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就全国来看,重庆境内发生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可能性相对比较小。重庆境内其实也是有断裂带的,比如:华蓥山断裂带、长寿-遵义断裂带、七曜山-金佛山断裂带等,因此也是具备发生地震的条件的。
不过,重庆地区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华南板块的西部,在全国来看,华南板块属于相对稳定的地块,就算发生地震,其地震频度和强度都比其他地区要低一些。
此外,纵观发生在重庆的地震几次地震,最大的都没有超过7级。因此,有专家预测重庆可能会发生小的地震,但是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重庆打黑也非常出名:
重庆在直辖后高速发展的形势与原有的干部管理的能力不足形成反差倒灌也有关系。
直辖之后,重庆市干部队伍扩张得特别快,很多干部都是从郊县提拔上来的,农村干部管理城市,经验能力不足,这也是重庆的特殊性所在。
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及其意义
持续下暴雨容易导致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发生。成都周围也有比较多的山区,如果在山区生活的居民不注意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遭遇泥石流的侵袭。
尤其是像本来就降雨比较多的季节,雨水很充足。山区里面的那些土质较为疏松的山地,一旦雨水浸泡较多,土壤就变得饱和。内部可能会存在一个平滑的平面,这时候就会导致泥石流或者山体滑坡的发生。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山脚下居住的居民没有注意到那么泥石流,一旦出现跑都跑不及的。
所以在降水较多的季节,山区的居民可以前往山上勘察一下山体情况。看看山上有没有出现不太正常的裂缝并且连成一条线的情况,这是山体滑坡的前兆,这种时候基本上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可能导致山体滑坡的产生。
当我们遭遇山体滑坡或者泥石流的时候,千万不要顺着上去滑坡的方向跑,而应该往两侧地势较高的地方跑。并且这些地方一定要注意,不能够太光秃土质不应该太松,应该要有植被覆盖,这样的山就不容易发生山体滑坡。
在成都平原地区还稍微好一点,在城区的居民不用太过担心,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可能会存在城市内涝的发生。
会导致某些住的比较低矮的地区的居民遭到水灾,或者地下停车场遭到洪水的淹没。所以我们应该把车停在安全的地方,避免车子成为泡水车,造成财产损失。
另外我们在出门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去陌生的地方。尤其是那些需要下坡走进涵洞或者隧道的地方。这些地方一旦进水的话我们是看不到的,其水深我们也无法具体去测量。如果到了比身高还深的水里面的话非常危险,尤其是在坐车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走隧道。
短时期内,中国的大城市中,哪一个发生大地震的风险最高?
一、对城市地质环境风险进行评价,是实行地质环境风险管理的基础
城市是人口最集中、人类活动最频繁、人地相互作用最剧烈的地方,也是地质环境最脆弱、地质环境问题最多、造成危害和损失最大的地带,因而也是地质环境风险最大的地带,如何对城市地质环境进行合理保护管理,已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引入地质环境风险管理,符合当今社会潮流,对城市地质环境风险进行评价,是实行地质环境风险管理的基础。
1.城市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影响国民经济建设
研究成果表明[11],现有城市中,存在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的有160多个,产生灾害性地面沉降的城市超过50个。仅1998年,城市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就发生约18万处,造成1157人死亡,10000多人受伤,毁坏房屋50多万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0多亿元。地面塌陷分布广泛,全国城市中仅岩溶塌陷就有700多处,陷坑近3万个。城市地面沉降和地裂缝也比较严重。海水入侵使沿海城市超过1000km2的地下水水质劣变。由于超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城市土壤表层旱化,土地沙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城市水资源严重缺乏,污染日趋严重[18]
目前687个大中城市中400多个缺水,108个严重缺水,日缺水量达2000多万方,影响工业产值200多亿。全国687个城市中有310个以地下水为供水水源,但有近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且在不断恶化。
3.城市垃圾随意堆放,严重占用耕地、污染环境[108]
我国城市垃圾历年堆存量已超过60亿t,占地75万亩,在全国687座城市中、已有200多座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2000年的调查资料表明,北京周围的垃圾场占地总面积2万多亩,173个垃圾场中,有94个对地下水造成了污染,地下水中有的污染物(如“三氮”)超出饮用水标准300多倍。几乎所有的垃圾场都对土壤和附近的地表水造成了污染。
4.城市地下空间开拓缺乏足够的地质资料支撑,带来各种地质环境问题,增加建设成本
地下工程施工诱发地下水污染、地下涌水突水、地面塌陷、围岩稳定性等问题。如黄浦江一越江隧道,在施工中引发多处地面下沉(最大沉降量约5m)、造成多处坍塌(最大地面塌陷达4~5m),竣工后,因隧道纵向变形,引起接缝渗漏、泥土流失,引起地面建筑物开裂破坏[108]。黄浦江另一越江隧道,施工过程中遇流沙产生塌方,使黄浦体育馆地表坍陷1m多,还导致饱水砂性土的管涌、液化、地层中沼气侵袭等现象。
5.矿业城市地质环境日趋恶化
全国发生采矿塌陷灾害的矿业城市近40个,其中严重的有25个。全国每年仅因采矿导致的地面塌陷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亿元以上[10]。矿坑排水或冶炼废水污染水资源和环境,造成公害。我国每年因采矿产生的废水约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5%左右,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严重。尾矿、固体废弃物的堆放,占用了大量土地,损坏地表。
