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植物的优秀散文随笔

 散文是作家抒写人生内蕴最真切、最自由、最富美感的一种精纯的文学性作品。下面是美文阅读网我给大家带来的赞美植物的优秀散文随笔,供大家欣赏。

  赞美植物的优秀散文随笔:红梅,你令我心醉

 雪白的大地上,仰着一朵婀娜多姿的它。清芬的花香,令人心旷神怡;美丽的身姿,令人心醉。

 六角的雪花,漫漫起舞,白衣舞者激起涟漪,将冬天的舞台展示的如此动人。

 那一年,一样的景,不一样的心情,我因为一点小感冒而躲在家里。

 无事中,我站在窗边,望着这纷纷的雪花,联想不已,突然看见了一朵粉红的花朵,展放在这银装束裹的世界,冰清玉洁,芬芳迷人。

 走出温暖的家,一丝东风划过,凉凉的,柔柔的,我慢慢地走进这朵顽强的生命。

 是一朵红梅!粉红的花瓣,给人一种母亲般的温暖,嫩黄的花蕊,展露在外面,一丝不动,风在这里静止了。

 它挺拔的站在那里,没有一点畏惧,没有一点娇小。今天我才发现,世界上居然有如此之美的花朵,盛放得如此之坚强。

 它没有玫瑰高贵;它没有牡丹惹眼;它没有郁金香的美丽;也没有薰衣草的清香。

 但它坚强,但它冰清玉洁,但它坚持不懈,但它美不可言。

 玫瑰虽高贵,但却不信任他人的心,保护着自己却由此而凋谢自己的青春。

 我细细的端详着它,对它说:“红梅啊红梅,你娇小的身躯,怎能承载冬风的凛冽?”

 它抬起它高傲的头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一句话,打动了我的心,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成功的母亲也叫做失败。挫折并不意味着失败,幸运并不意味着成功。

 红梅,你屹立的身体尽力过多少次的寒风凛冽?为何明亮的光明到来后,你却又不在?

 红梅,你的生命中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你发斗的身体中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坚定,你这美丽的一刻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艰难。

 此时此刻寒风刮来,一点也不温柔,将美丽的白衣舞者吹打得四分五裂。我担忧地看着它,顽强的生命。

 它笑了,它笑得如此坚定,它迎着微笑面对每一个观者,为了人们的赞美它可以付出生命,为了人们的赞美它可以不顾一切。

 看着这株瑟瑟发抖的身躯,我不舍得落下了泪,融化了积雪,染红了红梅。

 想一想着顽强的生命,这坚定的辉煌,这发抖的坚强;看一看这嫩黄的花蕊,这迷人的身姿,这心醉的芬芳。

 风小了,雪停了,我不知站了多久,孩子们放学了,许多的人都跑过来打雪战堆雪人赏红梅。

 此时此刻,红梅啊,你成功了。你的坚强芬芳令我不忘,你美丽的笑容让我思往。

 红梅,你令我心醉!

  赞美植物的优秀散文随笔:菊花赞

 在众花之中,我最喜欢的是那不怕风打霜冻的菊花。它不像娇气的茉莉,也不像月季那么华而不实,它不需要多少肥料和养分,也不需要你精心地去护理,只要一个简易的花盆,它就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菊花的品种繁多,一朵朵挨在一起,各有各的特色。它们或仰或倾,或聚或散,有怒放的,也有含苞的,在风中似歌似舞,看得人都眼花缭乱了!

 细看菊花,就会发现它们花瓣的形状虽然各不相同,有像明月的,有像扇子的,有像卷发的但不管是什么姿态的,一律是润如玉、轻如纱,轻轻摸一下,一股轻柔的感觉直透心脾,整个人顿时轻松了许多!

 ?新生代?的叶子是嫩绿色的,看上去很柔软。碧绿的叶均匀地围在笔直的茎周围,有点像几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子围着一根圆柱说悄悄话。那些叶子有点像金鱼的尾巴,边上都长着一圈小小的锯齿,这可能是它们的防身武器吧!

