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物理的诗句
一、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近代·吴迈《桂林山水》
物理原理:光的反射与折射。
译文:群山叠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没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胜,没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夜泊枫江》
物理原理:声音的传播。
译文: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物理原理:相对于地面的青山是静止的,但以运动的船为参照物,青山就变为运动的,以河岸为参照,孤帆从日边来。
译文: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物理原理:地势越高,气温回升越慢,在同一季节,山上的气温要比山下的低。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物理原理:水循环。
译文: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2.关于物理的古诗、谚语、俗语12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光的折射和反射。
千里江陵一日还,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两岸猿声啼不住,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轻舟已过万重山,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一、古诗词中的能量知识
1. 苏轼的诗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词中涉及到能量转化情况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2、李白诗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词中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机械能。
二、古诗词中的参照物知识
1、毛泽东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是,其中“坐地”是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而“日行”则是相对于太阳在运动。
2、李白《望天门山》一诗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孤帆日边来”是以河岸为参照物。
3、《闪闪红星》歌词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竹排江中游”是以大地为参照物,而“青山两岸走”是以船为参照物。
4、“昨夜一阵大风,把井吹到篱笆外面去了”。井被吹走篱笆墙外是以篱笆为参照物的。
三、古诗词中的热学和分子动理论知识
1、陆游《村居山喜》中“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诗词中“花气袭人”是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加快的结果,而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
2、张旭《山中留客》中“纵使晴明无雨色,乳晕深处亦沾衣”。——露的形成(液化)。
3、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液化)。
3.有关物理学的名人名言是哪些物理名人名言:
1.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庄子
2.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普朗克
3.交互作用是我们从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考察整个运动着的物质时首先遇到的东西。自然科学证实了。
交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恩格斯
4.自然和自然的法则在黑夜中隐藏;上帝说,让牛顿去吧!于是一切都被照亮。——蒲柏
5.实验可以推翻理论,而理论永远无法推翻试验。——丁肇中
6.力学是关于运动的科学,它的任务是以完备而又简单的方式描述自然界中发生的运动。——基尔霍夫
7.(牛顿的)《原理》将成为一座永垂不朽的深邃智慧的纪念碑,它向我们展示了最伟大的宇宙定律,是高于(当时)人类一切其他思想产物之上的杰作,这个简单而普遍定律的发现,以它囊括对象之巨大和多样性,给于人类智慧以光荣。——拉普拉斯
8.物理学的任务是发现普遍的自然规律。因为这样的规律的最简单的形式之一表现为某种物理量的不变性,
所以对于守恒量的寻求不仅是合理的,而且也是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劳厄
9.科学是可以解答的艺术。科学的前沿是介于可解与难解、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全新疆域。致力于这个领域的科学家们竭尽全力将可解的边界朝难解方向推进,尽其所能揭示未知领域。——皮特.梅内瓦
10.电学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并且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工程应用领域。——埃米里奥.赛格瑞
11.电和磁的实验中最明显的现象是,处于彼此距离相当远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把这些现象化为科学的第一步就是,确定物体之间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麦克斯韦
12.“法拉第先生,它(电磁感应)到底有什么用呢?”“啊,阁下,也许要不了多久你就可以对它收税了。”——英国财政大臣格拉斯与法拉第的对话
13.把高压电流在能量损失较小的情况下通过普通电线输送到迄今连想也不敢想的远距离,并在那一端加以利用。。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应用成为可能,如果在最初它只是对城市有利,那么到最后它终将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恩格斯
14.没有今天的基础科学,就没有明日的科技应用。——李政道
15.科学是一种方法,它教导人们:一些事物是如何被了解的,不了解的还有什么,对于了解的,现在了解到了什么程度。。——费恩曼
16.水波离开了它产生的地方,而那里的水并不离开,就像风在田野里掀起的麦浪。我们看到,麦浪滚滚地向田野里奔去,但是麦子却仍停留在原来的地方。——达芬奇
17.固执于光的旧有理论的人们,最好是从它自身的原理出发,提出实验的说明。并且,如果他的这种努力失败的话,他应该承认这些事实。——托马斯.杨
18.自从牛顿奠定了理论物理学的基础以来,物理学的公理基础的最伟大变革,是由法拉第、麦克斯韦在电磁现象方面的工作所引起的。——爱因斯坦
19.上下四方曰宇,古今往来曰宙。——尸佼
20.想象远比知识重要,知识有涯,而想象能环保整个世界。——爱因斯坦 21.科学的历史不仅是一连串的事实、规则和随之而来的数学描述,它也是一部概念的历史。当我们进入另一个新的领域时,常常需要新的概念。——普朗克
