,懒、困倦意,“慵整”,懒得收拾。刚荡完秋千,两只手又是土又是泥,而懒得去洗一洗,就这么悠哉、怡然地在花园中游逛。这种不拘小节的举动,只有天真烂漫、未被礼法束缚的少女才做得出。这里对人物的描画是多么真切、自然,又是多么细腻、生动啊。“露浓花瘦”,打秋千时已玩到了忘乎所以,等歇下来,才感觉到花园里是这么美:正是早春天气,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形形色色的蓊卉正含苞待放;仔细看,朵朵娇艳的花蕾上还凝聚着颗颗圆滚滚的露珠,在清晨的阳光下晶莹闪烁,幻出迷人的色彩。这样的景,衬托出主人公欣喜、兴奋的心情,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的赞叹。“花瘦”,即含苞未放之花,它又暗示了主人公的少女身份。这一句既写景又喻人,双关用得妥贴、自然、巧妙。“薄汗轻衣透”,主人公出汗,说明打秋千时的投入,以致汗出,而且不觉。这又纯然是一个少女所为。主人公毕竟是官宦人家女子,因而只是“薄汗”,而非“汗滴禾下土”之农夫汗。这里的描画十分细致,且恰到好处。“轻衣透”紧承“露浓”,“露浓”表明天气尚嫌凉。主人公玩的时候全然不觉,歇下来,加之出了汗,才觉凉意袭人,故而有“轻衣透”之感。

下阕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跑去,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这也就活脱脱刻画出一个大户人家少女形象的另一面来:在封建礼教束缚下不得不遵守所谓“礼”的心理与行动。但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倚门”,在于以门为掩护,似露不露,“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才好回首一看;看,又不敢正眼看,还要装作赏花闻香,而眼中余光却早落在那人身上。“倚”、“回”、“嗅”三个动作,就像**中的特写镜头一样,不仅如画般折摄出主人公的动作、神情、姿态,而且准确地描绘出主人公既爱恋又羞涩、既欣喜又紧张、既兴奋又恐惧的微妙心理活动。把一个情窦初开,又受着封建礼法约束的少女的复杂情感,十分清楚而委婉、真切而自然、细腻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描写小姑娘的诗句

娉娉婷婷十三余,豆蔻枝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摘自诗经·《硕人》)

释义:这是首用比喻的手法写庄姜美貌的诗歌。手指洁白细软,皮肤洁白细腻。脖子修长白净,牙齿光洁匀称。额头宽而方正,眉毛细而弯曲。灵巧的微笑带有酒涡,美丽清澈的眼睛流露出无限深情。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摘自《诗经·桃夭》释义:这是首少女出嫁的诗歌。前两句是写新娘的仪容,她如桃花般婀娜多姿、娇艳动人。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摘自唐·李白《清平调》)

释义:这是首描写杨玉环无以伦比之美的诗。五彩云霞般的衣裳,花儿一般的容貌,如春风吹拂着带有露水的牡丹一般神采飘逸。即使是绝代佳人赵飞燕也比不上杨贵妃的天生丽质。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摘自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释义:这是首思女的怨歌。诗中写出她美丽娇好的仪容:洁白的体肤,纤纤的十指,艳丽照人的装扮和轻盈美绝的仪态。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摘自汉乐府·陌上桑)

3.描写小孩的诗词

描写儿童的诗句 1、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黄庭坚《牧童》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3、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李涉《牧童词》 4、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白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宣宗李忱《吊白居易》 5、午后顺着小河走,河水清清,在我脚下流。水中石头大如斗,石边鱼儿轻轻游。

小小牧童竟怕羞,赤身蹲在,田边和地头。口中唤着大花狗,手里牵着老黄牛。

——《牧牛图》 6、清池玉水绕山川,携手伴友放纸鸢。杨柳轻指意欲醉,疑是梦境回童年。

——轩治翁 7、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8、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9、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10、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崔道融《溪居即事》 11、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崔道融《牧竖》 12、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3、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徐渭《风鸢图诗》其一 14、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15、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 1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17、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贾岛《宿郑州》)(节选) 18、秋来皎洁白须光,试脱朝簪学酒狂。

一曲酣歌还自乐,儿孙嬉笑挽衣裳。——权德舆《览镜见白发数茎光鲜特异》 19、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20、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