 在这西风萧瑟、百花凋谢、寒霜弥漫的深秋,菊花依然傲然怒放。而且西风越紧,菊花开得越是繁茂;寒霜越浓,菊花开得越是艳丽。难怪陈毅爷爷会如此赞它:?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是啊,在本性如此刚强的菊花面前,风霜又能怎么样呢?

 菊花不仅有令人敬佩的顽强意志,使人赏心悦目,它还能药用呢!而且把菊花晒干后,泡成菊花茶,喝了可以使人清凉、去火,起到避暑的功效呢!

 所以,菊花,我要赞美你!

  赞美植物的优秀散文随笔:野花赞

 历代文墨客总是深情地赞美出淤污而不染的荷花,纤细淡雅的菊花,婀娜多姿的水仙,雍容华贵的牡丹,疏影横斜的梅花……然而,我要赞美的却是野花。

 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凡有野草生长的地方,就会有野花的开放。多好的花呀!有的像白云,浓浓密密地覆盖在碧绿的小溪旁;有的像玉雕,丛丛簇簇的盘卧在土岗上;有的像小星星,零零散散洒落在广漠的田野里;有的像火苗,星星点点地燃烧在那孤寂冷峻的树林里……它们都以奇特的姿色,装点着自然段每一片土地。把淡雅的清香,送给大自然,献给人类。

 野花的美,美在自然、美在顽强。你看那些无名的野花,没人耕耘,没人浇灌,无需修剪,更不必像花园中同类受人厚爱。,不管土壤的贫瘠与肥沃,还是海角与天涯,哪怕是石底或是屋檐,它们岁岁年年独自开了谢,谢了开,它们就这样顽强地生长着,恣意的开放着。

 不择地势,不需照料,蓬蓬勃勃的生长。

 不争功名,不慕盛誉,默默无闻地开放。

 不需照顾,独立不移,自由自在地绽开在广阔的天地里。

 野花是自然的精灵。它野生野长并不出众,但同样有着一份对生活的渴望,对春天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

 古人说得好: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因为它扎根土壤,依偎着大地,和大地一起欢迎春风,和大地一起欢度金秋。

 那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们,不就是一朵朵盛开着的野花吗?我也愿做这样的一朵田间野花。

关于牡丹的散文?

自然浩博,万物纭纭,仔细想来,人也不过是万物之一。然而人离不了植物,不但衣食离不了,文艺也离不了。于是我常常想,缺失了植物庇佑的自然将是多么荒凉,多么沉寂。就像我的童年,虽然清贫、寒微,却由于一些可爱的植物的融入,它并不单调,更不寂寥,反而意味隽永。

直到现在,每当回望故园,我都能想到它们,那些蔓延过童年并汇入乡愁的植物。

黄花苗·红薯秆

黄花苗是乡人对蒲公英的俗谓,取春来花黄之意,其茎叶根均可入药,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但药用价值最好的是根,须耐心细致地深挖。红薯秆是红薯叶与藤之间的部分,长十公分左右,掐取煮熟晒干后可供烹制佳肴。因有这样的功用,儿时,它们一直在我的勤工俭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乡村小学,每年都会给学生们安排相应的勤工俭学任务。在我们学校,按照年级高低,春天每人要上缴三到五斤干蒲公英,“秋忙假”结束要上缴五到十斤干红薯秆,不但可以抵消部分学杂费,有时还能换到一些零花钱。

因而在我的记忆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画面:春暖花开,惠风和畅,阳光明丽,流水淙淙,几个乡村孩童提着短锄,挎着草篮,在道旁潭边、坡头田埂寻挖公英,不时向同伴炫耀自己的成果。而深秋则又是一番景致,几个小伙伴在红薯秧子中愉快地穿梭,因为全用手掐,一会儿手指上便沾满了津液,有时会有人冷不丁往你鼻子上刮一下,而后你再回敬一下,最后大家都嘻嘻哈哈地成了大花脸。不过也有例外,有次我抓了只大青虫向一位偷袭我的同伴抛去,吓得她抱头鼠窜。