22.科学靠两条腿走路,一是理论,一是实验。有时一条腿走在前面,有时另一条腿走在前面。只有使用两条腿,才能前进。——密立根
23.万有引力、电的相互作用和磁的相互作用,可以在很远的地方明显的表现出来,因此用肉眼就可以观察到;但也许存在另一些相互作用力,他们的距离如此之小,以至无法观察。——牛顿
24.我们思想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爱因斯坦
4.含有物理现象的古诗词我网上搜索的:
1、千里江陵一日还:运动速度大
2、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是以山为参照物,船相对于山是运动的
3、无边落木萧萧下:树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面落
4、不尽长江滚滚来:江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势低的地方流动
5、沉舟侧畔千帆过:相对运动的描述,由于自己的船没有动,旁边的船相对于自己都在运动中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我国,东方比西方地势低,江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低处流动。。(物理+地理)
7、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由于月亮离地球远,所以月光照射的范围大。。(物理+地理)
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1、声音的传播不会互相干扰;2、声音可绕过障碍物传播。
9、五月天山雪,无风只有寒:说明纬度高的地方,由于接受阳光的热量少,寒冷的天气时间长。(物理+地理)
10、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草黄了,动物由于没有了保护色的伪装,让天空中的鹰看得更清楚了,这是光现象;由于地上没有了雪,马跑得更快了,这是力学现象。
11、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前一句说明大地(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比空气强。
1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看起来像雪(白色),但是通过味道的辨别,知道物质的本质,并且暗香的来是因为分子的运动产生的。(物理+化学)
1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前一句是说由于地球重力的作用,各处的连接大海的江水的水平面与海平面在同一高度。
1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物理现象同第6句诗。
1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发出声音的物体。
1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拉满的弓含有弹性势能。
17、飞流直下三千尺:从高处落下的水中,包括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
18、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运动的空气(风)具有动能。
19、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通过犬吠,知道有人回来。
2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才能远望。(物理+地理)
呵呵,想了一个多小时,才回忆出这些来,所以没有将同种现象进行分类整理,望楼主可以满意,如果楼主遍翻古诗词,肯定能找出更多的答案。
5.关于科学的古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哲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于谦《咏石灰》: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只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哲理:清白很重要。
朱熹《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哲理:没有新鲜东西就不能发展。
春江水暖鸭先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3、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4、山穷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5、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6、春蚕到死丝方尽
腊举成灰泪始干
6.关于学物理的名言警句1.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庄子
2.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普朗克
3.交互作用是我们从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考察整个运动着的物质时首先遇到的东西。自然科学证实了。。交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恩格斯
4.自然和自然的法则在黑夜中隐藏;上帝说,让牛顿去吧!于是一切都被照亮。——蒲柏
5.实验可以推翻理论,而理论永远无法推翻试验。——丁肇中
6.力学是关于运动的科学,它的任务是以完备而又简单的方式描述自然界中发生的运动。——基尔霍夫
7.(牛顿的)《原理》将成为一座永垂不朽的深邃智慧的纪念碑,它向我们展示了最伟大的宇宙定律,是高于(当时)人类一切其他思想产物之上的杰作,这个简单而普遍定律的发现,以它囊括对象之巨大和多样性,给于人类智慧以光荣。——拉普拉斯
8.物理学的任务是发现普遍的自然规律。因为这样的规律的最简单的形式之一表现为某种物理量的不变性,所以对于守恒量的寻求不仅是合理的,而且也是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劳厄
9.科学是可以解答的艺术。科学的前沿是介于可解与难解、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全新疆域。致力于这个领域的科学家们竭尽全力将可解的边界朝难解方向推进,尽其所能揭示未知领域。——皮特.梅内瓦
10.电学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并且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工程应用领域。——埃米里奥.赛格瑞
11.电和磁的实验中最明显的现象是,处于彼此距离相当远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把这些现象化为科学的第一步就是,确定物体之间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麦克斯韦
12.“法拉第先生,它(电磁感应)到底有什么用呢?”
“啊,阁下,也许要不了多久你就可以对它收税了。”
——英国财政大臣格拉斯与法拉第的对话
13.把高压电流在能量损失较小的情况下通过普通电线输送到迄今连想也不敢想的远距离,并在那一端加以利用。。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应用成为可能,如果在最初它只是对城市有利,那么到最后它终将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恩格斯
