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孟子所说的“四心”?

四心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四端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他提出的“四心”不仅对当今社会不无裨益,对我们学生个人素养的提高也有很好的教育功能一、教育学生要有是非之心,它是智慧的开始“是非之心”就是告诉我们要具有基本的能分辨是非得失的能力,这是有智慧的表现。职专生是青少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理,心理渐趋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益形成,智力体力、道德意识等方面有了足够的进步。既是人生的心理断乳期,又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期。一方面他们渴望自由,对未来充满信心。另一方面又对现状的不满,感觉前途迷茫,特别是对有些复杂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产生一系列的心理矛盾,缺乏明确的是非善恶观念。譬如吸烟喝酒,打架斗殴,公然顶撞老师、不服管教,谈恋爱泛滥,很多学生不仅没有羞愧感,反而沾沾自喜,相互吹捧,彼此介绍所谓的经验。这样不明是非举动不仅违背学校有关规定,也丧失了作为当代青年应具有的精神文明和人文素质。最突出的就是上网问题。的确网络开阔了他们的眼界,给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王国的自由之窗,提供了新的人际交流方式,展示了新的生活娱乐空间。但是他们由于年龄比较小,自制力差,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不仅荒废学业,甚至因痴迷网游而发生的触目惊心的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给自己、学校、特别是家庭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如果他们有了很明确的是非辨别能力,就会有选择上网,就会拥有健康的人生信仰、道德信念、意志品质等,就能够自觉提高道德的自我约束能力,自如过滤信息、选择信息,可以避免自己受到伤害。二、教育学生具有恻隐之心,它是仁德的开始所谓恻隐之心,亦即对弱者的同情、怜悯与关怀。恻隐之心、同情之心就是仁慈的开始,仁爱的开始。仁就是爱,爱自己,所以爱别人,是否同情、怜悯、关怀弱者,直接关系到人的尊严的捍卫,人对幸福的追求以及人格的自我完善。简言之,关系到以人为本道德信念的贯彻落实。当我们看到他人在痛苦,自己也会跟着痛苦,并想要去化解,这是自然而然的事。为了缓解、消除这种他人的痛苦而带来的自身的痛苦,通常我们会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不再去看,转身走开,看不到了,也就不痛苦了;另一种是帮助、去安抚受难者,这时候就需要我们选择后者。广东2岁小悦悦惨遭两辆车毫无人性的从身上碾过,18个路人匆匆从血肉模糊的肉体傍边经过,却没有留住一个人的脚步,没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小月月事件震撼了国人,敲打着国人的心灵。人们都在扪心自问:社会为什么如此冷漠、如此麻木?人们同情心、良知、道德底线难道都不翼而飞了吗?记得一次在谈论起小悦悦事件的时候,当时我问在场的同学,假如你是当事人,会伸出救助之手吗?少数同学当时很痛快的说:“不会,害怕引火烧身” 。听到这样斩钉截铁的答话,看着他们稚气未消的脸,当时我心仿佛被针扎一样的紧缩,痛心我们的学生由于受社会副作用的影响,首先学会明哲保身,最基本的怜悯之心都没有了。物质生活虽然得到不断提高,精神层面的追求却日渐下降。这就需要我们用孟子思想教育学生,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通过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坚信学生不会让自己的灵魂沉沦下去,更多的学生心底都有一团善良的温暖之火,愿意帮助遇到困难和危险的人。要让我们的学生知道,人人都应该有恻隐之心。善与恶虽然共存,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善良多一点,恶就会少一点。只要我们热心一点,这个世界就会温暖一点。冬天来了,这只是季节的寒冷,温暖传递下去,冬天就不会成为道德的冬天,要让我们的学生知道,身处寒冷之中的人们更需要温暖,孤苦无助的人更需要援助。而人们对弱者的冷漠麻木,只能使他们的痛苦和不幸雪上加霜。人道主义历来对弱者蒙受的痛苦给予格外的关切,并把弱者痛苦解除的程度视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数。因此,任何人都应该同情关怀弱者,自觉承担起这份社会责任。要让我们的学生知道,恻隐之心乃是在人的心灵中汩汩流淌的善良情感的甘泉,它滋润着人的心灵不至变得冷酷;它使人具有仁爱之心和悲悯情怀;它构成无数善行纯洁而又高尚的动机。三、教育学生具有羞恶之心,它是做人的开始羞恶之心”指人固有的羞耻憎恶之心态。“恶”即耻辱,羞耻的心情。它是一种伦理意识,“知耻”就是知道羞愧与荣辱,它是一个正常人所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感。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考试期间,监考老师抓作弊学生,该生不仅没有感到自己做法不对,还毫不在乎与监考老师狡辩甚至恶语脱口而出;操场上经常乱丢垃圾,与干净的校园是那么格格不入,丢弃者却如无其事;爱情本来是相爱的男女两人之间内心深处的彼此欣赏,是两人之间的事,是双方的一片自留地,可有个别学生在校园等公众场合搂搂抱抱,激情相吻,甚至做出更出格的行为,毫无顾忌。不仅有悖人伦要求,也亵渎这份神圣美好的感情。这让我们做教师在痛心疾首的同时不仅在问:现在个别学生怎么成了这样现状?怎么连最基本的羞耻之心都没有了?孟子曰:“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义”是一个人处事、做事的标准,这种道德感体现着人性的尊严,是社会正义的基础。禽兽没有羞耻感,完全依赖本能而生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孟子提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把这种道德感看成是人与禽兽相区别的标志之一。来源:读写算·教研版

