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当我认真地敲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九个字的时候,窗外繁星点点,也许只能是这样的深夜能让我清晰的回顾这学期的点点滴滴。仿佛从这学期开始的那一刻,我就注定走上了一条朝圣之路——只剩归途。而我和我的星球们或深或浅的足迹,跌跌撞撞地攀爬都会是这条路上最美的风景,因为我始终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这学期的我被安排教二年级的科学课,并且开办了科学特色队组。

? 二年级上册由“我们的地球家园”和“材料”两个单元组成。两个单元总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都有“科学阅读”内容,可以穿插在每课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单元复习时集中在一课时落实。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统整“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三个主要概念组织教学内容,从整体的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到局部的寻访土壤居民,从遥远的太阳、月球与生活的联系到触手可及的天气、季节与生命的联结,整个单元以“关爱家园、关注生命”为线索,串联起一系列活动,并将整个活动落脚到“做大自然的孩子”,在落实单元教学内容的同时,对教学目标进行升华。简单地说,本单元以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概念为基础,将关注点聚焦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话题上来,将发展点落脚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中来,将兴趣点迁移到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的活动里来。本单元教学内容集科学探究教育、生态环境教育、自然体验教育于一体,并体现了博物学的重要特征——与自然的直接交往。

? “材料”单元共6课,分别是《1.我们生活的世界》、《2.不同材料的餐具》、《3.书的历史》、《4.神奇的纸》、《5.椅子不简单》、《6.做一顶帽子》。以下是这几课教学内容的简要分析:第1课《我们生活的世界》,旨在让学生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引出材料的视角;第2课《不同材料的餐具》,利用学生熟悉的餐具探讨常见材料的性能,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材料的方法;第3课《书的历史》,以书为具体研究对象,结合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运用教育重演论,让学生纵向考察某种物品所用材料的发展和演变;第4课《神奇的纸》,以纸为具体例子,让学生横向考察对一种材料的改造而导致其性能的变化,体会材料经过加工和改造,可以表现出原本没有的性能;第5课《椅子不简单》,以生活中常见的椅子为例,让学生从材料的角度整体而系统地研究一个真实的物品,认识到很多物品都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第6课《做一顶帽子》为单元总结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做一顶帽子,经历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综合运用过程。

? “材料”单元的学习对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这一认识非常重要。在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里,学生已对物体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他们将在3—4年级开展物质状态的学习,而对材料概念的理解是从物体到物质概念发展必不可少的进阶。这一单元的编写,强调和突出了对“材料”这一概念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并根据目前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和人类对材料的认识不断丰富和提高现状,设计和组织了“材料”单元的内容结构,以期让学生以辩证和发展的观点看待材料,不固化对某种材料的认识。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初步认识到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能的物质,是功能化了的物质,人们利用材料设计制作各种物品。学生能够以材料的视角看待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工具研究材料,观察并描述材料的特点,能够辨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常规课

? 二年级的孩子们更加的活泼可爱,自然问题也非常的多,每次课前课后我都会被孩子们团团围住,孩子们的脑袋里像是装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一样,好多好多的问题,为了不在孩子们面前露怯,只能自己提升,读了些许百科全书!!!

为了让孩子们对这门新的课程更感兴趣,在正式课程开始前我选了几个孩子比较感兴趣的课程进行讲解《观察蜗牛》《海洋生物》。

观察蜗牛

? 课堂上,我首先问孩子们蜗牛是从哪里捡来的,蜗牛们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同学们比较茫然,开始讨论,接着我让课代表来进行回答,孩子们认真的聆听着,时不时的打断提问,我就给孩子们回答,孩子们高呼原来是这样呀呀~接着我就为孩子们讲解了蜗牛的身体结构,蜗牛的繁殖方式,孩子们恍然大悟:“哦,原来这样呀。”

通过观察蜗牛也让我发现了孩子们对于小动物的热情,有些自己认为很简单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很神奇的,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设计课程。

蜗牛是孩子们比较熟悉也比较喜欢的一种动物,在周末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寻找属于自己的小蜗牛,并且装在容器中带到学校。在寻找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更好的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知道它们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在课上孩子们认真的观察着自己带来的蜗牛,了解蜗牛的身体结构,知道蜗牛的爬行方式,知道蜗牛的繁殖方式等等……孩子们把自己带来的蜗牛相互交换互相观察,并且给蜗牛取了它们专属的名字!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看到了孩子们对于动物的热情,于是趁热打铁,在第二周的时候我准备了《海洋生物》这一课。

海洋生物

? 《海洋生物》孩子们对于鲸鱼,大白鲨都比较熟悉,但是对于他们的生活习性以及生活方式没有太多的了解,通过一些相关视频,让孩子们了解海洋里生物的生活方式,繁殖方式并知道需要保护海洋保护环境保护生物!

帽子大比拼

? 在二年级的第二单元《材料》中,让孩子们通过做一顶帽子来认识材料,二年级的孩子们课堂上完成难度较大,于是我就安排孩子们周末在家长的帮助下共同完成,真的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孩子们的创意千千万万……通过孩子们的自己动手操作,孩子们更好的认识了各种材料的特性……

特色课

? 新学期新挑战,本学期我带领着二年级的孩子们成立了“科学之旅”队组。

一开始的我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开始!每天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做实验做制作。

活动队从三方面进行:1.华容道2.科学实验3.科学制作。一开始的我有点高估了二年级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做一些小制作的时候,个别孩子动手能力不太强,导致课程进度落了一些,只能调整课堂内容让孩子们慢慢适应!

