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的乘法口诀,教案、课件都有,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10页。
教学目标:
1.在教师帮助下,经历2、3、4和1的乘法品诀的编写过程,理解这些口诀的意义和结构,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记忆这些乘法口诀并会用它们来计算有关的乘法题。
2.进一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多媒体出示主题图。
谈话:小朋友们到儿童乐园里玩自己喜欢的地方去玩了,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二、学习新知
1.学习2的乘法口诀。
提问: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
一个跷跷板坐2人,1个2是几?你会列出乘法算式吗?还可以怎么列?
两个跷跷板坐几人?2个2是几,你怎么列式乘法算式?
讲述:2×1=2我们可以编成一句口诀:一二得二,一二得二表示什么意思?
那你会根据2×2=4编一句口诀吗?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得出二二得四。
问:二二得四表示什么意思?
1×2=?你运用什么口诀?
谈话:你们这么聪明,老师想考考你们啦!出示下列画面:
(1)
提问:你会列出两道乘法算式吗?用了哪句口诀?
(2)
提问:你能再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吗?用了什么口诀?
过渡:你们学得真快呀!看,运用乘法口诀算起来是一是很快呀!以后遇到其他乘法也用乘法口诀好吗?
2.学习3的乘法口诀。
谈话:我们一起去别的地方看看。
多媒体演示小朋友荡秋千的场景。
问: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图上共有几个秋千?每个秋千上坐几个人?你还想到什么问题?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谈话:1个秋千坐3人,1个3是几人?怎么列乘法算式?2个3、3个3呢?
你有什么好方法一下子就能记住3×1=3,3×2=6,3×3=9?告诉别的小朋友好不好?引导小朋友说出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谈话:你们又学会了3的乘法口诀,想一想,1×3= 2×3=,用什么口诀?
练习:1×2= 2×3= 3×3= 3×1=
3×2= 3×3= 2×2= 1×3=
3.学习4的乘法口诀。
多媒体演示小朋友乘小火车的场景。
谈话:这么多小朋友来请我们,真热情,小火车上到底有多少人,我们来画张表算一算。
车厢的个数 1 2 3 4
人数 4 8 12 16
谈话:数一数,1个车厢有几人?2个车厢有几人?怎么知道的?3个车厢、4个车厢呢?
看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会列什么乘法算式,会说什么口诀?试一试!
讨论交流得出:4×1=4 一四得四
4×2=8 二四得八
4×3=12 三四十二
4×4=16 四四十六
小结:积是十几时中间的“得”就可以去掉。
谈话:16名小朋友邀请我们,我们用乘法口诀计算下面的题,给他们看看好不好?
1×4= 2×4= 3×4= 4×4=
4.学习1的乘法口诀。
让学生自己填写1×1= ,并编出口诀。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读题,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作业。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互相检查。
3.“想想做做”第3题。
一人出卡片,一人说得数和口诀。
4.“想想做做”第4题。
说明题意,学生独立作业,同桌互相检查,并反馈作业情况。
四、独立完成“想想做做”5-10题,后反馈作业情况。
五、课外延伸
谈话:回家请爸爸妈妈做卡片,卡片上的内容为2、3、4的乘法,做好后请爸爸妈妈考考你学得怎样。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78—79页《有多少张贴画》(6的乘法口诀)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中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此时学生对编制乘法口诀具有了一定的经验和能力,教科书通过创设“有多少张贴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利用正向迁移,主动探索6的乘法口诀,体会新旧乘法口诀的联系,逐步学会从已知寻求未知的思想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了2~5的乘法口诀,知道了每句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并能应用这些口诀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理解口诀的意义。
2.能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借助点子图,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会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方法。
学习重点:经历独立探究、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口诀之间的关系,知道根据两句熟悉句口诀可以推出一句陌生的口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复习旧知
师生对口令,复习2、3、4、5的乘法口诀。
2.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大家看,是谁?(课件出示小青蛙)对,是小青蛙。小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是保护庄稼的小卫士,所以我们要爱护小青蛙。可是小青蛙每次遇到数学问题总出错,于是就想和我们小朋友们一起学习数学。你们愿意吗?
师:瞧,小青蛙把它的好朋友都叫来了(课件出示)。看到这么多小青蛙,你想提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题。(预设:一共有多少只小青蛙?)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估一估。
师:到底有多少只小青蛙呢?你不用数,能不能估计一下大概有多少只小青蛙?
生估计。
2.说一说,填一填。
师:同学们的估算答案真多,到底有多少只呢?我们来数一数。(课件出示)为了方便,我们用表格把数据记录下来。这个表格能看懂吗?第一行表示什么?第二行表示什么?1行有几只?(6只)2行呢?(12只)后面的会填吗?请大家打开课本78页,把表格补充完整,看谁填的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
师:谁来读一下你填的结果?你是怎样很快填出这些数的?
3.编口诀,找关系。
(1)编口诀。
(课件出示)
师:1行有6只青蛙,是几个6?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呢?你能编出乘法口诀吗?
生写算式、编口诀。
师:2行有多少只?3行......9行分别有多少只?该怎样写乘法算式,怎样编口诀呢?你们能独立完成吗?老师相信你们能行。请打开课本78页,先把算式补充完整,再根据算式编口诀。
学生独立写算式并编写6的乘法口诀。
(2)读口诀。
师:男生读一个算式,女生读这个算式所对应的口诀。
生读算式和口诀。
师:(课件出示)老师这儿也编好了,请大家对照大屏幕,看看你编的跟我编的一样不一样。
生自查。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6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请大家读一读口诀。
(3)理解意义。
师:观察这些口诀,哪些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四六二十四”这句口诀是什么意思?它还可以计算哪道乘法算式?这几句新口诀什么意思?