14.没有今天的基础科学,就没有明日的科技应用。——李政道
15.科学是一种方法,它教导人们:一些事物是如何被了解的,不了解的还有什么,对于了解的,现在了解到了什么程度。。——费恩曼
16.水波离开了它产生的地方,而那里的水并不离开,就像风在田野里掀起的麦浪。我们看到,麦浪滚滚地向田野里奔去,但是麦子却仍停留在原来的地方。——达芬奇
17.固执于光的旧有理论的人们,最好是从它自身的原理出发,提出实验的说明。并且,如果他的这种努力失败的话,他应该承认这些事实。——托马斯.杨
18.自从牛顿奠定了理论物理学的基础以来,物理学的公理基础的最伟大变革,是由法拉第、麦克斯韦在电磁现象方面的工作所引起的。——爱因斯坦
19.上下四方曰宇,古今往来曰宙。——尸佼
20.想象远比知识重要,知识有涯,而想象能环保整个世界。——爱因斯坦
21.科学的历史不仅是一连串的事实、规则和随之而来的数学描述,它也是一部概念的历史。当我们进入另一个新的领域时,常常需要新的概念。——普朗克
22.科学考两条腿走路,一是理论,一是实验。有时一条腿走在前面,有时另一条腿走在前面。只有使用两条腿,才能前进。——密立根
23.万有引力、电的相互作用和磁的相互作用,可以在很远的地方明显的表现出来,因此用肉眼就可以观察到;但也许存在另一些相互作用力,他们的距离如此之小,以至无法观察。——牛顿
24.我们思想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爱因斯坦
25.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马克思
7.关于「力学原理」的诗句帝子降兮北渚 目渺渺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落 …… ——《湘夫人》·屈原 以几何力学来观照这两句诗,亦颇有趣味,翻涌的“波”向上,凋零的“木叶”向下,而“秋风”则在大地的平面自北向南推进——三个方向的力合于一首诗中的时候,便以另一种方式推动了季节的运动,以及我们诗意的生命的脉动。
诗词与物理教学 榆中县一中 丁成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王国。诗词不仅给人带来艺术享受,而且在一些作品中还包含有一定的物理知识。
利用这宝贵的财富,在物理教学中插入诗词,定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一、利用诗词引入物理概念,可使学生兴趣盎然,气氛活跃。
例如,在讲到物体的运动的一些概念时,可用毛主席诗词《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由此引入运动是绝对的概念,我们脚下的地球永不停止地在运动。
宋代诗人陈与义在一首名为《襄邑道中》的诗中写道:“飞花两岸照晚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从后两句诗中,可引入静止是相对的概念。在这里船与云以相同的速度运动,以船为参照物,云是静止的。
又如陶渊明的“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都可以引入运动的一些概念。这些诗词生动、形象、有趣。
这样引入物理概念,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课堂气氛活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利用诗词理解物理概念,可使学生思维流畅,印象深刻。
在理解特体间的相互作用和力的分解现象时,分析风筝为什么能浮在空中的原因,可将清代吴有水的《风筝》读给学生:“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
并作受力分析,效果极好。又如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影子的形成时,用宋代诗人苏轼的《花影》,有助于学生的理解:“重重迭迭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 再如,讲到色散时,可用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的诗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三、利用物理知识欣赏中国诗词,使学生学有所用。
在学习了光的反射之后,对李白的诗“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地上霜”三字会理解得更加深刻。又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那气势磅礴的瀑布,在诗人眼中化作银河落九天。
如果没有光学知识,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恐怕不会太深。再如通过学习物理,同学们知道一些时空的概念,我们再重温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说的是人和船在空间运动。
西辞白帝,东到江陵,顺流而下,一泻千里。在阵阵的猿鸣声中,随着轻舟所处位置的变化,但见群山万壑,千姿百态,好不令人心弛神往。
朝辞白帝,暮抵江陵,这种空间运动也不照供伴随着“一日”的时间变迁吗?四、利用物理知识鉴别中国诗词,使不徨能辩证地看待问题。在学习了“物态变化”一章,插入张继的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月落乌碲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通过认真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诗确有失误的地方。
根据物理知识,当露点降到零度以下,地球表面的水蒸气经过凝华而结成霜。可见霜是地面上形成的,它就不曾到过天上,怎么能说“霜满天”呢?显然诗人张继认为霜和雪一样,都是从天上降落下来的,这就违反了自然规律。
当然,文学毕竟不是物理,它是允许运用想象和通感手法的。况且,我们也不可能要求古人用今天的科学知识去写诗。
不过,物理教师如果能随时引导学生,用他们学过的物理知识去欣赏、鉴别前人的作品,对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广泛的学生兴趣,强化物理概念,提高教学效果还是大有益处的。看看这篇文章,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
8.关于科学的古诗句《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来.
科学知识:高山上的气温要比平地低,所以春天也来得晚.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科学知识:植物的腐殖质加入土壤可以使土壤肥沃源.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科学知识:站得高,望得远.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zd孙去,萋萋满别情.
科学知识:野草的生命力很顽强.
9.有关物理知识有关的诗句,谚语,或成语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答案补充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科技的文言文
古诗:
高仰苍穹无限迤逦,
沉思人间网通八达;
听任思维传数光年,
便捷生活笑纳智财;
现代诗:
看着亿万视频分享宇宙蔓妙,
追寻古今的趣味游戏都不厌倦!
只要一个穿戴用具,破除什么阻碍,想要真实生命还是假装死去,什么感受都能体验!
人还有更多想要的,永远不满足,这条道儿就叫:科学路,这个跨越的桥梁叫技术发展交汇处!
