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虫鸣的深山有多危险?

我国有许多深山老林,也一直是许多探险家们喜欢去探险的地方,但是有一些地方最好不要去,即便去那也不要一个人自己去,那就是没有虫鸣的深山。农村老人常说:如果你看到一座没有虫鸣,没有鸟叫的山林,没有丝毫生气的山,千万不要一个人进去,不然后悔都来不及。

在农村生活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不管什么时候,山里都会时不时传来一声声虫鸣鸟叫,即使寒冬腊月也会偶尔传来一两声,如果突然遇到一座没有丝毫生气的深山老林,那么一定有反常的事情发生,所以千万不要一个人前往,即便结伴而行,也要小心翼翼。这都是老一辈总结出来的智慧。 那为什么不能只身前往没有虫鸣的深山呢?里面都有哪些危险呢?

第一,没有虫鸣的深山,隐藏着无数看不见的危险。虫鸣都没有,可想而知,这一座山里面都有些什么东西。这里面存在最多的无非就是腐烂的树叶和树枝,俨然一片原始森林一样,没有人踏足这里。腐烂的树木树叶,经过发酵,容易产生瘴气,容易让人中毒迷失在里面。

加上这里面极可能不适合动物生存,空气不流通,没有供人呼吸的氧气,或者说里面的氧气都掺杂着瘴气,所以动物们都跑光了,没有留在山里,也就没有了虫鸣鸟叫。

还有瘴气中的成分主要是甲烷,氨气等气体,非常容易引起燃烧,如果进去的话,很有可能在你不经意间或者自然可能形成火灾,遇到深林大火,一个人是很难逃生的。

第二,深山老林多磁场,容易迷失方向,一旦迷路就非常危险了。在深山老林之中,非常容易迷路,而且里面还有许多隐藏在暗处的危险,一个人进去,一旦迷路了,就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出现在你面前的都是一模一样的树木草藤,你根本无法准确地确定方位,而且这种深山老林的信号都很差,手机根本就没有信号,指南针在这混乱的磁场当中,也根本发挥不出它应有的作用。

5月份的时候,在云南大理苍山,有一帮专业的探险旅游队,总共13个人都迷失在了里面,全部失联。好在最后在被救援队找到了,不然后果非常危险。

迷路以后,你就不能按照计划走出深山,你的饮食住宿就成了问题,想来你也不可能带很多食物和水,这样一来食物和水就是你需要去解决的东西,不然你很难坚持到别人发现你失联并找到你。要知道这种没有虫鸣的深山老林,虽然存在许多野果之类的东西,但是如果不懂得辨别的话,你敢下口吗?这种地方存在的水源,你敢轻易地去喝吗?如果一不小心中招了,就真的一辈子走不出去了。

第三,深山老林多猛兽毒虫,这种没有虫鸣鸟叫的深山,也是有可能存在猛兽毒蛇之类的东西的。因为就可能是这些猛兽毒虫的存在,是的鸟虫都被吓跑了,不敢继续待在这里。自己一个人独自进入这种深山的话,如果遇到猛兽豺狼就非常危险了,被攻击的话,很难逃跑的。

这还不是最危险的,最危险的永远都是看不见的。有时候你在不经意之间就被什么毒虫毒蛇咬了一口,让你迷迷糊糊之间,就永远地留在了里面。

第四,深山老林温度都比较低,容易让身体产生失温的可能。去过山里的应该都知道,在那种茂密的丛林中,是非常的凉爽的。如果没有充足的准备的话,人一旦长时间的处在低温的环境下,很容易让人的体温下降,一旦长时间低于33℃,就容易产生危险。失温后的身体四肢都无法正常的活动,还有可能导致心脏骤停,这是非常可怕的。如果只有你一个人,突发这种情况,谁会来救援你呢?你又能等到别人来救援吗?

第五,心理压力加重,加大身体负担。一个人身处这种幽深的环境当中,不可能一直保持着非常愉悦的心情。这时候没有可以和你交流的人,没有鸟兽虫鸣的呼唤,有的只是一阵阵幽风,很容易让你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容易让人产生许多联想,这样一来很容易就把自己压垮的。

除了上面说的这几种非常常见的可能性之外,还有许多危险,有可能在你进去之后,突发山洪暴雨等自然灾害,也有可能在里面隐藏着许多不法分子,一旦遭遇他们,就非常的危险了,等等。如果不必要,千万不要一个人前往没有虫鸣的深山,即便必要的时候,也要和人组队,带齐装备,找人在外头接应,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再进入其中。 写在最后: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农村老人常说:没有虫鸣的深山,千万不要只身前往。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科学道理的。很多人就是不信邪,就要试一试,结果就出现了意外了。