为了鼓舞干劲,班级内部以及各班级之间有时也会组织竞赛。胜了的`倍感自豪,败了的也不气馁,有时反而窃喜。最典型的是1995年春季我们班男生上缴了140斤干黄花苗,女生是110斤,不但超额完成了任务,而且拿了年级第一名,插了流动红旗。接着就有人给我们祝贺:“啧啧,四一班真是了不起!男生女生加一块儿,刚好二百五,一窝二百五,还插了个二百五旗,哈哈……”

春茅·茶蒴

茅草在乡下可谓全身是宝,叶子不但是牛羊的优质饲料,还能烧火做饭,也能盖草棚。而我们最喜欢的则是春茅。因为它有两样好吃的宝贝。茅草居然还能吃?城里人觉得不可思议,乡下人则司空见惯。

一是茅芽。早春时节它会抽出鹅**的嫩芽,拔出后轻轻地剥去表皮,雪白温润的茅芽就展现于眼前了。送入口中,只觉软滑柔嫩,清香绵甜,沁人心脾,颊齿留芳,透着一股经冬寒草特有的灵气。谁言草木无情?分明是芳草有本心,愿为知己发,一条茅芽在口,半个春天于胸。二是茅根。乡人认为春主生发,早春的茅根饱吸地气而尚未挥发,正是养分最足的时候。这时用足劲一铲子下去,随着格格嘣嘣的断裂声,茅根就被挖了出来,用清水除去包裹着的泥土,观之枝节匀称、色如白玉,嚼之汁液丰富、清甜爽口,被我们戏称为“免费甘蔗”。更为难得的是它还有药用价值,儿时我们常用茅根、黄花苗根、芦珊草根、绿豆一块儿熬汤喝,用以预防春瘟,效果颇佳。

还有一种叫做茶蒴的小草,也深得我们的喜爱。虽然不能直接吃,却是冲水泡茶的佳品。茎秀直,叶油绿,花色淡蓝,个头不高,一般超不过二十公分,暮春时节掐取晒干,以备随时泡茶,有清热祛火、提神解乏的功效。那样的年月,乡亲们的生活也不很宽裕。很少会有人去买解暑药,而茶叶更是奢侈品,只有招待客人时才舍得用,正是茶蒴大有用处之时。而且它的味道也比黄花苗根要好很多,一点儿也不苦。仔细想来,那是一种绵柔醇厚中透着淡淡清甜的味道。通常是三夏大忙天做饭时带上一锅,端到田间地头或打麦场上,乏渴难耐时咚咚咚饮上一气,而后抹抹嘴巴,长出一口气,只觉倦意顿消,精神倍增,实在是难得的享受。

豌豆角·甜甜梢

豌豆角也很受我们欢迎。我说的豌豆角可不是成熟后喂牛羊或磨凉粉用的那种,而是色泽绿中透黄、可直接采来生吃的那种,富含维生素C,吃起来喳喳作响,脆甜可口,浓浓青气中氤氲着泥土的芬芳。也正因了它的美味,儿时我们常常采食。那时乡村里小孩多,不像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俗话说“半大小子如饿狼”,因而自家的采完了就偷别家的。乡人厚道,不愿为顽童琐事拌嘴斗气,索性改种主食作物小麦,所以这宝贝以后再也难寻了。

和豌豆角一样归于消匿的是甜甜梢。其形体与高粱秆极像,特征是叶子中间有一道暗白色的线条,茎秆分粗细两种,味道最好的是细甜甜梢。皮绿中泛白,肉浓绿,饱含汁液,酥甜醉人,而且从根一直甜到稍穗,故名“甜甜梢”。不但味道比甘蔗好,而且生命力也很强,田间地头都可种植,不需特别照料。不过也有缺陷,就是皮很坚利,剥皮时不小心会划破嘴,弟弟就吃过这样的亏。前段时间他们从老家来看我,有次在街上闲逛,妻子买了棵甘蔗,给他和弟妹各递了一段,他摇摇手说不要,不经意间看到了他右嘴角上仍残留的一道细细的白痕。我们都笑了,妻子看看我们,觉得莫名其妙。