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十分迅速,已经由1978年的17.9%发展到2008年的45.68%;在今后9~20年是特别关键期,预计到2020年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0%左右。这段时期,我国城市将加速扩容,人口将迅速增长,经济迅速发展,城市规模将迅速扩大,对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的消耗将迅速增加,城市环境保护与污染破坏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各种地质环境问题将大量涌现。
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过去发达国家已经历过。如何避免、防范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问题出现之前超前预测。一般城市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与地质环境风险有关的问题的出现,将有一个潜伏期,这个潜伏期是很长的,一旦潜伏期结束,所显现出来的问题就不可挽回。要避免或控制城市化过程中地质环境可能遭受的危害,必须提前对这些问题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并在城市中远期规划中充分认识和考虑到地质环境风险来源、原因和风险的大小,并在城市规划时根据具体地质环境条件,以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
我国的城市环境地质工作开展了几十年,积累了大量资料和数据,也在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城市地质环境风险评价奠定了基础。地质环境的风险评价,在国外有学者已开始做,但方法并不成熟。
但是,我国这方面的工作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已有学者对地质灾害等进行“风险”评价,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多数只能算“危险性”评价,而真正意义上的地质环境风险评价,特别是包含经济或生命损失的“地质环境风险的经济学评价”还见得不多。
二、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研究意义
为什么要选择地质环境风险的“经济学评价”?这是因为过去在地质环境质量、适宜性等方面的评价,及对地质灾害危险性、易发性等方面的评价,已做了大量工作,这些成果基本上能满足相应的需求。但为了地质环境的保护、管理有新的突破,必须有新的思路:即在市场经济的社会,必须要利用经济杠杆作用,才能有效“挑动”城市地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从地质环境科学角度,指出城市建设规划、生态城市规划或城市重大工程建设时,如不遵循地质规律,将付出的包括经济损失在内的代价,并提出控制环境风险的对策或措施,这即是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这样的评价结果可让城市规划、建设或管理者接受和重视。
总体上来说,中国是一个地震高发国家。中国在地质上较为破碎,地质断裂带几乎遍布中国大多数地区。中国的许多大城市,比如北京、天津、西安等都正处于地震带上。另外像成都、大连等城市,虽然主城区不在地震带上,但部分辖区却位于地震带上。那么在这些大城市中,哪一个在短期内发生大地震的风险最高呢?
在中国众多地震带中,有两大区域的地震带最为活跃。一是台湾岛及其周边海区的环太平地震带,作为太平洋火环的一部分,台湾的地质断裂带极为活跃,地震活动极为频繁。二是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地震带,包括南北地震带、西北地震带(南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地震带)、青藏高原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和滇西地震带。而华北地震带和东南沿海地震带则相对要平和一些,地震活跃度要低的多。
台湾省暂且不说。就大陆地区而言,处于亚欧板块撞击区的青藏高原,是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在这一地区地震活动最为活跃。不过青藏高原大多人口稀疏,几乎没有大城市的存在。只有其东部与其他板块相接的边缘区域,才存在大城市,而这一地区正是南北地震带分布的区域。南北地震带是多条呈南北向的地震带的简称,在这一地震带上分布着银川、兰州、西宁、绵阳、成都、昆明等大城市。这些城市中,银川、兰州、西宁、昆明的城区直接位于地震带上,成都、绵阳则是部分辖区位于地震带上。
成都、绵阳市区不在地震带上,地震造成的损失相对小一些,因此本文重点讨论一下几个市区位于地震带上的城市。前面我已经说了,南北地震带是几个地震带的总称,而各个地震带的成因并不相同。按成因南北地震带大致可分为两类:南、北部为挤压断裂区,以单发式地震为主,如宁夏平罗地震;中部为挤出断裂区,多连发式地震,如汶川大地震。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南北地震带有过三十多年的相对平静期。但进入新世纪后,南北地震带中部的龙门山、鲜水河、名山-马边-永善地震带都转入活跃期,相继发生了汶川、雅安、九寨沟、玉树等6.0级以上地震。受其影响,同属青藏高原挤出碎块断裂带的兰州-天水地震带、六盘山地震带,未来一段时期有可能转入活跃期。
08年汶川大地震后,甘肃岷县等地频频发生地震,其中2013年岷县地震震级达到6.2级。考虑到兰州-天水地震带和六盘山地震带已近百年未发生7.0级以上地震,这些频繁的中小地震值得警惕。综上所述,从地震的易发程度和所在区域近期地质活动的活跃度综合考虑,兰州在较近时期发生大地震的风险较高。
本文来自作者[韩子轩]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putao.com/pu/580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韩子轩”
本文概览:因为就全国来看,重庆境内发生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可能性相对比较小。重庆境内其实也是有断裂带的,比如:华蓥山断裂带、长寿-遵义断裂带、七曜山-金佛山断裂带等,因此也是具备发生地震...
文章不错《重庆为什么是最安全的城市》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