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时间和习俗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即是端午节。这个传承千年的民俗大节,从来都是既丰盛又浪漫的: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蒲,浴兰汤,祭屈原,戴五色线,饮雄黄酒……各地的端午习俗虽不尽相同,但那派热闹情状却是一样的。接下来我就详细介绍几个端午节的习俗吧,一起来了解一下。

1、挂艾叶菖蒲

民谚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之说。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挂艾叶菖蒲是中国民间节日习俗,在端午节以艾叶悬于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戴之,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榻, 有驱魔法鬼之神效。

2、喝雄黄酒

端午节喝雄黄酒自古就有,传说喝了雄黄酒可以杀菌驱虫、解五毒,而在经典影视作品《新白娘子传奇》中,就有喝雄黄酒解五毒,避百邪的说法。

为什么喝雄黄酒呢?使用雄黄泡出的酒会有一种特殊的气味,利用这种气味可以驱赶蛇虫鼠蚁等毒物。所以大人们会喝雄黄酒,小孩子不能喝酒就把雄黄酒涂抹在身上以此来避“五毒”。

3、洗浴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此处所谓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

所以古代最原始的端午节又被称为“浴兰节”。广东通常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这个风俗至今仍保留着,据说可治疗皮肤病、去邪气。

4、悬挂钟馗像

钟馗是唐代一位儒生,因貌丑被皇帝除名,钟馗一怒之下力碰殿堂阶梯而死。后钟馗被附会成专门捉鬼的鬼王,并且成为人们在岁末时张挂的门神。由于五月瘟疫易于流行,死者众多,人们想起专门捉鬼的钟馗,于是在端午节悬挂钟馗像流传下来。如今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5、赛龙舟

赛龙舟的来历,有好几种说法,我们最熟悉的一种,就是纪念屈原。传说五月初五这天,屈原跳进汨罗江后,当地的老百姓闻讯后,大家就马上划船过来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也没发现屈原的尸体。那天恰逢下雨,湖上的小船就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边。当其他人知道这件事情后,也都冒雨前来,争相划船到洞庭湖上来。之后为了寄托大家对屈原的哀思就逐渐发展为龙舟竞赛。每年端午,赛龙舟比赛是不可错过的年度盛宴,众人齐心划桨的“嘿呦”声鼓舞着队员们,也振奋着岸边观战的群众。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关于端午节的习俗了,小伙伴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呢?

1.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2.端午节是按照农历的五月初五,所以每年端午节的阳历时间都不一样。

3. 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2009年9月),而不是春节。

4. 除了中国,还有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也过端午节。

5.端午节还有其他的名称:重五节、五蛋节、天中节、浴兰节……

6.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是指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

7.端午节不一定是纪念屈原的,还有可能是纪念伍子胥或者孝女曹娥。其实屈原不姓"屈",姓"芈"。"屈"字并不是他的姓,而是氏。姓是族号,而氏则是姓的分支。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

8.2008年之前,端午节是不放假的。2008年前,端午并不是法定假日。2008年起,国务院规定,每年清明、端午和中秋各放假一天。

9. 端午节不只是在水中竞渡,还有旱龙舟,也就是在陆地在进行的模拟龙船比赛的活动,并且已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0. 古人认为五月为恶月,为恶日,天气燥热,瘟疫流行,诸事多需避忌。所以在古代端午节也是预警高温和疾病的节点。

本文来自作者[平卉]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putao.com/pu/3173.html

(15)
平卉的头像平卉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平卉的头像
    平卉 2025年10月10日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平卉”

  • 平卉
    平卉 2025年10月10日

    本文概览: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即是端午节。这个传承千年的民俗大节,从来都是既丰盛又浪漫的: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蒲,浴兰汤,祭屈原,戴五色线,饮雄黄酒……各地的端午习俗虽不尽相同,但那派热闹...

  • 平卉
    用户101010 2025年10月10日

    文章不错《端午节的时间和习俗》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葡萄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