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除了被大家熟知的各色?私人厨房?、?私人影院?外,其实还藏着不少?私人博物馆?!这些风格各异的私人博物馆里,有的是馆主多年的私人珍藏,有的是费劲千辛万苦才寻找到的各色珍贵?宝贝?。今儿,咱们就来逛逛这些天津的?私人博物馆?!
**道具博物馆
重温**中的流金岁月
这家藏在河东区丰盛园里的?**道具博物馆?,馆主 倪国英老人年轻时是一位特型演员,曾在多部**里饰演过角色,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 《红灯记》中的鸠山队长。凭借着这份对于老**的热爱,他干脆把自己的家也变成了梦想中的**场景,家中的每个角落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道具,让人仿佛穿越到那些经典的红色**当中。
倪国英收藏了上千件**道具,对于这些宝贝那可是如数家珍,比如其中有**《英雄儿女》中王成使用过的无线电话机、**《苦菜花》中学校里摇的那个铃铛,还有《亮剑》中的三八大杠,有《平原游击队》中的盒子枪、有日式的?王八盒子?,可谓一应俱全。说到兴起时,老爷子还会穿上旧时的服装,给你讲讲从前的峥嵘岁月。
地址:河东区十五经路丰盛园小区
乘车路线:乘坐642、673路在丰盛园站下车。
名车苑汽车文化博物馆
藏在单元房里的汽车世界
△天津名车苑汽车文化博物馆馆长杨国发在该馆展示世界第一辆汽车?奔驰1号?的模型
估计不少男生的梦想都是拥有自己的汽车模型王国吧!现在,这个梦想真的有人实现了!在河东区中山门西里的一户民居里,居然藏着上万辆精致的仿真汽车模型。 目前博物馆内收藏的车模数量非常惊人,至今已有大型车模3000多件和2万余件汽车文化周边产品。 馆长 杨国发是一位汽车模型发烧友,从小时候的爱好到如今拥有自己的私人博物馆,他全凭着?喜欢?两个字在坚持。
这汇聚了国内外各种珍贵的车模,其中有火柴盒大小的英国小轿车、1:18的解放牌卡车及红旗轿车、精致的铁制马车、酷炫的运动型跑车,甚至还有不少古代战车。 凑近看,这些仿真模型别看小,却都称得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全都是根据实物按比例缩小制造的,仪表盘、发动机、雨刷器什么都有, 有的甚至还可以打火发动 !
地址:河东区中山门西里
乘车路线:乘坐17、185、30、621、623、642、643、656、668、673、806、830、840、856、857、860、867、872、905、91路在二宫站下车。
五大道历史博物馆
重现租界时期的风土人情
都知道五大道上小洋楼多,但你知道这里还有一家?五大道历史博物馆?吗?这家博物馆地处民园大楼的地下一层,被分隔成8个大小不一的空间。在这家博物馆里,有收藏家刘春芬女士收藏的近千件西洋古董藏品。这些西洋老物件,耗费刘女士30多年的心血,如今都安置在博物馆里,也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到,从前租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些收藏品中不但有民国时期的物品, 更有许多来自英、法、日、比利时等国的外国人在当时使用的生活用品。美国出产的哥伦比亚手摇唱机,曾是上流社会的摩登标志,至今仍能放出完美音色;法国制造的有3个灯捻的鎏金吊灯、台面可拉伸至两米多的德国餐桌和一套鎏金咖啡器具复原了租界家庭饭厅的场景;保存完整的英式壁炉、造型各异的台灯、电风扇、钟表、电话、门窗、家具、钢琴,仿若带人进入百年前的城市人家。