住处无邻里,柴门独掩扉。——丘为《泛耶溪》 2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所见》 2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24、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施肩吾《幼女词》 25、幼童轻岁月,谓言可久长,一朝见零悴,叹息向秋霜。

迍邅已穷极,疢疴复不康,每恐先朝露,不见白日光。庶及盛年时,暂遂情所望。

吉辰既乖越,来期眇未央。促促岁月尽,穷年空怨伤。

——伍缉之《劳歌二首》之一 26、古巷少人行,新月弯弯瘦,藤萝满墙头,儿童摘扁豆。——佚名 27、晴明风月雨乾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杨万里《桑茶坑道中八首》其七 28、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李商隐《忆匡一师》 2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杜甫《江村》 30、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韦庄《与小女》。

4.关于女孩的诗句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 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 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杜牧《泊秦淮》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 李白《怨情》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 李白《长相思·其一》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 鱼玄机《赠邻女 》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 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 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 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 冯延巳《长命女·春日宴》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 白居易《后宫词》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 虞姬《和项王歌》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 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 李白《越中览古》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 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 杜甫《石壕吏》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杜甫《月夜》

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纳兰性德《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 元稹《行宫》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 曹丕《燕歌行》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 萧衍《东飞伯劳歌》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 孟郊《列女操 》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 李白《妾薄命》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王维《山居秋暝》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 秦韬玉《贫女》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 李白《妾薄命》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 林杰《乞巧》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杜牧《秋夕》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5.咏小女孩的古诗词

1.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 倾国倾城貌!惊为天下人!2.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3.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4.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5.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6.翩若惊鸿,婉若游龙7.美人既醉,朱颜酡些8.冰肌自是生来瘦,那更分飞后9.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10.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11.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12.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13.届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14.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15.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16.袅娜少女羞,岁月无忧愁17.芳容丽质更妖娆,秋水精神瑞雪标18.珠缨旋转星宿摇,花蔓抖擞龙蛇动1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0.花心定有何人捻,晕晕如娇靥2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22.脉脉眼中波,盈盈花盛处2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2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25.君还知道相思苦,怎忍抛奴去26.不辞迢递过关山,只恐别郎容易、见郎难27.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香。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28.芸芸众神赞,飘飘仙子舞2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30.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31.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32.凤眼半弯藏琥珀,朱唇一颗点樱桃33.柳腰春风过,百鸟随香走34.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远。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35.笑颜如花绽,玉音婉转流36.皎皎兮似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37.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38.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39.温柔几许缘何散,爱恨声声怨40.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41.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42.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43.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华容婀娜,令我忘餐44.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45.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46.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47.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48.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49.荣曜秋菊,华茂春松50.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6.关于女孩的古诗

《硕人》(选自《诗经》):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双手白嫩如春荑,肤如凝脂细又腻;脖颈粉白如蝤蛴,齿如瓜子白又齐;额头方正蛾眉细,笑靥醉人真美丽,秋波流动蕴情意。

窈窕淑女身材高,驻马停车在城郊;四匹雄马多矫健,马辔两边红绸飘,鸟羽饰车好上朝;诸位大夫该早退,别让国君太操劳。

黄河之水声势大,奔腾向北哗啦啦;撒开鱼网呼呼响,鳣鲔跳跃泼剌剌,芦荻稠密又挺拔。陪嫁女子服饰美,媵臣英武又高大。

白居易《长恨歌》: “天生丽质难自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温泉水滑洗凝脂”“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芙蓉如面柳如眉”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7.描写小女孩的诗句有哪些

1、《巴女谣》

唐代:于鹄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

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

译文:一个巴地小女孩骑着牛儿,唱着竹枝词,沿着处处盛开着荷花、铺展菱叶的江岸,慢悠悠地回家。 不怕天晚了找不到家门,我知道我家门前有一棵芭蕉高高地挺出了木槿篱笆。

2、《与小女》

唐代: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译文:她刚能听懂大人的讲话,就咿咿呀呀的学着说话了。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去睡觉,因为衣服上少绣了朵金线花,就整个晚上哭闹着不肯停歇。

3、《幼女词》

唐代: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译文:小女孩方才到六岁,区分不了灵巧愚拙。黄昏她在正堂前面,学着大人膜拜新月。

