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的地质旅游资源有哪些

全市已探明的矿藏有29种,已开发利用的19种,尚未开发的10种。邹平南部山区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铜矿储量约56.9万吨,同时伴生有金、银、钼等贵重稀有金属;已探明可开采利用的建筑石料储量约1.3亿立方米,麦饭石储量约1.1亿立方米左右。除邹平南部山区外,市内整个平原及北部海滩、浅海地下都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总储量约6亿吨,天然气总储量约164亿立方米。无棣、沾化两县海岸带有两条宽数百米、绵延数十公里的贝壳梁,可开采利用储量约1600万吨,是生产水泥、饲料添加剂、化工添加剂、贝瓷等理想原料。沾化县东北部地下蕴藏煤层,埋深约2000米,储量约25亿吨。全市已发现矿泉水3处,邹平县2处已开发利用,博兴1处,尚未开发;发现热水出露点18处,已开发利用7处。无棣、沾化海岸地带盛产原盐,是山东省重要的原盐生产基地,地下卤水储量丰富,分布广、储量大、产量高。经测定,在全区海岸带年大潮线和多年大潮线之间的6.74万公顷的海涂内,地下45米的卤水浓度为7°波美度,地下30米卤水浓度为8°波美度,日单孔出卤量达500立方米以上;整个海涂C+D级卤水矿资源储量达2.5亿立方米,可采量为1.7亿立方米,折产原盐1000万吨。据地质资料显示,滨州市矿产潜在总值1400亿元,居全省第六位。 沾化县东北部地下蕴藏煤层,埋深约2000米,储量约25亿吨。 全市已发现矿泉水4处,邹平县2处已开发利用,博兴、惠民各1处,尚未开发;发现热水出露点18处,已开发利用7处。 无棣、沾化海岸地带盛产原盐,是山东省重要的原盐生产基地,地下卤水储量丰富,分布广、储量大、产量高。滨州市矿产潜在总值1400亿元,居全省第六位。

自然旅游景观的地文景观旅游资源

1、地文景观类——山岳形胜、岩溶景观、风沙地貌、海滨沙滩、特殊的地质现象和地貌类型等。

2、水域风光——河流、湖泊、瀑布、泉水、溪涧、冰川、滨海等

3、生物景观——森林、草原、珍稀树种、奇花异草、珍禽异兽

4、气候与天象景观——适宜于避暑避寒疗养治病的气候及特殊的天象景观,如泰山日出、庐山云瀑、黄山云海以及虽可遇不可求但出现频率较多的峨嵋佛光、沙漠海市蜃楼、极地极光等。

5、历史文物古迹——历史遗迹、建筑遗址、石窟石刻等

6、民族文化及其载体——主要包括可视、可感、可参与的特殊民俗礼仪、习俗风情、节日庆典、民族艺术和工艺等。

旅游资源多种多样,既有自然形成的,又有历史遗留下来的和当代新建的,它与旅游目的的多样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扩展资料

旅游资源的其他特性

1、旅游资源的垄断性,即不可转移性:大家常常称旅游业为“无形贸易”,“风景出口”,实际上就是凭借着这些千姿百态的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把旅游者从世界上每个角落吸引到旅游地来的。

旅游资源不同于其它各种资源,它有强垄断性。正如世界建筑史上最伟大的奇观之一的万里长城,是在别的国家看不到的。正象许多游客讲的那样,“到了中国,没有去北京,等于没有去中国,到了北京,不去游长城,等于没有到北京。”

2、旅游资源的季节性:除了会议、商务等形式的旅游以外,观光旅游受季节的制约最大。这特别表现于海滨城市,每到夏季,前来避暑的游客蜂拥而至,以致于出现了超饱和现象吃、住、行、游、购、娱乐等都出现了问题,以致有人发出“花钱买罪受”的怨叹。

而到了10月份至次年5月份来这些,旅游胜地的游客就寥寥无几。因此,旅游的季节性造成旅游业的淡旺季。旺季越长,旅游业的收入就越大,反之亦然。

3、旅游资源的民族性: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经济状况不同,所以他们的生活方式、服饰装束、风土人情、住宅建筑、风味小吃等等也不同,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如内蒙古草原的蒙古包,西南地区的竹楼,北方的四合院,以及傣族的泼水节,藏族的浴佛节,侗族的花炮节,彝族的火把节,壮族的歌圩等等。在这些盛大民族节日和盛会里,各族人民身着艳丽的服装,载歌载舞,兴高采烈,气氛非常热烈。这些盛会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来讲,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

地质旅游资源的含义

主要是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地球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表各种地文景观的形成和演变,直接受地层和岩石、地质构造、地质动力等因素的影响与控制。它包括五小类。

(1)山岳形胜:主要指风景名山、历史文化名山和冰雪山峰。

中国的五岳名山:东岳山东泰山(五岳独尊、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西岳陕西华山(为五岳最高,华山天下险)、北岳山西恒山(道教圣地)、中岳河南嵩山(佛教少林寺之地),南岳湖南衡山(五岳独秀)。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有“清凉佛国”之称)、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三大奇观:日出、云海、佛光,“峨眉天下秀”“雄秀西南”)、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称“莲花佛国”“佛国仙城”)、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称“海天佛国”)。

中国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道教第一名山)、四川青城山(青城天下幽)、安徽齐云山(乾隆誉为江南第一名山)、江西龙虎山(道教正一派发源地)。