地址:重庆道、长沙道、湖南路交汇处的民园大楼地下一层
乘车路线:641、659、631路到长沙路站下车
天津古董自行车收藏馆
意式风情旅游区里的万国自行车馆
天津市古董自行车收藏馆坐落在意式风情区内,展出的自行车来自天津市自行车民间收藏者,包括英国生产的凤头牌、汉堡牌,荷兰生产的羚羊牌,意大利生产的比安奇牌等30多辆。古董自行车收藏馆于2013年2月对外开放,该馆目前展示了近30辆各国生产的自行车。
张铮馆长说:?我的好些藏品都是在大街上?追?来的看见别人骑的自行车正是自己想要的,就一路开车跟着别人,再软磨硬泡买回来。? 来自世界各地的古董自行车经过时间的洗礼能完好地保存下来,虽然只是作为展品供游客参观,但基本上每辆车都还能在路上骑行。
地址:河北区意式风情区
乘车路线:乘坐868、14、27、870、841、901、905、802、640、5、8路,在民主道或者北安桥站下车
天津亚昆博物馆
古色古香的珍宝馆
在红桥区西北角附近住的居民,或许都对那里的一座二层小楼印象深刻,因为它虽然身处居民区,却凭其古香古色的建筑风格而格外引人注意,这就是由民间收藏爱好者 吴亚昆开办的私人博物馆。 屋内展出的古玉、字画甚至瓷器、木雕,几乎每一件都堪称精品。 只要你愿意,随时都能走进这间博物馆,馆主吴亚昆会热情地向你介绍每件藏品。
这间博物馆展示面积400平方米,共设6个展厅,藏品以瓷器、字画和石雕为主,数量有上千件,绝大部分是清朝时期的藏品,还有三千多年前的?臂镯?、明朝东厂的?腰刀?及其他古玉、字画、瓷器等,这些都是吴亚昆30年来收藏的得意之作。亚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块用完整的寿山石雕刻的田白观音像。这尊观音像重4斤,是乾隆年间的物件,工艺精细,很有收藏价值。
地址:红桥区西北角西关北里
乘车路线:乘坐12、333、600、628、631、639、800、837、903、906、952路在南马路站下车,或乘地铁一号线在西北角站(C出口)下车。
泉香阁钱币博物馆
近万枚难得一见的钱币
作为天津首家创立的家庭个人收藏博物馆泉香阁钱币博物馆,其展出的古钱币,从小若指甲的西汉五铢、专铸的慈禧大寿、仅此一枚的孔府铸钱到存满整柜的厌胜古钱。 泉香阁钱币博物馆于1999年对外开放,该馆目前收藏了近万枚各类钱币。 馆主王定祥说: ?钱币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历史见证,只要我收藏来的钱币,你就是给再多钱,我也不能卖。?
至今,他馆藏的3000余种近万枚各个时期的钱币及其相关文物,包括殷商时期和战国时期的贝币、刀币,以及我国各个时期发行的纸币,按出现年代由早至晚品种齐全,是难得的民间珍贵收藏。其中几枚珍品甚至被选入《中国民间钱币珍藏》一书。平时,王馆长最喜欢耐心给孩子们讲解各种钱币的来历,让更多人了解到悠远绵长的中华文化。
参观需要预约
地址:河东区卫国道163号一品家园
乘车路线:地铁2号线靖江路站下
万壶堂陶瓷博览馆
马家两兄弟的?万壶堂?
走进马冀良、马冀武兄弟二人的?万壶堂?,似乎进入了瓷壶的海洋。因收藏数千种瓷壶万余个,故名?万壶堂?。1988年马氏兄弟到景德镇深入了解中国陶瓷,并亲自建立自己的制瓷作坊。除此以外,他们遍访大江南北的古代窑址,搜集各个时期的陶瓷制品。经过十几年的努力,2003年万壶堂陶瓷博物馆终于建成并免费向公众参观。如今,马氏兄弟的?万壶堂?已是一座集展示、研究、普及作用于一体的私人博物馆。