四心说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

“端”即一种起源、开端的意思。孟子提出了四端分别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在此句中孟子划分了两个方面,其一是“四心”,它先天的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其二是“四德”——仁、义、礼、智,是人的美好道德。前者使人区别于动物,成为人的规定,“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后者使人获得道德的规定。这两者互相结合,“四心”对应“四德”,“四心”乃“四德”的开端,扩而充之四端就成为“四德”,即仁、义、礼、智。仁是“四德”中最基本的内容。仁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家园,义是人们该走的正道,礼是人们过往的大门。在这漫漫义之人生中,人寻觅属于他的仁之宅,而礼则是人踏入此宅的入口,智则负责判断门内仁的与否,并决定人是去还是留以及如何去留。孟子“四端”说从理论上肯定了人的道德属性,彰显了人的价值孟子“四端”说从理论上赋予人道德权利和道德责任,彰显了道德建设的可行性和重要性有助于个人自律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校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改善当今中国社会人情冷漠的境况,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实践孟子的“四端”说,人们可以在社会形成一个道德底线共识,亦或是构建一个以孟子的“四端”说为基础的中国特色共同道德观,把内在于本身的善性充分发扬和扩充。由此,我们可以预见,“四端”说对于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改善当今中国社会人情冷漠的境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来源:科教导刊

意思是:

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的,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的,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的,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的,不是人。

含义:

孟子的人性理论的确是“性善论”的,是主观唯心主义。因为他把“仁义礼智”这些社会性质的道德观念说成是人的天性里所固有的,与生俱来的,甚至带有生理性的色彩。

他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简称即为“四心”。而这“四心”只是“仁义礼智” 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或者说“四端”。

这“四端”就像刚刚燃烧的火或刚刚流出的泉水一样,还需要“扩而充之”才能够发扬光大。不然的话,就会熄灭或枯竭。

出自:这句话出自战国孟子的《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

原文: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 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译文:

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的,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的,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的,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的,不是人。

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谦让心是礼的开端,是非心是智的开端。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

扩展资料:

孟子认为同情恻隐之心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关系的开端,因为你只有具备了这种同情恻隐之心,去同情恻隐别人,别人也才会在你困难时同情你,帮助你,根据这种对等原则。

才可以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若是没有这种同情恻隐之心,从不关心别人,别人又怎么会来关心你呢?羞耻憎恶之心是选择最佳行为方式的开端,因为你只有具备了这种羞耻憎恶之心。

羞耻于去伤人害人做坏事,你才会选择一种最好的行为方式去与别人交往,才不至于引起别人的误解而导致交往不成或事情办不成。若是没有这种羞耻憎恶之心,就会胡作非为,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破裂。

谦让之心是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开端,因为你只有具备了这种谦让之心,才会遵守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规范以及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若是没有这种谦让之心,我行我素,老子天下第一。

视社会行为规范不顾,视国家法律法规不顾,只会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是非辨别之心是开启智慧的开端,因为你只有具备了这种是非辨别之心,才能知道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才能分清善恶。

才不至于舍善追恶,舍本逐末。若是没有这种是非辨别之心,你就会没有智慧,你就会轻易相信别人而上当受骗。所有自身具备这四种开端的人,如果懂得就会将它们发扬光大。

就象刚刚点燃的火会蔓延,就象刚刚喷出的泉水会流到远处。如果能充分发扬它,便足以使四海安定;如果不能充分发扬它,也就不足以侍奉父母了。

因为侍奉父母也要有这种同情恻隐之心,也要有这种羞耻憎恶之心,也要有这种谦让之心,也要有这种是非辨别之心,否则,就不会同情父母。

就不会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就不会谦让,就不会辨别自己或者是父母的是非善恶。

百度百科-孟子·公孙丑上

本文来自作者[顿硕阳]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putao.com/pu/5112.html

(3)
顿硕阳的头像顿硕阳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顿硕阳的头像
    顿硕阳 2025年10月22日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顿硕阳”

  • 顿硕阳
    顿硕阳 2025年10月22日

    本文概览:四心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四端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他提出的“四心”不仅对当今社会不无裨益,对...

  • 顿硕阳
    用户102201 2025年10月22日

    文章不错《如何理解孟子所说的“四心”?》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葡萄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