关于科普类的诗句
1. 晚清有哪些描写科技的古诗和文言文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沈括 )
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2. 现代科技发达要不要学文言文当然要学了.文言文是知识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绪论》中指出: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文言和白话。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文言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所使用的一种最基本的书面语形式。
我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大多是用文言写成的,其中许多不朽的作品历来以简约精练著称。可以说文言本身就包含着简练的因素:一是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比较少;二是文言文多省略,省去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的情况很常见。再加上历代名家多注重锤炼语言,讲求“微言大义”,所以就形成了文言文严密简洁的风格。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言文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是文言,使我们这个幅员辽阔、方言复杂的多民族国家在书面语言上取得了统一。作为历朝历代通用的书面语形式,文言记载了中华古国几千年灿烂的文明。文言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得以传承下来,文言文功不可没。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五千年来,经过炎黄子孙一代代的创造和积累,中国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绵延不绝,其内涵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列举了中国在一百多个方面对世界的贡献,并认为有许多古老的发明都源自中国。除科技之外,在哲学、政治、法律、宗教、历史、教育、文学、书法、绘画、雕塑、建筑。医学、数学、天文、历法、地学、军事,……等各个领域,我们的祖先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如此辉煌的文化成就,得到完整而有序的保存,靠的就是文言。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就列有一万多种、十万多卷,这还不算《四库全书未收书目》和《丛书总录》中所著录的。在这座由文言的“砖石”砌成的文化宝库里,浓缩着中华文明的景观,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反映着历朝历代的生活,透视着中国人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
现代汉语的语言系统是由古代汉语的语言系统发展变化而来的。古今汉语一脉相承,犹如一条墨写的黄河,蜿蜒至今,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既有差异性,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社会中有一些行业需要文言文,如:考古。
3. 现在科技发达,要不要学“文言文”从网络语言看文言文的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几千年过去了,我们可能听不懂古人说话的语音,但是并不妨碍我们我们可以读《诗》,读《史》……
经常在BBS潜水,我才意识到了文言文的重要意义。
中国的文言文在世界上是独此一家,它最大的特征就是将书面语和口头语剥离。文言文简约、韵朗上口,信息含量大,充分发挥了汉字六书构词的特点,文言文一直使用到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随着白话文的推广,文言文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
大家可能会看到,每一年《现代汉语大字典》都会说收录了多少多少新词,但是,这样的速度在火热的BBS和博客时代是多么的落伍。如果是有较长一段时间没有上网或者平时不怎么上网、甚至不上网的人们如果来看BBS,恐怕有很多地方会看不懂是什么意思。如:顶、沙发、斑竹、JJYY、BT……
以BBS为代表的网络因为身份的隐匿性和言论的相对自由使得人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发表自己的言论,除了部分精髓,大多数低俗无聊的语言充斥着网络,造成了网络语言的庸俗化。
网络咨迅的快速及时使大多数人可以很快的对咨迅进行迅速的反馈,当然速度(也包括键盘输入和习惯的手写的速度差别)带来的缺失就是人为简化、校对的缺乏和缩写流行,造成了网络语言的快餐化。
使用网络的大多数是年轻人,他们富于朝气和创新,敢于蔑视权威和传统,所以不会苛守固定的模式和路子,可以把任何新事物用于自己的生活中,网络语言更新率不亚于流行时尚的变化,所以网络语言具有流行性。
但是大家想过吗?我们日常正式生活的书面或者口头都很少用网络语言----除非你是阿飞式的叛逆分子。每一个人碍于自己的社会、家庭身份与地位还是以生活中的语言说话。因为我们现实的生活与网络虚拟世界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当然两种语言各自使用不同的背景场合了。
至此我才明白,老祖宗创立并坚持使用文言文是为了我们的文化可以世世代代流传下去而不消失。
因为文言文,中华民族传承了五千年,经历了多少风雨艰辛,现在依然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但是同时期的另三大文明古国,只留下一推遗址。
大家知道,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有各自的方言,但是使用相同的汉字使得天南地北的人再怎么听不懂对方的话可以相互沟通,这奠定了中国各地大一统的文化基础。
而文言文的使用,使得记载文化的文字,脱离了与口头语接近的白话文,避免了因为口头语言的发展变化而导致对文化传统的继承中断或者误解:
别说一百年,就是年纪大一点的人们来听今天的小孩说话,恐怕有很多内容是丈二摸不找头脑的,别提几千年了。
据历史考证,东南沿海一带的客家话是最接近古汉语的发音和语言的,广东的粤语带着很多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结构。而我们今天说的普通话,并不是最正宗的汉语,而是和北方的各族方言混合后的产物!
