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虎的科普知识有:
1、老虎并非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
老虎并非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它们是野外最大的猫科动物。通常而言,生活在野外的老虎中,比雌虎体格更加雄壮一些的雄虎身长3m多,体重可达300kg以上,是野外最大的猫科动物。但是在动物园中还生活着一种由雄狮与雌虎繁殖出的大型猫科动物——狮虎兽,狮虎兽最高体重可达418千克,大约是老虎的两倍,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
2、老虎真的能“占山为王”。
根据科学家的调查研究,老虎的雄心不容小觑,它们的领地从20平方公里到1000平方公里不等。孟加拉虎的栖息地面积一般在20到100平方公里之间,而东北虎的栖息地面积可达1000平方公里(这主要是因为它们需要更多的空间去寻找猎物)。所以,对于老虎来说,“占山为王”有时一点也不夸张。
3、老虎的夜视能力是人类的几倍。
猫科动物通常都拥有非常优秀的夜视能力,老虎也不例外。根绝动物学家们的研究,老虎的夜视能力大约是人类的6倍,强大的夜视能力使得老虎在黑暗中也能够轻松地捕猎,大大增强了老虎占据食物链顶端地位的竞争力。
4、老虎不是只生活在森林中。
老虎虽被誉为“森林之王”,但它们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只生活在森林中。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足迹广泛分布于亚洲的许多国家。通常情况下,分布在寒冷地区的老虎生活在针叶林中,分布在温暖地区的老虎喜欢生活在干旱的森林、热带雨林、红树林、沼泽地、草丛等。
5、虎的相关文化。
中国虎文化渊远流长,它很早就成为中国的图腾之一。由于虎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自古以来就被用于象征军人的勇敢和坚强,如虎将、虎臣、虎士等。古代调兵遣将的兵符上面就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称为虎符。
在文字、语言、诗歌、文学、雕塑、绘画、小说、戏曲、民俗,以及更为广泛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儿歌等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中,虎的形象无所不在,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于虎的文化知识有哪些?
老 虎
--------------------------------------------------------------------------------
老虎属哺乳动物、猫科虎属。迄今已确认的八个老虎亚种:
孟加拉虎:分布于印支半岛,估计种群数量约有3,060至4,735头。
西亚虎:分布于土耳其、亚洲中部及西部,现已绝种。
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分布于中苏边境的黑龙江及朝鲜一带,估计种群数量约有437至506头。
爪哇虎:分布于印尼爪哇,现已绝种。
华南虎:分布于华中地区的南部,估计种群数量约有20至30头。
巴厘虎:分布于印尼巴厘岛,现已绝种。
苏门答腊虎:分布于印尼苏门答腊,估计种群数量约有400至500头。
东南亚虎:分布于东南亚大陆地区,估计种群数量约有1,180至1,790头。
老虎头及身体全长:1.4至2.8米;尾长:0.6至0.9米。东北虎是现存体积最大的猫科动物:雄性体重约180至306公斤,雌性体重约100至167公斤。老虎的栖息地多样化,茂密的植被、足够的猎物及水源是老虎最重要的存活条件。
老虎属食肉动物,捕猎多种类的动物为食粮,一般习惯在黎明至日落期间捕食,主要以大型哺乳动物如猪、鹿、羚羊、水牛及印度野牛为食物。老虎能捕食比本身体型更大的猎物,一头重约一百至二百五十公斤的老虎可捕猎一头重达九百公斤的印度野牛。野外的老虎每一次能进食四十公斤的肉类,在未受骚扰的情况下,它们一般在捕获猎物后的三至六天内重返捕猎地点享用剩余的美食,直至食物所余无几才罢休。
老虎是捕猎能手,但捕捉猎物时往往有九成机会失手,由此可见,在自然条件下,老虎并不会导致猎物绝种,更不会对猎物的群落数量造成任何重要的影响。然而,随著人类不断破坏老虎的栖息、砍伐及烧毁植物,及捕杀老虎赖以维生的动物,老虎的存活遂备受威胁。
老虎在三至六岁开始繁殖,全年也可进行交配,但主要集中在十一月底至四月初,怀孕期约需一百零三天,每次可生产二至五头幼雏。雌老虎每两年至两年半繁殖一次,并须肩负哺育幼雏的责任,小老虎在十八至二十八个月后便可开始独立生活。迄今寿命最长的野生老虎约有十五岁半,人工饲养的最多可长至二十六岁。
老虎的分布范围可按栖息地及猎物的分布情况而不同,以印度的分布地为例,面积只有五百至一千平方公里,范围最大的分布地位于西伯利亚东部,约有一万零五百平方公里。
老虎跟其他猫类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善于游泳,以往曾录得一头老虎游泳长达二十九公里。