现在想来,未吃老家的豌豆角和甜甜梢,已经快二十年了。不是不想吃,而是已经无可寻觅。只有那春茅、茶蒴和黄花苗,仍在宛东旷野上寂寞地绽放着绿意,很少有人会去理会它们。前些日子回老家办事,晚上几个孩子嘁嘁喳喳地围着我傻乐,非要我讲点故事,当我把这些讲出来后,他们竟一脸茫然,这次是真傻乐,还是一个大点的孩子恍然大悟,说老叔啊,俺们现在好吃好玩的多着呢,谁还去野地里弄那东西。我也笑了,很为孩子们感到欣慰,他们的生活比我们当年真是好太多了,然而高兴之余却涌起一股莫名的孤独。记得有位作家说过,滋润我们心灵的是乡村,而非城市,当时还以为偏激,现在倒觉得非常亲切。物质生活好了,我们与大自然的距离却远了,与故园的隔阂也重了。如同我的关于童年的记忆,不断残缺,日渐模糊,最后竟难以辨认,某年某月某日重返故园时,会不会有村童“笑问客从何处来”?

然而,即便在这样的恐慌中,我也不能不感谢这些可敬爱的植物。感谢它们如红薯藤般蔓延过我贫瘠的童年,并将故园的印记输注到我的情感深处,共同汇聚成浓浓的乡愁。带着这样的印记,怀着这样的愁绪,滚滚红尘中,茫茫人海里,我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往哪里去。能够如此,也便足矣。

宋代周敦颐的植物和创作有哪些?

牡丹因其国色天香、美丽动人成为我们的国花。下面我为你整理了篇,希望你们喜欢!

篇1:牡丹散记

仲春,不仅仅是大自然最热闹,最繁华,最令人活泼眷恋的季节,更是洛城牡丹盛开,令游人乐不思蜀,流连忘返的季节。

洛城,这座充满著浓郁历史气息,充斥着浓种文学气味,充溢着浓厚的旅游氛围的古城,那马路边、街心公园、各大园林此起彼伏绽放著的万紫千红,蓉荣富贵的牡丹,早已把成千上万的游人魅惑的“举步维艰”“力不从心”了。这令人朝思暮盼的牡丹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令这座城市走向了世界,闻名于世界了呢?

游走在王城公园花圃间迂回的小路上,眼前呈现的尽是眼花缭乱万紫千红的牡丹花,那绽开的花朵,那淡淡的花香,那“层恋叠嶂”的花瓣,无不充满著诱惑,令人目不暇接,赏心悦目。已是下午四点,游人如织,车水马龙。人们不时的发出由衷的赞叹“太美了,太美了。”来不及用更多的词汇来描述了。

我忽而发现牡丹仙子便在簇拥的人群中,她是那样的端详,用她的美丽和故事述说著曹植的《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似乎还看到痴情的曹植在向洛神表达着钟爱之情。爱情,这人世间的尤物,这文学作品的灵魂,这人类精神的大餐,这生命永恒的主题,时时刻刻震颤着人们的心灵。而《洛神赋》又为牡丹谱写了一曲爱情之歌。

关于牡丹仙子,还有更多的传说。

昔日唐朝武则天皇后,于冬日之间,要游上苑,写出四句诏来,道:“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不想武则天原是应运之主。百花不敢违命,一夜发蕊开花。次日驾幸上苑,只见千红万紫,芳菲满目,单有牡丹花有些志气,不肯奉承女主幸臣,要一根叶儿也没有。则天大怒,遂贬于洛阳。故此洛阳牡丹冠于天下。

因为牡丹不畏权贵的品格,***这样写道:“年轻人要具有牡丹的品格,不畏 *** ,才能担当起重任。”

看来,牡丹还是一种品格的象征。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苏轼

看来,当时人无分老幼,喜爱簪花者不少。爱美之心人人有之,展示一下老年人风采何羞之有?牡丹之美之诱惑,真是难以抵挡啊!

离开公园的时候,已是薄暮。太阳的余晖笼罩着牡丹花的颜面,更添一种朦胧之美。

牡丹花,太美了!