网络语言的发展更证明了没有知道明天的语言会是什么样子的。
但是只要是经过基本识字教育,就可以读诗三百,可以读乐府,可以读唐诗,读宋词,读元曲。两千年前的《史记》和近代的一篇文言文在语法句式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文言文的使用,不仅使得中国记载史料所耗费的物质最大化的精简,而且保证了文化的延续传承。
非常可惜,新文化运动不仅错误的全盘否定了儒家思想,也全盘否定了文言文,这相当于毁坏了中华文化的两大基石。
希望大家平时多读读文言文,补习补习自己的传统文化课。
4. 现在科技发达不学文言文的理由是什么从网络语言看文言文的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几千年过去了,我们可能听不懂古人说话的语音,但是并不妨碍我们我们可以读《诗》,读《史》……
经常在BBS潜水,我才意识到了文言文的重要意义。
中国的文言文在世界上是独此一家,它最大的特征就是将书面语和口头语剥离。文言文简约、韵朗上口,信息含量大,充分发挥了汉字六书构词的特点,文言文一直使用到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随着白话文的推广,文言文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
大家可能会看到,每一年《现代汉语大字典》都会说收录了多少多少新词,但是,这样的速度在火热的BBS和博客时代是多么的落伍。如果是有较长一段时间没有上网或者平时不怎么上网、甚至不上网的人们如果来看BBS,恐怕有很多地方会看不懂是什么意思。如:顶、沙发、斑竹、JJYY、BT……
以BBS为代表的网络因为身份的隐匿性和言论的相对自由使得人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发表自己的言论,除了部分精髓,大多数低俗无聊的语言充斥着网络,造成了网络语言的庸俗化。
网络咨迅的快速及时使大多数人可以很快的对咨迅进行迅速的反馈,当然速度(也包括键盘输入和习惯的手写的速度差别)带来的缺失就是人为简化、校对的缺乏和缩写流行,造成了网络语言的快餐化。
使用网络的大多数是年轻人,他们富于朝气和创新,敢于蔑视权威和传统,所以不会苛守固定的模式和路子,可以把任何新事物用于自己的生活中,网络语言更新率不亚于流行时尚的变化,所以网络语言具有流行性。
但是大家想过吗?我们日常正式生活的书面或者口头都很少用网络语言----除非你是阿飞式的叛逆分子。每一个人碍于自己的社会、家庭身份与地位还是以生活中的语言说话。因为我们现实的生活与网络虚拟世界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当然两种语言各自使用不同的背景场合了。
至此我才明白,老祖宗创立并坚持使用文言文是为了我们的文化可以世世代代流传下去而不消失。
因为文言文,中华民族传承了五千年,经历了多少风雨艰辛,现在依然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但是同时期的另三大文明古国,只留下一推遗址。
大家知道,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有各自的方言,但是使用相同的汉字使得天南地北的人再怎么听不懂对方的话可以相互沟通,这奠定了中国各地大一统的文化基础。
而文言文的使用,使得记载文化的文字,脱离了与口头语接近的白话文,避免了因为口头语言的发展变化而导致对文化传统的继承中断或者误解:
别说一百年,就是年纪大一点的人们来听今天的小孩说话,恐怕有很多内容是丈二摸不找头脑的,别提几千年了。
据历史考证,东南沿海一带的客家话是最接近古汉语的发音和语言的,广东的粤语带着很多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结构。而我们今天说的普通话,并不是最正宗的汉语,而是和北方的各族方言混合后的产物!
网络语言的发展更证明了没有知道明天的语言会是什么样子的。
但是只要是经过基本识字教育,就可以读诗三百,可以读乐府,可以读唐诗,读宋词,读元曲。两千年前的《史记》和近代的一篇文言文在语法句式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文言文的使用,不仅使得中国记载史料所耗费的物质最大化的精简,而且保证了文化的延续传承。
非常可惜,新文化运动不仅错误的全盘否定了儒家思想,也全盘否定了文言文,这相当于毁坏了中华文化的两大基石。
希望大家平时多读读文言文,补习补习自己的传统文化课。
5. 古人有关“科技”的成语、诗词歌赋或者典故中华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很多成语包含有众多科学知识与哲理,举例如下: A、物理类 一、光学类 1、光的直线传播类 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手遮天 ②高瞻远瞩 ③井底之蛙、管见所及、管中窥豹、坐井观天、凿壁偷光 ④日上三竿、立竿见影 2、光的反射类 ①山水相映、水中倒影 ②水中月,镜中花(镜花水月) ③海底捞月一场空 ④刀光剑影 、浮光掠影、珠光宝气 ⑤波光粼粼 3、光的折射类 ①星光摇曳 ②海市蜃楼、空中楼阁 ③潭清疑水浅 4、色彩反差类 ①白纸黑字、黑白分明、一清二白 ②红花绿叶 ③万绿丛中一点红 二、热学类 ①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②热火朝天、蒸蒸日上 ③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④趁热打铁、油煎火烧、赴汤蹈火 ⑤炉火纯青 三、声音类 1、振动产生声音 ①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②掩耳盗铃 ③震耳欲聋、雷声隆隆 ④一个巴掌拍不响 ⑤鸣锣开道 ⑥鼓不敲不响,钟不撞不鸣,话不说不明,人不学不灵(人不教不会) ⑦振振有词 2、音调类 厉声疾色 、呼啸而来、尖声尖气 3、音色类 闻其声知其人 4、声音响度类: ①声音很响: 如雷贯耳、高歌猛进、引吭高歌、震耳欲聋、雷霆万钧、惊天动地、龙吟虎啸 ②声音很小: 低声细语、万籁俱寂、鸦雀无声、5、声音传播类: 掷地有声、掩耳盗铃、雷声隆隆、登高一呼、交头接耳、充耳不闻 6、乐音与成语: 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腊味、弦处之音、闻千曲而后晓声(意同“读书万卷其义自现)、高歌猛进、有声有色、绘声绘色、高山流水、此时无声胜有声、欢欣鼓舞、可歌可泣、引吭高歌、长歌当哭、莺歌燕舞、轻歌曼舞、载歌载舞、歌舞升平 