本世纪初,全亚洲相信共有十万头老虎,但其后数量便缩减达九成之多,迄今只余下少于七千头野生老虎。捕杀老虎作商业用途、其食物数量减少以及栖息地丧失,均是老虎面对的主要威胁。老虎的将来系于现有的栖息地能否得以保存,及人类可否全面遏止非法捕杀的危机。
一直以来,猎人为搜集虎皮、制做标本及装饰物而不断猎杀老虎,也有以老虎身体部分研制中药材。十九世纪末及本世纪初,射杀老虎更成为一项运动,一九一一年,短短十一天内在尼泊尔便有三十九头老虎被同一群人射杀。在中国,老虎被视为“害兽”,“除害”更可获赏金。由四十至七十年代三十年间,共有三千头华南虎因而被猎杀。以往,获取虎皮是老虎被杀的主要原因,近年杀虎却是为了获得虎骨制药,杀虎取骨的问题备受各方面的关注。
以往,传统中药业认为老虎身体各部分也可入药作医疗用途,惟至今大部分入药用途也不再通行,近年中医主要使用老虎的肱骨作为医治风湿的药物,同时,虎骨捣碎成粉末可制成药丸、膏药或浸制虎骨药酒。自一九九三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已删除以虎骨入药。然而,含虎骨的药物仍在不少亚洲、欧洲及北美国家广泛出售。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世界自然基金会赞助举行一个突破性的会议,席间集合了传统东亚药业人士、药商及研究学者,与环保人士共同商议在东亚药业中,使用其他动物骨骼取代虎骨的情况。会上研究人员就多个野生及饲养品种虎骨的功效进行阐释,并期望中国能尽快以其他材料取代虎骨,然而,取代的物料必须避免危及另一种野生动植物。
打击老虎身体部分非法贸易活动的最有效方法是提高使用者的保护意识。使用者认识到贸易限制后,便须遵守有关法例。首先需要使他们理解老虎身处的状况,鼓励他们加入救虎行列,包括禁上使用老虎身体部分及衍生物。
随著老虎栖息地内的人口不断增加,住宅、农业及其他人类活动促使老虎的栖息地减少。不仅面积缩减,甚至以往的野生地区也变得零散不全,难以作为老虎栖息地。现时,全球五千至七千头老虎分散为超过一百六十个细小群落。部分分布地因受人类砍伐柴木及捕猎老虎的猎物而备受破坏,导致老虎的数量可能因不断减少以致无法繁殖。目前,华南虎的栖息地分布零散,虽然已有一些积极的救亡计划,准备把部分细小的栖息地连系成主要的保护地区,但恐怕仍未能赶及在这些老虎亚种完全绝迹前成功实行。
人类捕猎野生生物,导致老虎的食物减少,对老虎造成严重的威胁,在大型的保护区内情况也不例外。研究显示假如每平方公里内猎物数目低于二至五头动物的标准,老虎便难以成功繁衍下去。一九九一年,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一项华南虎的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在保护区内并无老虎被杀,但在区内捕杀猪支及鹿,却对老虎的生存构成威胁。老虎食物数量减少同样是其他保护区内的重要问题。同时,在保护区内放牧家畜,不但导致牲畜与野生生物争夺食物,而且老虎及猎物藏身的植被也大幅减少,这些牲畜也可能间接传染疾病与野生生物。由于老虎的食物减少,老虎的分布便越见零散,随著人类活动影响保护区及邻近地区的生态,老虎的数量也将减少。
保护老虎必须全面遏止捕猎老虎及其身体部分的贸易活动,更须保存现有的老虎保护区。为确保这些美丽的生物能持续繁衍下去,必须扩大保护老虎的行动,识别大型的「老虎保护地点」,包括主要的栖息地及完整的猎物群落是切实执行保护工作的第一步,其后还需要推行创新的管理规划,以平衡地区内居民与老虎两者需求产生的矛盾。凡此种种,均是人类踏入二十一世纪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
1、龙虎相斗,鱼虾遭殃。
2、前门拒狼,后门防虎。
3、谋官如鼠,得官如虎。
4、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5、如果听老鼠的话,猫儿就最残酷;如果听老虎的话,猪栏最好敞开。
6、制服猛虎非英雄,抑住脾气真好汉。
7、鸟惜羽毛虎惜皮,为人处处惜名誉。
8、虎为百兽之长,人为万物之灵。
9、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
10、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11、不要把猫说成老虎,不要把蚂蚁说成大象。
12、不怕虎狼当面坐,只怕人前两面刀。
13、老虎不发威,切莫把它当睡猫。
14、入山不怕伤人虎,就怕人情两面刀。
本文来自作者[芷蕾]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putao.com/pu/452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芷蕾”
本文概览:关于老虎的科普知识有:1、老虎并非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老虎并非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它们是野外最大的猫科动物。通常而言,生活在野外的老虎中,比雌虎体格更加雄壮一些的雄虎身...
文章不错《关于老虎的科普知识有哪些?》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