二十年收集研究瓷器的历史,使马氏兄弟对陶瓷工艺及陶瓷文化也有了自己的见解。他们成功的完成了元青花绘画技法研究课题,并利用此技术于1997年组织启功、吴作人、何家英等艺术家共同创作了2000余件《纪念香港回归组壶》,以纪念香港回归祖国。
地址:河北区日光里
乘车路线:813、641路、地铁1号线营口道下转地铁3号线中山门下
格格典藏博物馆
和硕格格故居今仍在
格格府位于天津鼓楼南街,由两进四合院组成,是典型的清代民宅建筑。她的第一位主人乃清光绪年间和硕格格,故名格格府。 和硕格格本名裕德龄,其父裕庚为清庭驻日、法使臣,其母为法国人。后深得老佛爷赏识,被封为和硕格格。当裕德龄偶然得知慈禧想把她许配人家,便借故避居天津,后辗转上海,这里也作为逃婚的和硕格格曾经的寓所而留存下来。
后来在2009年,出生于天津的港商 臧秀云女士偶然来到格格府,就被这里吸引,遂斥巨资对格格府进行修缮, 设立天津格格府典藏博物馆,集中展示其多年收藏的200余件珍贵文物, 其中30余件是从世界各地回购的中国文物。其文物上迄商周,下到近代,林林总总,令人称绝。
地址:南开区鼓楼南街30号
乘车路线:乘15、161、168、635、657、693、840、855路等车至鼓楼站下车步行可达
天物古陶瓷博物馆
展现天津瓷器百年变迁
△天津天物古陶瓷博物馆馆长边正明在该馆展示元代釉里红凤纹三贡器之一的瑞兽三足炉
天物古陶瓷博物馆位于天津市古玩城,于2011年9月开馆。该博物馆是由华夏文博收藏家协会会长边正明筹建的,目前免费向市民开放。 馆内展出近两万件(片)青花瓷及其他窑口残器残片。其中,明代成化青花葵花宫碗、清代乾隆珐琅彩石榴尊以及重10公斤、高86厘米的唐代银彩绘胡人马,都是难得一见的珍贵藏品。
△上图陈列的是从天津老城厢、海河周边等地区出土的残瓷片
除了上面三件珍品外,博物馆还有唐代青花瓷五代越窑双龙瓶,宋代绿、紫定窑瓶、宋代哥窑鸟食罐,南宋官窑炉,北宋汝窑瑞兽,南宋龙泉窑瓶,元代青花大罐、爵杯、釉里红瓶、扁壶,明代宣德盘、斗彩荸荠瓶、嘉靖青花大罐、万历青花留白大缸,清代厂官釉瓶等百余件各代精品。
地址:古玩城
乘车路线:670路、671路、804路、观光2路、628路、37路、954路、849路、地铁2号线、333路、静海-大胡同专线、461路、5路、642路、651路、672路、12路、24路、600路等
天津中华石园
鬼斧神工的精妙奇石展
世间的大美、大奇如同大贤,常隐于繁华喧嚣之中。在津南区双港镇路段,有一座集天下奇石妙趣的百亩园林?中华石园。园林主人张宝树,今年74岁,此园景观出自他一人设计,组织施工建设,耗资2000多万元,历时11年。园内馆藏奇石精品上千类近万尊,散落于石园各个景点,可谓处处精妙,美不胜收。
中华石园得名于一块酷似中华版图的灵璧巨石,此石重达3吨,且造型独特,色如墨、声如玉、鬼斧神工,乃国内独一无二、不可多得之奇石。在中华石园内,欧洲建筑艺术与中华石文化的完美结合,可谓浑然一体、高雅自然、相映成趣。园内还有石林特写、千层丝挂、莲花飞瀑、别有洞天等多处景观,诗情画意、妙趣天成。
△石头宴,这些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其实都是石头
地址:津南区郭黄庄村外环线64公里(近双桥河镇宝成新村)
乘车路线:乘859路公交浯水道站(终点站)下,打车或步行15分钟即到。
看完你是不是很惊讶?
原来大天津这么藏龙卧虎!
那还等什么?
快来一睹这些?私馆?的真容吧!