7、噪声与成语: 自吹自播、大吹大播、乱弹琴、胡打梆子乱敲钟 四、运动和静止类: 1、相对静止类: 并驾齐驱、形影相随、如影随行、随波逐流、亦步亦趋、比翼双飞、水涨船高 2、相对运动类: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刻舟求剑、时过境迁、山不转水转 3、速度快; ①迅雷不及掩耳 ②雷厉风行 ③急如星火④风驰电掣 ⑤急风暴雨、暴风骤雨 ⑥急如星火 ⑦脱缰之马 ⑧一泻千里、一落千丈 ⑨归心似箭 五、力学类 1、压力压强类: ①磨刀不误砍柴功 ②一针见血、脱颖而出 ③坐如针毡 ④如履薄冰 ⑤入木三分 2、浮力类: 冰山一角 3、重力重心类: ① 头重脚轻 ②轻重倒置 ③落叶归根 ④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4、合力类: ①众志成城、水到渠成 ②众人划桨 ③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④九牛二虎之力 ⑤同心协力、因势利导 ⑥积羽沉舟 ⑦寡不敌众 ⑧群策群力、群起攻之 5、力很大: ①疾风知草劲 ②排山倒海,翻江倒海 ③滴水穿石 ④雷霆万钧、惊天动地 6、力很小类: 强驽之末、螳臂挡车 7、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 ②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 ③以卵击石 ④互相促进 六、物质特性、特点类: ①真金不怕火炼、烈火真金(金的熔点高) ②斩钉截铁、钢筋铁骨、铜牙铁齿、铜墙铁壁 ③血浓于水 ④沉甸甸 ⑤坚如磐石、稳如泰山 七、扩散类: ①入木三分 ②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③泌人心脾 ④芳香四溢、香飘万里 ⑤墙内开花墙外香 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八、效率类: 1、提高效率类: ①磨刀不误砍柴功 ②事半功倍、一举两得 ③一箭双雕、一石二鸟 ④抛砖引玉、四两拔千斤 ⑤惩一儆百 2、效率很低类: ①事倍功半 ②劳而无功(有苦劳无功劳) ③人财两空 ④赔了夫人又折兵 ⑤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⑥肉包子打狗 3、效率100%类(不可能之事); ①无米之炊 ②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B生物类 1、遗传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条件反射类: 耳熟能详、熟能生巧、耳濡目染、老马识途、望梅止渴、心有灵犀 心灵感应 3、天敌:一物降一物、以毒攻毒 3、适者生存:入乡随俗 C、哲学类 1、方法不对: 掩耳盗铃、背道而驰、南辕北辙、欲速不达、拔苗助长、隔靴搔痒、对牛弹琴、抱薪救火 2、方法对; 釜底抽薪、欲擒故纵、渔翁得利、擒贼擒王、一夫当关、声东击西、避实就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闭门造车、提纲挚领、扬长避短 3、辨证类: 塞翁失马、见仁见智、乐极生悲。
1. 关于科普的古诗
(一) 按侠义与广义分
按侠义与广义分,科普诗歌可分为狭义科普诗歌和广义科普诗歌.
1、狭义科普诗歌
狭义科普诗歌,指诗歌大部分内容在阐述普及性科学知识,或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创作目的的诗歌.
例如,《蜜蜂到底多么勤快》(作者:谭笑)
蜜蜂不停地飞来飞去
他们每天要有40次
将花蜜采集
可是啊
他们每次
要采100朵花儿
才能采到
0.5克的重量
到了晚上
他们还要
把花蜜不停地吸入输出
在一些工蜂的蜜囊里
酝酿
知道吗
这反复的酝酿
要来回100次后
才能够
终成蜜浆
2、广义科普诗歌
广义科普诗歌,指诗歌大部分内容不阐述科学知识,诗歌中只掺杂部分科学知识,并不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创作目的,结果却有科普功能的诗歌.
例如有些诗歌,大部分内容并未阐述科学知识,但诗歌中掺杂了部分科学知识,诗歌存在了一定科普性.
例如《把爱写在了太阳上》(作者:谭笑)
走
跟我去看日食
我把爱
写在了太阳上
……
看
那是钻石环
上面镶着一颗巨钻
现在
就把它送给你
愿意
可戴在手上
看
还有贝利珠
多么明亮的一串
现在
把它也送给你
愿意
可戴到颈项
看
周围天地都暗了下来
不再燥热
这是捎带着的
送给你的阴凉
2. 关于科普的古诗(一) 按侠义与广义分按侠义与广义分,科普诗歌可分为狭义科普诗歌和广义科普诗歌.1、狭义科普诗歌狭义科普诗歌,指诗歌大部分内容在阐述普及性科学知识,或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创作目的的诗歌.例如,《蜜蜂到底多么勤快》(作者:谭笑)蜜蜂不停地飞来飞去他们每天要有40次将花蜜采集可是啊他们每次要采100朵花儿才能采到0.5克的重量到了晚上他们还要把花蜜不停地吸入输出在一些工蜂的蜜囊里酝酿知道吗这反复的酝酿要来回100次后才能够终成蜜浆2、广义科普诗歌广义科普诗歌,指诗歌大部分内容不阐述科学知识,诗歌中只掺杂部分科学知识,并不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创作目的,结果却有科普功能的诗歌.例如有些诗歌,大部分内容并未阐述科学知识,但诗歌中掺杂了部分科学知识,诗歌存在了一定科普性.例如《把爱写在了太阳上》(作者:谭笑)走跟我去看日食我把爱写在了太阳上……看那是钻石环上面镶着一颗巨钻现在就把它送给你愿意可戴在手上看还有贝利珠多么明亮的一串现在把它也送给你愿意可戴到颈项看周围天地都暗了下来不再燥热这是捎带着的送给你的阴凉。
3. 有关科学的诗句《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科学知识:高山上的气温要比平地低,所以春天也来得晚.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科学知识:植物的腐殖质加入土壤可以使土壤肥沃.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科学知识:站得高,望得远.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科学知识:野草的生命力很顽强.