篇2:牡丹花开

牡丹花开

2015-04-02 16:30 作者:万山红遍 455人读过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春节刚过,伴随着阳光和雨露,在一缕缕春风吹拂下,我家院里的几棵牡丹不知不觉就长出了嫩芽,并探出几个小脑袋四处张望。随着气温的回升,她慢慢地穿上了绿油油的衣衫,在阳光的照耀下,生机勃勃。可是,在等待中,总觉得牡丹花开是个漫长的过程。一天,两天……都几周过去了,小脑袋还是静悄悄,丝毫没有张开的意思。慢慢的,就把她给忘记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个小脑袋似的花苞逐渐长大,由淡红色慢慢变成深红色,真像一双双纤细的小手,在迎接春天的到来。远远看去,花苞藏在绿叶之中,就像“小荷才露尖尖角”,真像一只只蝴蝶飞落在上面。走进一看,花苞圆圆的,尖尖的,鼓鼓的,好像里面装满了春天的色彩,急着要怒放一样。等到花儿含苞待放时最美。花苞仿佛变成了一个含羞的小姑娘。只见她展开漂亮的长裙,一层又一层,都是漂亮的玫瑰红。而且还是圆形的呢。

我们江南牡丹花开的时间一般是阳历三月底和四月初。回想前两年,我家牡丹开花也是这个时间,即清明节前5至7天。望着眼前红艳艳的牡丹,我不禁想起了王维的诗句:“绿艳闲且净,红衣浅复深。”红牡丹真美。层层叠叠的花瓣,配着中间**的花蕊,真不愧是花魁呀。你看,满树红艳艳的牡丹花,繁花似锦,美丽娇嫩,惹人喜爱。如果闻一闻,还有淡淡的花香呢。我悄悄地摘下一片花瓣,啊,沁人心脾的牡丹花香,真让人陶醉……

牡丹花好看,但花期很短。一般也只是一周左右,家里的牡丹就失去了芬芳艳丽的色彩,变得黯淡起来,花瓣渐渐凋落。

我不禁感慨万千!牡丹,为了能在春天开出漂亮的花朵,竟然等待了那么长时间。可一旦花开,却似昙花一现。

牡丹为世界名花,原产我国。是中国的特产名花,种源丰富。历史悠久,至少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约始于南北朝时代。公园581~618年,隋代洛阳曾兴起牡丹花热,《玉海》记载:“隋炀帝辟地两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牡丹名甲天下”始于我国唐代。当时,在骊山专门开辟了“牡丹园”,“种花万本,色样各殊”。 唐开元时,牡丹兴盛于长安。诗人白居易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名句。李白曾诗云:“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当时,长安几乎家家户户种植牡丹。因此文学家欧阳修作了这样的描述:“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欧阳修还十分有兴致的编写了《洛阳风土记》、《洛阳牡丹谱》《洛阳牡丹图》等有关牡丹的著作。 据《事物记原》记载:武则天称帝之后,为庆贺太平盛世,显示帝威浩荡,令百花齐放。“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需连夜发,莫待晓风吹”。严冬节令,难熬百花。百花多不敢违旨,唯独牡丹不肯屈就于权势,拒不从命。武则天闻讯大为震怒,将园内牡丹纵火焚烧,贬谪洛阳,与洛神为伍。谁知牡丹毫不气馁,仍然奋发有为,开得更好,蔚成天下第一。

《洛阳贵尚录》记载,诗人苏东坡钟爱牡丹,希望牡丹能久住人间,尽闻其香、睹其艳、赏其美。他对前人用牛酥煎“牡丹花”而食的行为,颇有不忍。写下了“未忍污泥沙,牛酥煎落蕊。”“明日春阴花未老,故应未忍着酥煎”,爱花、惜花之心情溢于言表。北宋大诗人梅晓臣写道:“洛阳牡丹名品多,自谓天下无能过”。北宋以后,洛阳战争频繁,牡丹园圃毁于战乱,因此牡丹名花纷向南迁。明史载: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部将卞元亨,家住江苏盐城卞仓,庭内栽有牡丹。张士诚兵败,卞被发配辽东。牡丹哀其主人的悲惨遭遇,九年枯萎不开,直到第十年,卞元亨赦免回来,牡丹又重放异彩。明代,安徽毫州牡丹兴起。清代乾隆年间,山东菏泽牡丹名声竟取毫州而代之。“牡丹花”特具的色、姿、香、韵,被号称为“国色天香”、“花中之魁”,其品种多、花大、色艳、富丽堂皇、雍容华贵,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人们常把牡丹视为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象征。牡丹历来深受我国各族人民喜爱。在历代文人的笔下对牡丹的赞美,据不完全统计达数百首之多。在众多咏赞牡丹的诗词之中要算唐代刘禹锡的“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两句七绝家喻户晓,最为人们传咏