包浆”,其实就是“光泽”,但不是普通的光泽,而是特殊的光泽,专指古物表面的一层光泽。大凡器物经过长年久月之后,才会在表面上形成这样一层自然的光泽,即所谓“包浆”是也。可以这样说,包浆是在时间的磨石上,被岁月的流逝运动慢慢打磨出来的,那层微弱的光面异常含蓄,若不仔细观察则难以分辨包浆之为光泽,含蓄温润,幽幽的毫不张扬,予人一份淡淡的亲切,有如古之君子,谦谦和蔼,与其接触总能感觉到春风沐人,它符合一个儒者的学养。如果是崭新的器物,表面就不会有“包浆”,而是最普通的光泽,一眼望去锋芒毕露,像一位文化生意人善于夸夸其谈炫耀于世,用一个古董行专有词汇来形容,称之为“贼光”。文物表面由于长时间氧化形成的氧化层,过去古董界称为“包浆”。它是在悠悠岁月中因为灰尘、汗水,把玩者的手泽,或者土埋水浸,经久的摩挲,甚至空气中射线的穿越,层层积淀,逐渐形成的表面皮壳。它滑熟可喜,幽光沉静,告诉你,这件东西有了年纪,显露出一种温存的旧气。那恰恰是与刚出炉的新货那种刺目的“贼光”,浮躁的色调,干涩的肌理相对照的。 不只瓷器、木器、玉器、铜器、牙雕等有包浆,连书画碑拓等薄如蝉翼的纸绢制品在内行人眼里也统统有包浆。 包浆既然承托岁月,年代越久的东西,包浆越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新买来的竹席,不论打磨得多少光滑,都不算有包浆,但老祖母睡了五十年的竹席,包浆红亮不待言说。新锄头的把柄没有包浆,老农民的锄头柄,无不包浆厚实。以下分类讲解玉器包浆入土古玉简称“土古”。从现象看,其外表层很容易在常温下形成,好像南翔小笼包子淌下的汤汁,冷却后凝固成一层厚厚的半透明体,有这样的质感才弥足珍贵。 玉器包浆 高古玉品对温、湿度特别敏感,玉色深浅也会随之变化。玉品随着温、湿变化好像是个“感应器”,天热时敏感于空气的干湿,在生成中吸收人体的汗腺液,气温下降后,玉表层与凝聚的汗腺液得以收缩,又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作用,日月递增之下形成一层厚厚的光泽,但至今无法解释它的形成机理,笼统归纳为仿佛是有生命的熟坑包浆。“土古”忌讳高温,一经“提灰”便成死玉,再保养至多也只是一层浮浅的光泽,诚如“传世古”那种薄光,这些均无手感可言。鸡骨白与玉质钙化则无法谈及,因鸡骨白上尚剩宝浆不具备典型的特征。也未必都能复苏还原,而玉质钙化更无包浆可言了。瓷器包浆事实上瓷器在传世过程中都会形成包浆,相对而言,在同等材料、工艺的成型器,并在同等环境中年代久的民器包浆更明显。这说明是一个规律,但如若不是如此,则决不可认真认定。因为环境与瓷器本身的配方、用材以及烧成温度等是材料差的一定陈旧、易陈旧。
通常我们认为年久的一定陈旧,年代近的一定要新一点,这(汝器除外)是我们常人的感官意识,因为主要和太多关注的是民窑,有关或者见多的为一般的器。包浆的形成一是外部自然环境,除外还与瓷器本身内部结构疏松与致密相关。而所谓胎骨的疏松与致密,一是反映在成器的温度上;二是材料本身的优劣和细密程度上。我们应当明白,包浆实际是由大量我们肉眼所不可见的细菌等而形成,那么从细菌可繁殖与生存的环境而言,自然是疏松的胎骨之器空间更大。于是绝对的说同一个时代的官器和民器在相同环境的存放过程中,民窑一定要比官器的包浆厚也陈旧的多。
我在“易被认假、断错的瓷中精品、御器”一文中,所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而且反复讲到宝石、玛瑙、玉以及水晶、珍珠等添入瓷器之中的事实。就是想让天下的藏家,注意关注那些真正的国宝,而不要进入误区。因为我们能见到早在汉代的宝石出土以后与现今的宝石只是微微的在放大镜下有一层雾光以外,和现今新的宝石全无任何区别,这说明材质是第一性的。而更现实的是,实实在在南宋官器远比民国瓷器表面更新,而且刺人眼目,而这种刺人眼目之光的光源,事实源于南宋官器中的宝石等之光源。而我们在南宋官器厚而极重的釉面不一定能较好的看出宝石之光,因为宝石比重大,所以在釉面烧时添加的过程会溶入釉底胎面之上,但在破器的断面则一目了然。当然这以事实在没有亲自体会和感悟的人会不接受,但这一定是事实。而如若我们能够认识与感悟到这一点时,我们才能从传统认证的理念中走出,更多的会对古瓷鉴定认识上来个飞越,同样花钱收藏,自然收之国宝为好。