宋.苏轼
横看成林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卢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4. 关于科普的句子100个世界上你不知道的奇怪知识
1.没有一张纸可对折超过9次
2.根据统计每年骡子所杀的人比飞机失事所死的人还多
3.人睡觉比坐着看电视所消耗的卡路里还多
4.第一种有条形码的对象是香口胶
5.Wright's Brother发明飞机后第一次试飞的路程比一架波音747飞机的飞机翼还短
6.1987年,美国一间航空公司将每个头等机位的飞机餐减少一粒橄榄后,节省了约35万港元
7.很多人每朝起来都喝一杯咖啡提神,但其实一个苹果比一杯咖啡还有效
8.你的家中多数尘埃都是你的死皮
9.洋娃娃Barbie 全名是Barabra Millicent Roberts
10.希特勒的妈妈在怀有希特勒时曾认真地考虑堕胎,不过被医生说服,结果把他生下来
11.玛丽莲.梦露有6只脚趾
12.**里,ET的脚步声是由一位工作人员用手将大便榨烂
13.珍珠在醋中会溶
14.登寻找情人广告中,有35%是已婚人士
15.你有可能将一只牛拉上楼梯,但牛是不懂下楼梯的
16.猪不能仰头望天空
17.'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 可以用尽26个字母
18.鸭的叫声是不会有回音的,暂时没有人知何解
19.蜗牛可不吃东西睡3年
20.著名影星Tommy Lee Jones与美国副总统曾经是哈佛大学同房
21.如果一个月中,第一天是星期日,那个月便出现黑色星期五
22.把石头放在微波炉中加热会爆炸
23.1,111,111 x 1,111,111 = 1234567654321
24.唯一一个有15英文字母而又不会重复是的英文字'uncopyrightable'
25.猫可发出超过100个音,狗却只能发10个音
26.愈黑的环境下,猫的排尿次数会增加
27.将一个硬币向上抛1000次,字向上的次数是495次,不是500次,因为公较重
28.根据牛顿字典世界上最长的英文字是'pneumonoultramicroscopicsilicovolcanoconiosis'
29.人体的胃每2个星期便会更新一次分泌物,否则它会自我消化
30.可乐原是绿色的。
5. 求以科普为主题的诗歌科普组诗(一) 一, 太阳的光和热 太阳为什么这样光亮, 它的热能来自何方? 原来是它体内的氢气, 高温高压下变得懒相.(注) 热核反应释放巨大能量, 巨大能量散发出炽热和光芒. 富含的氢使它可辉煌五十亿年, 五十亿年后太阳仍和现在一样! 注:太阳内的氢元素在高温高压下变成堕性 气体氦,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 太阳为什么发光发热? 以前对此谁也不晓得. 原来是它富含的氢元素, 高温高压下结合成氦子核. 热核反应释放巨大能量, 巨大能量散发出光和热, 太阳的氢能让它辉煌五十亿年, 五十亿年后它仍发光发热。
6. 关于科学的诗歌科学诗是诗和科学结合的产物。它把科学知识用形象思维、拟人化手法,通俗、生动、有趣地表现出来,具有艺术的形象性和科学的知识性,是普及科学知识的工具。创作科学诗,要强调内容的科学性和诗意,并体现出一定的人生至理。从表达手法上分,有科学叙事诗、科学抒情诗、科学哲理诗、科学童话诗、科学幻想诗等。科学家高士其的《科学诗》集,就是这类诗歌的荟萃。如苏联勃留索夫在《电子世界》中,就表述了原子可分性的人类的卓绝认识:
这些电子,很可能就是整个世界,
这里有五大洲,
有艺术、知识、战争和王位,
还有四十个世纪的回顾!