失踪的地质学家,多个失联的驴友,甚至有一些熟悉的当地人,都有可能你是在这种深山老林之中,一个个血淋淋的教训摆在眼前,我们应该警醒才是。

进入深山一旦迷失,很有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深山老林不仅救援难度大,有时候尸体都找不到,所以大家还是要敬畏自然,相信老人言,不要只身前往没有虫鸣的深山,自己人身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关注山猫,带你领略大自然的奇闻趣事,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我很喜欢昆虫,地上爬的、空中飞的、水里游的,无一不是我的观察对象。我很小的时候,就经常逮蝴蝶,捉蜻蜓,时间一长,我对它们的习性也了如指掌。

昆虫的奇闻趣事很多,不说别的,单说蚂蚁吧。世界上几乎每个角落都有它的踪迹。草地上,瓦片下,花盆中,有时候,把砖翻开,还会看到蚂蚁窝呢!看到蚂蚁窝里成千上万的蚂蚁,你一定会想:奇怪,蚂蚁怎么会有这么多呢?原来在蚁窝的深处,有一处“皇宫”,在这里住着“蚁后”。“蚁后”特别肥大,足足有一般蚂蚁的十倍,大腹便便。虽然整天一动不动,却享受着精美的食品。你一定会问:“它难道是白吃饭吗?”其实不是,它的任务只有一个——产卵。蚁后不停地产卵,一天往往产几千甚至几万个,一个月下来,就要产几十万个,你想想,蚂蚁家族能不繁荣昌盛吗?

(二)

蚂蚁特别好战,往往会为了一小块面包而大动干戈,成千上万只蚂蚁厮杀在一起,打得难分难解。战后往往是尸横遍地。如果你使用放大镜还可以看到,蚂蚁打起架来,不像别的昆虫打不过就逃,而是咬住后紧紧不放。一直到这两只蚂蚁中有一只死去。这样,经常是双方同归于尽,所以蚂蚁尸体经常是两个连在一起的。一次大战,也不像别的动物会打个平手,而是一定要分出胜负,不然绝不罢休。一旦决出胜负,赢的一方就立刻冲到对方的巢穴里去,把剩下的蚂蚁捉住,让它们做自己的“奴隶”,而“奴隶”也不反抗,而是甘心为它们的主子服务。至于“蚁后”,那可就成了赢方的一顿美餐了。你也许会问:“蚂蚁都是一模一样黑乎乎的,它们怎样分清敌友呢?”其实,这并不复杂。蚂蚁辨别敌友完全是凭着嗅觉,因为同一巢穴里的蚂蚁的气味是一样的,绝对不会和另一巢穴的蚂蚁的气味混同。因此,蚂蚁在战场上凭着灵敏的触角很容易分辨敌和友。

(三)

没有人把蚂蚁称做工程师、建筑师,然而,“蚁巢”构造的复杂却使许许多多工匠都无地自容。如果你游览过故宫的话。一定会为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而倾倒,如果你参观一下“蚁巢”这特殊的“地下宫殿”,那么,你也一定会为这小小的“蚁巢”而感慨万分。

“蚁巢”几乎到处都有,可在外面根本看不清它的真面目。那么就让我们变“小”,去“蚁巢”做一次假想的旅行吧!由洞口进了“蚁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曲曲折折的小径,工蚁们忙忙碌碌地进进出出,一分钟也不肯耽误。任选一条小径进去,走了一会便会见到巨大的一栋“房屋”——贮粮室。当然,这里的“巨大”是相对蚂蚁而言。贮粮室中堆着小山似的粮食,几只兵蚁威风凛凛地守在那里,谁也莫想偷走半粒粮食。贮粮室面前还有一道土墙,以防止雨水把粮食冲走。继续往前走,便会看到“托儿所”,“托儿所”的占地面积不大,但四周修得很牢固,墙壁上有许许多多小孔,每个小孔里安静地躺着一个小蚂蚁,“保姆”们隔一段时间就喂一次食,一点也不敢马虎大意。我们再弯弯曲曲地往前走一段路,通过一些“岗哨”便到了“正殿”。“正殿”中间是张床,床上躺着“蚁后”。“正殿”虽不能说是“金碧辉煌”,可也非同一般,高高的屋顶,平平的地面,坚固的墙壁。“正殿”后面还有一座小小的屋子,专门饲养蚜虫。你也许会奇怪:“养蚜虫干吗?”这是个秘密,下次再写。至此,“蚁巢”已游览完毕。你可能会说:“这有什么了不起?”可是,别忘了,蚂蚁毕竟是一种小小的爬虫呀!如果你用爬虫的眼光去看它,你一定会说:“啊,多么精美的蚁巢!真是一个奇迹!”