综上认识瓷器的包浆,当辩证的去认识,不可只继承传统而没有创新,时代在进步与前进,理念应当更新。我们尊重先辈、前人,但他们的知识是哪个时代的高山,可在更科学进步的时代面前,则未必。超越高山不是否认,而是传承与继承以至于为了更好的发扬光大。文物是世界的,知识是人类的,我们自己微不足道,只不过在还原一个原本而已。铜器包浆 对于大多数初学者来说,判断一件铜器的真伪,主要还是从其外观上看,具体地说就是锈迹和包浆,而这两点也正好是商家们作伪的重点环节。“通常情况下,发掘品的伪锈作法有两种。一是将铜器放人醋酸中,然后埋入地下,这样很快便能生成锈色;二是将铜器放人盐卤(氯化氨)、锡绿(硫酸铜)、醋的混合液中,把新铜腐蚀成旧色,然后用胶水往铜器表面粘锈。当然,如果你手上的宝物是传世品,商家们则更加看重铜器表面的包浆,他们往往习惯将伪品用火熏黑、擦油、打蜡,以此形成漂亮的包浆。”
那么,在如此缜密的作伪手法下,如何才能有效鉴别真假铜器呢?据王老师介绍,判断一件铜器的真假与否,首先还是得看外观,“真品铜器上 的锈色往往是深入铜器表面,因为其分子结构稳定、紧密,所以不容易被擦掉。而伪锈则不然,由于往往是做在铜器表面,所以也被称作‘浮锈’,这种锈比较轻浮,容易税落,往往经碱水一煮便不堪一击。同时,传世品的包浆真伪也易识别,真品包浆沉着、光滑,而伪品则漂浮、发亮。”除此之外,铜器的气味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因为赝品多用化学物质来装饰,往往会散发出一种难闻的、刺鼻的化学性怪味,而真品则没有这种怪味。“当然,仅凭这些来判断仍然是不够的,铜器的铜质、声音、做工等等,都是辨别真伪的重要依据。而这些一时难以解释清楚的东西,只能靠大家在今后的收藏中慢慢积累 。木质包浆紫檀、红木、黄花梨、铁梨木等一些高档木材,
本身有些油性,年深月久,油质外泄,和空气中的尘土、人们触摸的
汗渍,互相融会成了包浆。这种类似清漆罩过的光亮,却又不是用清漆抹、用蜡打、用椰子油擦、用皮鞋油搽所产生的浮光。它更精光深邃,使得竹、木、瓷、石这些非玉的东西,都呈现出玉石般的珠光宝气,灵气四溢。这就是藏家们所说的“包浆亮”。 其实,玉器、印石、铜件、砚台、瓷器等传世古玩之所以也会出现“包浆”,原因之一,是因为人们长期把玩、擦拭的结果。由于成千上万次把玩和擦拭,把这些器物表面磨擦得十分平滑,因此变得光鉴可以照人了。也因为这原因,一些小器件,如玉佩、鼻烟壶、砚台、印章、核桃雕件等等,人们把玩、擦拭、使用得更加频繁,“包浆”也愈加明显。当然,这里也因为人们手上和身上的油汗附在上面,年深日久,帮助了“包浆”的形成。 所以,一些较大型的瓷器,如瓷瓶、瓷罐,人们不可能天天去把玩、去擦拭。尤其是古时候空气洁净,一年中大概只要拂尘数次,也就更难形成“包浆”了。如果你轻易地认为这种瓶罐由于缺少“包浆”而断定是新货赝品,那就像竹篮打水,永远要“漏”定了。 古钱传世日久,表面在空气中产生的一种色泽,也称包浆。这种包浆呈古铜色或黑色,真者沉着,伪者飘浮,一般年代愈久,颜色愈深,虽是极薄一层,但煮洗也不会脱落。伪造包浆是放在煤烟、油烟上熏黑,再上蜡打光,如用开水洗刷,伪浆便会失去。 鉴定古物,包浆甚为重要。倘你还不具备“望而知之”的功力,一时还搞不清楚古物的形制、时代面貌、工艺特征、不妨可以从包浆入手,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旧包浆。如果一件古物包浆是真旧的,是到那个年纪的,工艺又不错,你看了欢喜,买下来,虽不中,亦不远矣。
包浆种类有很多,近来亦多有高手仿制,但多数假包浆是匆忙做出来的,浮滑急躁,急功近利的马脚终将露出,多看多摸多想,真假判然可分。就像黄瓜、丝瓜、茄子,从没见过的人,你怎么说也不甚了了,倘拉他到菜场去,几分钟之内,他就一辈子忘不了了。