另外,可能每颗原子——
就是整个宇宙,
里面有一百颗行星。
它包含着这里所有的一切,
也有这里所不存在的。
它们的尺寸虽然太小,
可是
它们的无限性,
却和这里完全一样。
歌德还在《植物变异》诗中写道:
每一朵花儿
既相似又各有异,
它们都显而易见地
隐藏着一个神秘而强大的规律
——一个神秘的谜。
这些精彩诗句,阐述他自己的著作《植物变异试释》中的思想,是现代植物进
化论的先声。
为你推荐几首科学哲理诗
暖气片
冬日里
人们用感激的双手
抚摸着她的温暖
然而
一旦
锅炉灭了
她却象冰一样冷
圆 规
虽然
她劳动的结果都是零
但这零并不等于没有
因为
这每一个零
都充满了无尽的内涵
电熨斗
一生
用温暖和体贴
平息了
多少风波
二
棉花(外二首)
名为花
却没有花的娇艳
名为花
却没有花的浪漫
但她至死
是洁白的
留给人类的
是无尽的温暖
扫 帚
一生名不鲜赫
一世避在角落
为了他人的干净
宁可弄脏自己
为了别人的完美
宁可让自己残缺
冬 枣
科技的结晶
林业的奇迹
天下奇果啊
在母亲截肢的剧痛中
出世
但她却创造了
人类的营养
生活的甜蜜
7. 关于科普的诗歌或笑话一朵玫瑰花
有位绅士在花店门口停了车,他打算向花店订一束花,请他们送去给远在故乡的母亲。
绅士正要走进店门时,发现有个小女孩坐在路上哭,绅士走到小女孩面前问她说:
「孩子,为什么坐在这里哭?」
「我想买一朵玫瑰花送给妈妈,可是我的钱不够。」孩子说。绅士听了感到心疼。
「这样啊……」于是绅士牵著小女孩的手走进花店,先订了要送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30333035给母亲的花束,然后给小女孩买了一朵玫瑰花。走出花店时绅士向小女孩提议,要开车送她回家。
「真的要送我回家吗?」
「当然啊!」
「那你送我去妈妈那里好了。可是叔叔,我妈妈住的地方,离这里很远。」
「早知道就不载你了。」绅士开玩笑地说。
绅士照小女孩说的一直开了过去,没想到走出市区大马路之后,随著蜿蜒山路前行,竟然来到了墓园。小女孩把花放在一座新坟旁边,她为了给一个月前刚过世的母 亲,献上一朵玫瑰花,而走了一大段远路。 绅士将小女孩送回家中,然后再度折返花店。他取消了要寄给母亲的花束,而改买了一大束鲜花,直奔离这里有五小时车程的母亲家中,他要亲自将花献给妈妈。
一朵玫瑰花
为逝者举行盛大丧礼,
不如在他在世时,
善尽孝心。
没有上锁的门
乡下小村庄的偏僻小屋里住著一对母女,母亲深怕遭窃总是一到晚上便在门把上连锁三道锁;女儿则厌恶了像风景画般枯燥而一成不变的乡村生活,她向往都市,想去看看自己透过收音机所想象的那个华丽世界。某天清晨,女儿为了追求那虚幻的梦离开了母亲身边。她趁母亲睡觉时偷偷离家出走了。
「妈,你就当作没我这个女儿吧。」可惜这世界不如她想象的美丽动人,她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堕落之途,深陷无法自拔的泥泞中,这时她才领悟到自己的过错。
「妈!」 经过十年后,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拖著受伤的心与狼狈的身躯,回到了故乡。
她回到家时已是深夜,微弱的灯光透过门缝渗透出来。她轻轻敲了敲门,却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女儿扭开门时把她吓了一跳。「好奇怪,母亲之前从来不曾忘记把门锁上的。」 母亲瘦弱的身躯蜷曲在冰冷的地板,以令人心疼的模样睡著了。
「妈……妈……」听到女儿的哭泣声,母亲睁开了眼睛,一语不发地搂住女儿疲惫的肩膀。在母亲怀里哭了很久之后,女儿突然好奇问道:「妈,今天你怎么没有锁门, 有人闯进来怎么办?」
母亲回答说:「不只是今天而已,我怕你晚上突然回来进不了家门,所以十年来门从没锁过。」
母亲十年如一日,等待著女儿回来,女儿房间里的摆设一如当年。这天晚上,母女回复到十年前的样子,紧紧锁上房门睡著了。
没有上锁的门
家人的爱是希望的摇篮,
感谢家的温暖,
给予不断成长的动力。
8. 有关科学的诗题目草 (唐 白居易) 诗词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哲理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这种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基本的秩序,都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这首诗常被用来比喻新事物的强大啊生命力。尽管有严寒相逼,有野火摧残,旧事物的威力可谓横肆暴虐,却无法改变客观规律。
新事物在春风吹拂下,正蓬蓬勃勃,一派生机。
9. 求以科普为主题的诗歌科普组诗(一)
一, 太阳的光和热
太阳为什么这样光亮,
它的热能来自何方?
原来是它体内的氢气,
高温高压下变得懒相.(注)
热核反应释放巨大能量,
巨大能量散发出炽热和光芒.
富含的氢使它可辉煌五十亿年,
五十亿年后太阳仍和现在一样!
注:太阳内的氢元素在高温高压下变成堕性
气体氦,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
太阳为什么发光发热?
以前对此谁也不晓得.
原来是它富含的氢元素,
高温高压下结合成氦子核.
热核反应释放巨大能量,
巨大能量散发出光和热,
太阳的氢能让它辉煌五十亿年,
五十亿年后它仍发光发热!
本文来自作者[蒋怡平]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putao.com/pu/323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蒋怡平”
本文概览:1.关于物理的诗句 一、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近代·吴迈《桂林山水》 物理原理:光的反射与折射。 译文:群山叠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没有哪一座山不...
文章不错《关于物理科学的诗句》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