篇3:洛阳牡丹花似锦

牡丹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花卉。其花朵硕大,品种繁多,姿色万千,冠压群芳。观古今花谱,佳丽360余种,无一可与之伦比,因此,牡丹被誉为“花王”。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宋代欧阳修的诗句道出了洛阳牡丹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据记载,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北宋。听导游介绍,洛阳盛产牡丹,民间有个传说。天授二年腊月初一,西京长安大雪纷飞,武则天饮酒作诗,乘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连夜开放,独牡丹抗旨不开。武则天大怒,将牡丹贬出长安,发配洛阳,并施以火刑。牡丹遭此劫难,枝干虽被烧焦,但到来年春天,反而开得更盛了。这个传说显示出牡丹坚贞不屈的品格。

唐宋以来,不少文人骚客为牡丹留下了千古佳句。“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即是当时人们观赏牡丹之风日盛的写照。“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丛中十万家,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珠花。”、“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天涯。桃李花开人不窥,花时须是牡丹时。牡丹花开酒增价,夜半游人犹未归。”唐代诗人刘禹锡、宋代文人司马光、宋代理学家邵雍的一句句、一首首诗,充分描绘出唐宋时期洛阳牡丹的珍贵及人们对牡丹的挚爱之情。在诸多牡丹中,有的已二三百年,有的已上千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牡丹品种不断细化丰富,人们对它的喜爱程度也与日俱增。“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1980年由乔羽作词、吕远作曲、蒋大为演唱的《牡丹之歌》,曾红遍大江南北,这再次说明人们对牡丹花十分看好。

如今,四月的洛阳是牡丹的海洋。放眼望去,王城、西苑等公园一畦畦、一片片,红的、白的、黄的、油墨、粉红、海蓝等姹紫嫣红,蔚为壮观。二乔、魏紫、黑花魁、姚黄、西施等牡丹名品争奇斗妍,占尽人间春色,俨然一个牡丹王国。看花的人们你来我往,摩肩接踵,如痴、如醉、如梦、如幻。我和团友小吴观牡丹万事全忘自不知,直至团长打电话叫我们快走,我们才恋恋不舍的告别牡丹园,跟上了正在等我们的团队。上车后,有团友戏称:“这俩人看花看的掉到花堆里了”,众人大笑。按说我不大喜欢花,可面对花枝招展、香飘四处的牡丹,我要说百花中只有牡丹配称国色天香,它真有看过此花不看花的夺人心魄。

“洛阳牡丹天下最”,洛阳牡丹除了花色、品种各地无法与之媲美外,洛阳牡丹文化节也驰名中外。据《经济日报》报道称,30年来,牡丹节从一个市民游园活动到2010年被文化部批准为国家级会节,牡丹已从简单的观赏发展成为特色支柱产业,形成了产业链条,年年上台阶。2012年4月10日是第30届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之日,中外宾客在共同欣赏牡丹花的同时,也不由赞叹洛阳牡丹产业化的发展。

在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催生下,牡丹花种植规模由小到大,目前已发展到9大色系、10种类型、110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由2005年的1.6万亩发展到现在的7万多亩,建成牡丹催花基地、盆养牡丹基地100多个,年销牡丹100余万株。形成了精品观赏、生产种植、资源保护、科学实验、产品加工的系列牡丹产业。