4、《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元代:卢挚

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译文:柳树萌芽,像飘浮着一层嫩绿色的轻烟。梨花似雪,参差地交杂在柳枝中间。柴门外狗儿在叫,茅屋顶上燕了呢喃。一对白发的农家老夫妻正围着老瓦盆饮酒用饭。

桑林外,一位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头上斜插着花枝在荡秋千。她转眼注视多时,大概是赞叹我这个行路之人,坐在马上吟哦篇。

5、《芄兰》

先秦:佚名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

虽则佩觿,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虽则佩韘,能不我甲。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译文:芄兰荚实长在枝,有个童子已佩觽。虽然身上已佩觽,难道不能与我在一起?看他一本正经相啊,垂着腰带颤晃晃啊。

芄兰荚实连着叶,有个童子已戴决。虽然指上已戴决,难道不能与我再亲热?看他一本正经相啊,垂着腰带颤晃晃啊。

8.所有写小孩的古诗 百度知道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的鱼惊不应人。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 项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绿 水, 红 掌 拨 清 波。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我国古代有很多描写儿童的诗,它们语言精炼,形象生动,塑造了儿童的种种神态。笔者从常见的《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子家诗》等书中选得几首,以飨读者。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这样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全诗仅二十八个字,却给我们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作者久居客地,重返家园,故乡的儿童们却不认识他,就笑着问他是哪里来的客人。这些儿童稚气活泼,彬彬有礼,十分可爱。

同样是唐代的崔道融这么写:“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溪居即事》这首小诗描绘了春日渔村溪边的趣事。篱外不知谁家的小船,忘了系缆绳,被悠悠的春风吹进了钓鱼湾。

正在水边垂钓的小童,不知实情,误以为有客相访,便急忙放下手中鱼竿,慌忙跑向家门报信,想打开柴门相迎,忙乱中却把门关上了。诗人把小童的一系列动作写入诗中,显得平易自然,却又栩栩如生,形象地描绘出了乡村儿童好客的天性。

乡村儿童不仅好客,还很勤劳。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有一首这么写道:“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里描写的是夏天农村紧张劳动时的情景。

“村庄儿女”是指成年农民,“童孙”是儿童。农村的儿童虽还不会耕田织布,但看到大人除草搓麻线,便也在桑枝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

儿童们不仅学种瓜,他们还学垂钓。唐代诗人胡令能在《小儿垂钓》中这样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你看,这个“蓬头”“侧坐”的小家伙是多么顽皮可爱,怕鱼惊不咬钩,就连路人借问道路都不给回答,虽是“学垂纶”,可却满认真的!诗人信手写来,好似不费丝毫力气,其实功夫很深,诗味也很浓。

宋代诗人杨万里也是写儿童天真可爱的高手,他的《宿新市徐公店》里有这样的描绘:“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人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画面。接着从画面里跃出一个“急走追黄蝶”的儿童。

那黄蝶被追急了,一下子隐没在菜花里。诗到这里就完了,但我们可以想见,那飞奔的儿童怎样一下子站住,又在菜花地里东张西望的神态。

由此可见,古代诗人不仅善于观察,还善于用笔,把一个平淡的场景记录下来,就赋予了神奇的力量。不仅写得新奇,还塑造了种种可爱的儿童形象。

《古朗月行(节选)》 作者: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回乡偶书》 作者: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寻隐者不遇》 作者: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幼女词》 作者:唐 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 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 学人拜新月。

《观游鱼》 作者: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 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 我来施食尔垂钩。

《池上》 作者: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清明》 作者: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小儿垂钓》 作者: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溪居即事》 作者:唐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牧童》 作者: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花影》 作者: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 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 却教明月送将来。

《牧童》 作者: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 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 机关用尽不如君。

《点绛唇》 作者:宋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个稍大点,是少女了) 《宿新市徐公店》 作者: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稚子弄冰》 作者:宋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瓈。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意思

点绛唇·蹴罢秋千

(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补注

关于此词作者众说纷纭,杨慎《词林万选》等收为李清照词,杨金本《草堂诗余》作苏轼词,《花草粹编》等作无名氏词,《词的》作周邦彦词,唐五代及北宋词集中词作互见现象所在多见,不足为奇。

