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重读中国近代史

1.近代中国留给我们的只是屈辱吗?

相信很多人对历史的反感,是从中学时代被历史老师强迫着死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历而种下的。当然,也少不了所有题目最终要归结到的所谓进步哲学观上。这两手折断了多少人对于历史的好奇。

但其实,读史最大的乐趣,甚至说作用,并不是那些年月日、姓名谥号称号、五个W一个H的记诵,而是读到其中人、事、势的纠缠,是读到潜流的初生与最终的涌动、看似荒唐的蝴蝶效应,以及盛极始衰、衰中出生机的发展。历史留下的是史实,也为我们提供各种视角,引发我们的辨别力与思考。因为,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所有历史里的人物性格也都存在于此时我们的身边。

汉唐气象,宋元之风,康乾盛世,尚能因着文化或国力的强盛而得到人们的关注,而说到近代史,“闭关锁国”“被动挨打”“丧权辱国”几个大字牢牢钉在上面,似乎我们已经习惯了绕道而行,不闻不问。偶然提起,也都是列强的错,都是清政府的错,是它们的霸权和无能造就了我们屈辱的近代史。

但,真的如此吗?那段历史果然如此,除去屈辱与仇恨就没有其他价值吗?我们果然可以把种种原因都简单地推给别人吗?革新派、顽固派、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保皇党、大军阀、卖国贼……种种帽子,果然就可以概括一个人或一个派别,让他们年年岁岁分扮小说电视里的忠奸善恶好人坏人吗?

2.“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

中国近代史,实在是值得我们去回望、去了解的,因为彼时中国正“遭遇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

中国与西方、清廷与民间、满族与汉族士人、洋教与本土信仰、枪杆与笔杆、造反和维新、科举与革命……其中的精彩与遗憾,让人唏嘘、慨叹,也让人思索。正是在这一时期,近代中国逐渐开始在挨打与阵痛中融入世界的发展体系。

洋人最初携着通商的意愿而来,却意外发现中国之闭塞落后,乃至一步步产生起战获利之心。而同时涌进国门的还有诸多传教人员,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天主教或新教的传播,更影响至太平天国、义和团乃至清廷对于新政改革的态度。一部分士人逐渐将埋首经卷的目光抬起,望向西方与未来,寄望于革新甚至革命;一部分士人开始以乱世为政治与名望上的投机与投资,鼓吹激进。一部分满族官员希图吸纳有志汉人,改革发展,一部分满族官员收紧权力,使清廷与汉族士人的矛盾更为激化。一部分普通百姓对西方传来的种种新鲜玩意儿与信息充满好奇,纷纷冠以“文明”头衔;一部分普通百姓由自身因缘而起揭竿起义,或是土洋结合,或是完全排洋,又因此而影响了百姓、士大夫以及清廷的决策。一部分人开始师夷长技以自强,练兵习知识,一部分人自立山头,相互割据……

是的,中国社会是从近代时期的痛苦与全面危机之中,才开始艰难地转型的。而同时,那段历史又充满了矛盾与悖论,比如,失败导致的危机越深重,尾随而至的变革就越激进,而过于激进的变革却可能打乱有可能成功的循序渐进的改革,从而导致保守势力的收紧。显然,在这里,只用简单的结论式分析是完全没有说服力的,唯有还原历史拐点的细节,才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触摸那个充满变故的复杂时代。而在人世动荡、多种文化冲击中,各种人性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了解了这段历史的曲折,才会更加清晰地了解我们的国民性,也更清楚我们现在种种的来龙去脉。

3.不再自我感动、自我推卸的历史

一段复杂、精彩、勾连众多的历史,但作者在书中却以四两拨千斤的笔法,深入浅出,体例清晰,笔法轻松地呈现出来。隐藏在文后的是苦心孤诣的多年研究成果,却不是板着脸的教训分析,读来好看、轻松、明了,又自然而然地了解当时当地各式人、事、势的交错与消长。他把历史讲得像小说一样好看,让人在获得阅读快感的同时,把握近百年历史的脉络,历史变迁的内在联系和对历史问题的诠释。

更有趣的是,除去学问、视角与众多细节,书中更体现出作者独特的莽夫般的个性,他用并非杜撰的史料,痛快地将以往历史中神化的人们拉下悲壮之席,又还另一些被唾弃之人以应有之成绩。或许,只有看到历史的这一面,我们才会对近代历史人物具备应有的理解和同情。也只有如此,我们才不会盲目地跟随别人的定义,简单化地把历史上的人物归为进步或落后,才不会不自觉地将宣传拔高后的某个人悲壮化,进而自我感动。

读史,了解那段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在历史长河中更好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更好地安放自己的位置。读史也带给我们更多选择:可以选择闭眼,可以选择睁眼;可以选择看15度视角,也可以选择看75度视角;可以选择去做跳脚骂的人,也可以做建设者。读史本是兴趣,但如果一定要说意义,这或许就是重读中国近代史所能给与我们的重要意义。

或者,我们也可以自问一下,既然近现代乃至当代很多变局,在晚清就已经初见端倪,那么,一百多年前的问题,今天解决了吗?一百多年前的梦想,今天实现了吗?

学习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有什么好处?

唐太宗李世民名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即: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

历史带来各种各样的故事,也带来数不清的前人经验,中华民族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研究历史,因为历史对于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而言是历史,具体到个人表示过去和先祖的故事,可以这么说,没有历史,或者不研究历史,我们现代社会将走古往今来许多朝代走过的错误的老路,政治上腐败贪污党争,经济上封闭垄断,文化上歧视女性大兴文字狱这些问题只是冰山一角。

研究历史带来了什么,不能用纯粹功利的视角去看待,时代发展到今日,每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独立价值,但这些价值是不能被绝对量化的,当有一天你爱上历史的时候,这些就都明白了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人民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其他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但它同时又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更重要的是中国近代史还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为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运动,又有新生阶级代表,既有地方大员,又有思想精英。历史虽已过去,但却仍可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价值。而我个人认为历史的最大价值就是古为今用,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晓兴衰,照今日。因而我则主要从这些探索中总结经验教训,由近代探索史思我今日中国富强之路。

本文来自作者[镇克培]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putao.com/pu/5105.html

(2)
镇克培的头像镇克培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镇克培的头像
    镇克培 2025年10月22日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镇克培”

  • 镇克培
    镇克培 2025年10月22日

    本文概览:1.近代中国留给我们的只是屈辱吗? 相信很多人对历史的反感,是从中学时代被历史老师强迫着死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历而种下的。当然,也少不了所有题目最终要归结到的所谓...

  • 镇克培
    用户102212 2025年10月22日

    文章不错《为什么要重读中国近代史》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葡萄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