一荣俱荣。由牡丹产业的发展而衍生的产业链不断拉长,较突出的是牡丹旅游系列产品,如牡丹书画、牡丹摄影、牡丹邮票、牡丹饼、牡丹茶等,这些系列旅游产品已形成近亿元的产业。牡丹产业从业人员已达3万余人,年产值10.8亿元。此外,洛阳市还围绕花会的举办借商招商。2011年全市签订招商引资合同专案199个,投资总额1051亿元,接待游客1770余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87亿元。

迄今,洛阳牡丹不仅走出了国门,而且还远销美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彻底结束了牡丹能看不能卖的历史。随之,牡丹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各项技术均有了新突破。牡丹花期由原来的10天延至20~30天,甚至更长,这为洛阳牡丹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洛阳牡丹花似锦,观之能平添几多风雅几多乐趣,令人遐思万端。 愿洛阳牡丹花常开不衰,芳香永驻!

猜你喜欢:

1.关于牡丹花的散文

2.

3.关于牡丹的抒情散文欣赏

4.描写牡丹的优美散文作品

5.

关于桂花的名篇散文

宋代周敦颐的植物和创作有:《爱莲说》。周敦颐是北宋文学家、哲学家,也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

《爱莲说》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关于桂花的名篇散文如下:

1、名篇一:

又到了万点黄金,幽香闻十里的金秋,每年八月十五前后,各种桂花竞相开放。桂花,确实是惹人喜爱的一种植物,素有“叶密千重绿,花开万点黄”的美称,入秋后各种植物开始衰败,有的树已经开始落叶,但是只有桂花,仍然生机盎然,像涂了蜡似的叶子,墨绿墨绿。

绿叶从中的金花、银花、发出阵阵幽香。春天的丁香花也很香,也受到人们的喜爱,但丁香花香味太烈,香气传的也远不如桂花,桂花的香味是一种幽香,传得远,桂花又被称为“九里香”,被赞为:“自是花中第一流”和“世上无花敢斗香”。

2、名篇二:

桂花以香闻名,自古以来都被人们喜爱,宋人昌声之有诗赞日:“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夸橘绿与橙黄,自从分下月中秋,果若飘来天际香。”桂花的香,独特,时浓时淡,能飘很远,经久不散,世上的花,若以香论,没有能比过桂花的,金秋八月,桂花开放时,远远近近都是花香。

所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但往往只闻其香,并不见其树。如若能寻一静地,盖一草庐,庭院里种几棵桂花树,花开的时候,一个人静静地,泡一杯清茶,就着月亮,品着花香,让桂花的清香把忧愁释淡,把快乐增浓让清茶里和心里也慢慢地充满芬芳,那可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3、名篇三:

多年以后的今天我才迷上桂花:细细的,碎碎的,藏在叶底,却有着醉人的甜香。它也不光是一时哄你的嗅觉,像多数花草一样,芬芳馥郁而无实际用处。粉粉的玉玉的细小的桂花,把它的香味,芬芳在各式甜点及饮料里,温暖着人们的口腹肠胃,有哪一种花能如此细致周到,不骄不躁。

迷上桂花也不只是迷上它的甜香,我着迷于它的淡雅,它的洁白,还有它的谦逊和真诚。看着一数桂花静静的站着,总让我想起诗经里的句子。没有一种花如桂花这样安静娴雅,朴素而不自矜。无论是风中的荷花,还是雨中的玫瑰,也无论是堂前的牡丹,还是篱边的菊。

桂花的不事张扬,不是任何以美艳华贵或故作清高,顾影自怜的花卉所能企及的。

本文来自作者[灵槐]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putao.com/pu/2968.html

(15)
灵槐的头像灵槐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灵槐的头像
    灵槐 2025年10月09日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灵槐”

  • 灵槐
    灵槐 2025年10月09日

    本文概览: 散文是作家抒写人生内蕴最真切、最自由、最富美感的一种精纯的文学性作品。下面是美文阅读网我给大家带来的赞美植物的优秀散文随笔,供大家欣赏。   赞美植物的优秀散文随笔:红梅,你...

  • 灵槐
    用户100903 2025年10月09日

    文章不错《赞美植物的优秀散文随笔》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葡萄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