生交流。
(4)找关系。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口诀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1个6)不相邻的口诀它们的积相差几?(不相邻的口诀前面的数相差几,积就相差几个6。)
举例说明。
4.找方法,记口诀。
(1)记口诀。
师:请大家利用口诀之间的这些关系来背诵口诀,老师给你一分钟的时间,你能把它背下来吗?试试看,重点是背诵后面这四句口诀。
a、生背诵。
b、师抽查。
全体按顺序背(正背、倒背);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
师:刚才在背的过程中,你觉得那句口诀难记?谁有好办法教教他?如果我忘了六八呢?六九呢?
总结:如果忘了其中一句口诀,可以利用口诀之间的规律来推导这句口诀。
(2)引导学生利用点子图验证6×7的结果。
(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在计算6×7时,淘气忘了口诀,他是用下面这种方法来推算6×7的结果,你能看懂吗?上面圈起来这部分是几个6?(5个6)下面圈起来这部分是几个6?(2个6)5个6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2个6呢?5个6和2个6合起来是不是7个6?下面这个空你会填吗?试一试。
交流汇报。
师:想一想,还有其它的填法吗?
生交流。
师:这个方法你们学会了吗?接下来我们去智慧岛看看有哪些难题等着我们去挑战,准备好了吗?
三、应用口诀,巩固新知
1.把口诀补充完整。(课件出示)
2.课本79页的第1题。
师:墙上有这么多的手抄报,老师都看晕了,你们能算算一共有多
少张手抄报吗?在本子上完成。
3.课本79页的第4题。
师:算一算每个图中有多少格子?自己完成。
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自己的算法。
4.课本79页的第5题。
6×9在这幅图中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用刚才的把9个6拆分成两部分相加的形式吗?请完成79页的第5题。
想圈一圈,再填一填。
5.找一找生活中的“6”。
师:6是一个神奇的数字,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课件
出示一根火柴棒)
师:这是什么?对,火柴棒。摆一个六边形用了几根火柴棒?摆2个、4个、6个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回答。
师:原来小小火柴棒里也藏着数学问题,你们还发现日常生活中哪些事物的计算也可以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
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师:你真会观察。同学们不但能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还能准确地用我们学习的乘法口诀计算出来,可真了不起。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都有哪些收获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6的乘法口诀,还会用学过的知识来探究新知识,真了不起。老师相信,聪明的同学们,只要肯动脑,你会发现数学越来越有趣。
一说教材:
教材内容:
这节课《有多少“粘贴画”》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的第1课时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6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独立探究、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知求未知的思维方法。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估算的策略以及它对计算的作用,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编制6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体会估计的方法以及它在计算中的作用,在计算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步学会从已知寻求未知的思想方法。
二说教法: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了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呈现的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课本的意图是要让学生学会独立编写意图,我就利用学生学过的数学知识推到出六的乘法口诀。
1、情景教学法:利用课件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很简单,就是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游戏教学法: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使学生在玩中学,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3、小组合作教学:找规律教学时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说学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知识,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结构的连惯性。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都可用原有的知识来解决所遇到的新问题。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如:你发现了6的口诀里有什么秘密!让学生自已去探索、去发现,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从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和成就。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生用编写6的乘法口诀表等。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探讨新知
1、估算
2、编写6的乘法口诀
3、找规律(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4、6的口诀在生活中的运用
(二)课堂练习
1、算一算,想一想
师:智慧老人给我们带来一个问题(出示课件)
师:谁知道怎么填?(点名学生说一说)
师:你们会填吗?(生:会)
师:那么现在来填一填P73页。(检查 播放课件)
2、对口令
师:智慧老人夸我们今天真棒,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游戏:对口令(听好要求:女生说前面,男生对后面。)(出示课件)
师:看是男生棒,还是女生棒!(再交换进行一次)
3、找朋友
师:智慧老人对我们很满意,不过他还想考考我们,看看谁能准确的找到自己的朋友(出示课件)
师:打开书P73页第3题做在书上。(点名学生说一说)
4、想一想,算一算
师:智慧老人,夸你们今天真爱动脑筋,他还想考考你们,来看看是什么题目呢?(出示课件)
师:打开书P73页第4题
5、算一算每个图中各有多少个小方格。
师:智慧老人说,你们太棒了,还想考考你们。看看是什么题目!
师:提示:不仅要会算,而且要巧算。(移动方格的方法来算)。
6、解决问题
师:智慧老人,夸我们今天真了不起,他要奖给我们童话书,每本书6元钱,12本书多少钱?
师:谁会解决这个问题,乘法算式怎么列?12×6=?(元)
师:怎么算呢?(可把12拆成6和6、5和7、4和8……)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生:6的乘法口诀。让学生概括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唤醒学生对本堂课的记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所在。
本文来自作者[项金龙]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putao.com/pu/487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项金龙”
本文概览:2、3、4的乘法口诀,教案、课件都有,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0页。教学目标:1.在教师帮助下,经历2、3、4和1的乘法品诀的编写过程,理...
文章不错《人教版二年级上册2.3.4的乘法口诀例5教学设计》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