作品译文

春日,清晨,花园内。绿杨掩映着秋千架,架上绳索还在悠悠地晃动。年轻的女词人刚刚荡完秋千,两手有气无力,懒懒地下垂。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花与人相衬,显得格外的娇美。蓦然间,进来一位客人。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连金钗也滑落下来。

客人是谁?词中未作正面描写,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风度翩翩的少年。词人走到门口,又强按心头的激动,回眸偷觑那位客人的丰姿。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羞怯怯,昵人无邪。

编辑本段

作品赏析

赏析一

此词,属存疑之作,若确为易安作品,当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

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空中飞来飞去,妙静中见动。“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 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纤纤手” 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春天的早晨,地点是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 

“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唐人韩偓《竿奁集》中写过类似的诗句:“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见轻薄,“和羞走”现深挚:“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少女窥人之态婉然眼前。

这首词写少女情况心态,虽有所本依,但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获“曲尽情悰”之誉。

赏析二

靖康之乱前,词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她这时期的词,主要是抒写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对自由的渴望。风格基本上是明快的。《点绛唇》(“蹴罢秋千”)很可能就是这一时期中的早期作品。

这首词的上片用“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给读者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紧接着,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就跑,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这把封建社会深闺少女的另一种心理和行动,也就是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遵守所谓“礼”的心理和行动,逼真地摹写出来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这两个短句和李煜《一斛珠》中的“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一样,成功地写出了少女的情态。同时,李清照这两个短句还生动地表露了少女的内心世界。她嗅青梅,不是真的嗅,而是用以表现其若无其事来遮掩她的紧张。这和欧阳炯《贺明朝》中的:“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晃冲之《传言玉女·上元》中的“娇波溜人,手捻玉梅低说”,都有类似之处。这和今天现实生活中,年轻的姑娘以摆弄辫梢、手绢等,来掩饰她的害羞、紧张也是类似的。至于“回首”,那也和欧阳炯《南乡子》中“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的“回顾”,李珣《南乡子》中“玉纤遥指花深处,争回顾,孔雀双双迎日舞”的“回顾”一样,虽然它们所表现的内容、表达的感情,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都是以简单的回头看的动作,表现比较复杂的内心活动的。李清照这两个短句中的“回首”是少女对来人打搅了她自由玩乐的不愉快,她要看看打搅她的来人是谁,她要看看把他弄得那么狼狈的是谁,是什么样的人。这表现了她的天真、勇敢,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束缚轻视的一面。这种思想感情,就其内容来说,远远超过了这一生活侧面的描写。

在李清照之前,虽然绝大多数词都是写妇女,但是,能够描绘出妇女的形象,并写出妇女的内心世界,而且有一定意义的却不多。李清照这首《点绛唇》语言质朴,形象生动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写,而且有一定的深意,的确是一首写封建社会的少女(词人的自我写照)的好作品。它和李清照的著名词作《一翦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完全可以媲美。[5]

李清照《愿时光清浅》全诗是什么?

这句诗的意思是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倚门回首:靠着门回头看的意思。

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点绛唇·蹴罢秋千》,此词描述少女的天真情态,上片写主人公下了秋千以后的情景,下片写主人公在来客忽至的羞赧情状,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全词原文如下: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白话文释义: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扩展资料

此词写少女初次萌动的爱情,真实而生动。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妙在静中见动。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空中飞来飞去,妙静中见动。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

“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

“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

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

《愿时光清浅》是为诗词鉴赏类图书,中间穿插李清照的词,以散文化笔法点评、赏析,并结合李清照的经历进行个性化、情感化解读。

里面含有李清照的诗如下:

1、《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3、《夏日绝句》

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4、《武陵春·春晚》

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5、《点绛唇·蹴罢秋千》

宋代: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译文: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本文来自作者[宾奥翔]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putao.com/pu/901.html

(20)
宾奥翔的头像宾奥翔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宾奥翔的头像
    宾奥翔 2025年09月27日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宾奥翔”

  • 宾奥翔
    宾奥翔 2025年09月27日

    本文概览:1.关于小女孩的古诗 点绛唇·蹴罢秋千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代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宾奥翔
    用户092705 2025年09月27日

    文章不错《关于小女孩的诗句古诗》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葡萄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