以下教你如何“看”包浆 有包浆的器物只要拿干净的燥布轻轻地揩擦,就会立即出现一种光亮,而且有越揩越亮的感觉,这就是所谓包浆亮。这也是寒来暑往,干燥与潮湿,乃至爱心所呵护的结果,也是历史打下的“火漆印”。有人为了追求包浆效果,常常将新品用蜡打,皮鞋油擦,椰子油搽,色拉油浸,于是也出现了一种光亮,但仅仅是一种肤浅的浮光,与精光深邃的包浆亮有千里之别。近年作伪的铜器,如佛像、香炉等,可以作成旧色,看似古色古香,可是难以造成深邃的包浆亮,会露出破绽。用氨水等化学药水浸泡的瓷器,可以退去火光,形成一定程度的宝光,却毫无包浆。木器更是这样,凡是高级的木器,如紫檀、黄花梨、红木、乌木等,其本身就有一种油性,加上包浆,就会越揩越亮,精光内含,灵气四溢,令人百看不厌。可是有人不知包浆的珍贵,硬是用热水和洗洁精,将包浆洗得一干二净,变得白乎乎、燥兮兮,毫无灵气可言,殊为可惜。近年来我们试用84消毒液浸泡肮脏的传世瓷器,发现可以用来鉴别瓷器的新旧和大致的年代。只要是传世的古旧瓷器,84消毒液不仅可以除去器身上的污垢,还能出现明显的包浆亮,年代越久的包浆也越亮。但釉上彩是禁止浸泡的。如果是近年生产的新瓷器,则浸前与浸后变化不大。这一方法公开出来,让爱好瓷器的初学者得以借鉴。当然尽量不用这些刺激性很强的化学药水。木器等更要禁止使用。器物需要清洁时,还是适宜用木盆或塑料盆,盛上清水也可少量放些洗洁精小心清洗。千万不能用坚硬的器皿用来盛水洗瓷器,稍一不慎就会造成磕碰等后果。几年前,有瓷器爱好者将一只罕见的康熙朝茄皮薄胎天球瓶,因玻璃质感极强,看似新品,实为旧物。他竟将它放在水泥制成的水斗中冲洗,结果将瓶口给碰碎了,殊为可惜。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年生产出的瓷器有些已经仿出了近似的包浆,不可掉以轻心,只看一点,不及其余。自然如发现了一点破绽,则要抓住不放,决不能有侥幸心理,想捡漏或相信故事,鉴别时要作全面观察。
其他如古籍善本、书画也同样存在包浆,不过没有出现光亮,只是一种旧色,阴阳面有明显的色差,作伪书画用浓茶水喷洒,混充包浆,正反面就没有色差。有种色差也称阴阳面,请参见《辨阴阳》。
包浆是一种难以伪造的时代特征,传世时间越久,包浆也越深,因而揩擦就容易出现包浆亮。包浆是传世古物的标志,新品与旧物的分水岭。只要学会看包浆,即能鉴别器物的新旧,再推断其真伪,以便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样可以少花冤枉钱!
上文已说到瓷器也同样有包浆。现在高仿红釉器,如瓶、盆、罐等,缺乏鉴别经验的人看不出是新是旧,亦可用布揩。旧瓷充满包浆,有一种湿漉漉的感觉,釉面还有一种古旧肥厚滋润的感觉。有些有年份的新仿瓷品、也有类似湿润感,但缺乏久经沧桑的古旧感,难以和真品相比拟。有包浆的旧瓷用手去摸,没有涩度,比较滑手,新器缺少这种感觉。这主要是包浆在起作用。多年前发现仿青瓷海浸作伪之法,即让刚出窑的仿晋唐瓷品,如怪兽、羊、天禄等,用网袋包裹,全部沉到海水里,并设法让一些寄生物如海贝、牡蛎等来叮吸。一年以后,打捞上来,再将寄生物大部分清理掉,只留下小的以及剩余的痕迹,混充古物。对这种“新发明”稍不注意即会上当,因为出水、出土的古物不存在包浆,藏家不可不察。当然也确实有沉船出土之物,要注意全面观察和考察,乃至调查研究,不可混为一谈。
本文来自作者[续秋羽]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putao.com/pu/522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续秋羽”
本文概览: 天津除了被大家熟知的各色?私人厨房?、?私人影院?外,其实还藏着不少?私人博物馆?!这些风格各异的私人博物馆里,有的是馆主多年的私人珍藏,有的是费劲千辛万苦才寻找到的各色珍...
文章不错《天津稀奇古怪的“私人博物馆”》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