二年级的孩子队组主要从孩子们比较熟悉的水和空气进行,做关于空气和水的实验和制作。

元旦汇演

今年的科学队组与美术队组一起进行了元旦展示,由于选择的是晚上进行展示,我对展示内容做了简单的安排,首先由孩子们进行了夜光灯表演,接着孩子们表演了好玩的伯努利和空气炮。在孩子们的不断努力练习下表演还算不错!

今天,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这是我人生最好的归宿。因为知识的光辉己照亮了我的心窗,我己经从迷惘中走出来,踏踏实实做事,真真实实做人。一切都己经好起来了。我相信这应该是最好的安排!

(第一次上课(3年级):1.学生准备:一半的学生带了岩石和土壤,其他的有的是找不到,有的是忘记了,有的是不知道什么属于岩石;有的学生带了沙,有的学生带的土壤里有落叶和植物的根;有的用的是盒子装,有的用塑料袋,装的都很多。我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观察不同点能归纳认识岩石和土壤的多种多样性、分布广泛性和用途多样性,该怎样布置课前任务?2.硬件准备:主机在上课时死机了。

改进:文字——每人从不同的地方收集2-3块岩石和一些土壤

示范并说明装的工具及收集量

2.学生状态:第一次在微机室上科学课,学生没有形成规则意识,部分学生趴着坐,手总是去摸鼠标,没有投影仪,学生看个人电脑,与老师没有正面交流,教师因为要使用鼠标,不能走到学生之间,课堂上举手发言的学生不多,10人左右。)

教学过程

上课,师生问好。

一、复习导入

1.师: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过《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同学们,地球家园中有哪些成员,你还记得吗?

2.师:这些都是我们地球家园的主要成员。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单元,主要探究地球家园这个大家庭中的两个主要成员——岩石和土壤的一些知识。

3.师:岩石和土壤这两个成员,在我们地球家园的哪些地方能找到?

4.师小结:地球表面被坚硬的岩石包裹着,不仅包括我们看到的陆地,还包括海洋的底部。陆地上的岩石有的被土壤覆盖着,有的直接裸露出来。岩石和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岩石和土壤就没有我们现今的地球了。

反思:感觉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思考。

二、观察岩石和土壤

目标是让学生观察描述自己带的岩石和土壤,为学习打开兴趣之门。

组织方式:同桌的相互交流,教师巡视询问,挑选几个进行全班交流,最后教师做补充。

总结:岩石和土壤是各种各样的,分布广泛,用途多样。

反思:在交流中发现,描述岩石和土壤的特征是学生的难点,本校学生在外出时基本没有收集岩石的。

过渡:1.岩石和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关于岩石和土壤,我们人类从没有停止过对他们的研究,我国的科学家李四光、刘东生都是专门研究地质的科学家,为此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你们思考过一个问题吗,人们为什么要研究岩石和土壤呢?

2. 人们一直在研究岩石和土壤的意义是什么,岩石和土壤究竟还能告诉我什么?

(反思:感觉提出这个问题时,学生的思维参与度不高,怎样才能激发学生能自己提出这个问题或者有强烈地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愿望呢?)

三、自主学习

目标:学生完成“岩石和土壤能告诉我们什么”的记录单

组织方式:个人采用自学的方法,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搜集信息,完成记录单。最后祖师全班交流汇报,师生共同梳理,教师板书。

时间:10分钟

(反思:1.电脑上打不开文字资料,部分学生不知道先打开哪一个。个别学生选择看完所有视频再填写记录单,但最后由于时间原因没有完成。全班只有一个学生全部完成,四个学生完成部分,其他的也没有填写。

2.视频时间加起来接近10分钟,活动时间太短。

3.交流汇报时,有的学生回答的信息是资料中的某一个知识点,我猜测这是学生感兴趣的,或者没有看完资料,因为在每个资料最后我都总结了,直接抄上去就可以,但学生没有发现。)

四、总结收获

1.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从岩石和土壤中知道什么?

2.师:我们还学会了用什么方式解答我们的疑问?

3.师总结:今天大家收获还是非常大的,不仅知道了岩石和土壤的一些知识,理解了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它们,还学习到了一种学习科学的方法,查阅、搜集资料,进行归纳总结。

五、拓展

师:岩石和土壤还有什么特点?老师给大家介绍成都理工博物馆,这里珍藏了很多岩石,它又告诉我们哪些故事呢?由于博物馆还在改建,同学们课下可以利用今天学到的查阅、搜集资料的方式去了解,暑假去博物馆参观。

六 作业布置

但我又想加个下面的拓展作业。

第一次上课的整体感受:1.学生在微机室的习惯不好:坐姿不端正,搞小动作,说小话。

学生面对电脑,学习状态不佳。

2. 整体课堂不自然,没有深度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3. 自学的时间不够,难度大,硬件条件受限。

我的想法:本校五年级的学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吗?如果规范了习惯,能完成教学目标吗?

如何高效的过渡到探究环节?能不能让学生自发的想认识岩石和土壤的意义,或者在阅读资料完成记录单,最后归纳研究岩石和土壤的意义。

本文来自作者[晓露]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putao.com/pu/5228.html

(2)
晓露的头像晓露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晓露的头像
    晓露 2025年10月22日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晓露”

  • 晓露
    晓露 2025年10月22日

    本文概览:当我认真地敲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九个字的时候,窗外繁星点点,也许只能是这样的深夜能让我清晰的回顾这学期的点点滴滴。仿佛从这学期开始的那一刻,我就注定走上了一条...

  • 晓露
    用户102212 2025年10月22日

    文章不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葡萄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