(四)

蚂蚁的种类极其繁多,各有各的特点。

有一种蚂蚁,叫做“蜜罐蚁”,肚子很大,胀鼓鼓的,像个大皮球,闪着琥珀色的光芒,里面充满了蜜糖,闹“灾荒”的时候,就靠着蜜糖充饥。这有点类似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身上驼峰的作用。还有一种“大盗蚁”,又称“强盗蚁”,每个都有指甲盖那么大,牙齿锐利,从不单独出动,一出动便有几十万只,黑压压一大群,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去“扫荡”,所过之地,不留下一个活口,有人亲眼看见,一条刚吃完一只美洲狐的大蟒蛇懒洋洋地躺在尼罗河边,把身子摆成“S”形,舒服地晒着太阳。这时,一群大盗蚁冲了上来,可蛇对这些小东西毫不在意,显出不屑一顾的样子,一直到大盗蚁把它重重包围,这才慌了,可为时已晚,冲上来的大盗蚁紧紧地咬住它,死不松口。蛇疼得不停地翻滚,可翻到哪里都是密密麻麻的大盗蚁,根本逃不出去。最后,蛇拼尽全身力气,窜到河边,跳入水中,想洗掉身上的蚁群,可还是不行。大盗蚁一边紧紧地叮住蛇的皮肉,一边给蛇注射特别麻醉剂——“蚁酸”。不久,蛇就昏死了过去,大盗蚁便把它拖上岸吃了。由此可见这种蚂蚁的凶残。另外还有两种奇特的蚂蚁,缝叶蚁和塞头蚁。缝叶蚁住在树上的叶子中间,它们很“聪明”,可以把两枚相邻的叶片拉在一起,用它们的幼虫做针,用幼虫分泌出来的粘针做线,一针一线地把叶子缝起来,自己就住在这特殊的家中。塞头蚁的头很像一个木塞子,和它所住的洞口的大小差不多,遇到紧急情况,就用自己的头堵住入口。我觉得这方法似乎不怎么高明,蚂蚁的敌人主要是穿山甲和食蚁兽,不论是谁,塞头蚁这个法子恐怕都抵不住。这使我想起了驼鸟对付敌人的办法。我至今都没弄明白塞头蚁这个方法到底是对付谁的。

(五)

前面曾经提过,在壮观的蚁巢里还有专门的房间饲养蚜虫,为什么呢?原来,蚂蚁爱吃甜食,可又不能直接从植物中得到糖,只好借助蚜虫。蚂蚁每天早上赶着蚜虫去树顶“放牧”,等到蚜虫吃饱喝足,蚂蚁便抓住它们使劲挤压,可怜的蚜虫便开始大量地分泌出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含糖量很高,这正是蚂蚁所需要的。蚂蚁得到这些东西后,便赶着蚜虫回窝了,第二天一早,又出来放牧,如此周而复始,便可以不断吃到甜食。还有一种昆虫,也是蚂蚁的好伙伴叫“隐翅虫”。这种虫子能挥发出一种类似“乙醇”的东西。而蚂蚁一闻到这种味道立刻浑身飘飘忽忽的,就像喝醉了酒,得到极大的满足。因此,蚂蚁对这种虫子倍加爱护,把它接到蚁洞中,请它大吃大喝,而“隐翅虫”呢,则分泌出更多的“乙醇”来报答蚂蚁的关怀。

在自然界里,像蚂蚁和蚜虫,蚂蚁和隐翅虫这样的好伙伴还不少呢,你能想得出来吗

本文来自作者[冷雁]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putao.com/pu/4216.html

(13)
冷雁的头像冷雁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冷雁的头像
    冷雁 2025年10月14日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冷雁”

  • 冷雁
    冷雁 2025年10月14日

    本文概览:我国有许多深山老林,也一直是许多探险家们喜欢去探险的地方,但是有一些地方最好不要去,即便去那也不要一个人自己去,那就是没有虫鸣的深山。农村老人常说:如果你看到一座没有虫鸣,没有...

  • 冷雁
    用户101409 2025年10月14日

    文章不错《没有虫鸣的深山有多危险?》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葡萄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