还有闻名于天下的山东崂山(道教名山);安徽省黄山(四绝:奇松、怪石、温泉、云海)和天柱山;浙江省雁荡山(东南第一山、有“寰中绝胜”之称)、天台山(佛教天台宗发源地)和天目山;江苏镇江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福建武夷山(三三秀水清为玉,六六奇峰翠插天);江西省著名避暑胜地庐山(四大奇观:瀑布、奇峰、云海、植被)、鄱阳口锁湖插江的石钟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湖北“神农架”;湖南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包括张家界、索西峪、天子山)、岳麓山(岳麓书院,为中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和毛泽东故乡韶山;四川乐山(乐山大佛);重庆缙云山;贵州梵净山;广西桂林山水;广东省四大名山丹霞山(中国红石公园)、西樵山、鼎湖山(有“北回归线绿宝石”之称)和罗浮山;海南五指山;台湾阿里山;吉林长白山;辽宁千山和医巫闾山;天津盘山(京东第一名山);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等等。

国外著名的山有:日本富士山、朝鲜金刚山、韩国雪岳山、德国黑林山、希腊奥林匹斯山、非洲屋脊──乞力马扎罗山、欧洲阿尔卑斯山、美国落基山等等。

(2)喀斯特地貌景观: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为我国的旅游业带来无限生机,并且我国喀斯特地貌类型性多样,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宝贵财富。

我国著名的喀斯特景观名胜区分布:广东肇庆七星岩有七座石灰岩山峰形如北斗七星,山多洞穴,洞中多有暗河、各种奇特的溶洞堆积地貌。广西桂林山水和阳朔风光主要是以石芽、石林、峰林、天生桥等地表喀斯特景观著称于世。云南路南石林风景区:地表峰林奇布,主要为高大巨型石芽群景观,大部分灰岩山峰分布在河谷两侧,各种形态的石峰似人似物,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全国35片石林中本省有20片石林;溶洞景观有:建水燕子洞,九乡溶洞等。贵州:本省黄果树瀑布岩壁为瀑布华地貌;本地溶洞地貌较多,主要有黄果树瀑布附近龙宫洞,贵州的织金洞,黔灵山麒麟洞、黎平天生桥。四川:九寨沟钙华滩流属于水下地表堆积地貌,如珍珠滩瀑布;黄龙风景区钙化池、钙化坡、钙化穴等组成世界上最大而且最美的岩溶景观。湖南:武陵源黄龙洞,冷水江波月洞,都是奇特洞溶洞景观,各种堆积地貌罗列其中,如神仙府洞,奥妙无穷。江西:鄱阳湖口石钟山景区绝壁临江洞穴遍布;彭泽龙宫洞长2000米,洞内可泛舟观景,堪称“地下艺术宫殿”。浙江的瑶琳仙境,位于桐庐县,是浙江省规模恢弘、景观壮丽的岩溶洞穴旅游胜地,也是浙江迤今发现的最大洞穴;洞长1000米,共有6个洞天,以“雄、奇、丽、深”闻名于世。江苏的宜兴石灰岩溶洞有“洞天世界”的美称,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又称“三奇”,洞壑深邃,多奇石异柱,泛舟其中如入海底龙宫。吉林的同化鸭园溶洞,有四个大厅,洞内满布石柱、石笋、石钟乳、石瀑、石帘、石莲花、石幔等堆积景观,并且深处有溶岩潭,深不可测,无法前往。

世界上著名喀斯特地貌景观主要有:“海上桂林”越南下龙湾,美国猛犸洞、马来西亚黑风洞、印尼加里曼丹岛石林等等。

(3)风沙地貌景观:包括风蚀地貌和风沙地貌。前者包括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垄槽、风蚀城堡等,如新疆乌尔禾风蚀“魔鬼城”,罗布泊“雅丹”地貌;后者指风沙堆积作用形成的沙丘和戈壁,如中国敦煌月牙泉的鸣沙山、宁夏中卫的沙坡头都有鸣沙现象。还有一些“新月型”沙丘、“金字塔型”沙丘等景色也很壮观,如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均有大量“新月型”沙丘、“金字塔型”沙丘分布。世界上著名的风沙地貌景观有非洲撒哈拉沙漠、美国“彩色沙漠”等等。

(4)海岸地貌景观:包括海蚀地貌、海积地貌、岩石海岸、沙质海岸、红树林海岸、珊瑚礁海岸等多种形态。蓝天碧水、金沙细浪、日出夕照还有一些海上蜃景相映成趣。中国著名的海岸旅游资源丰富。如大连金石滩,这里有令人神往的礁石奇观,并且海蚀崖、海蚀溶沟等海岸地貌发育齐全,还是著名的海水浴场。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山东青岛海岸、江苏连云港和浙江舟山、福建平潭岛和厦门鼓浪屿、海南三亚天涯海角、台湾清水断崖、广西红树林海岸等都是中国较为著名的海岸景观资源。世界著名的海岸景观有南非好望角、挪威西海岸的峡湾风光、泰国普吉岛、法国科西嘉岛、澳大利亚大堡礁等。

(5)特异地貌景观:世界上较为罕见的地貌景观,如澳大利亚艾尔斯巨石、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中国贵州以地缝、天坑、峰林三绝著称的马岭河地缝裂谷景观、黑龙江以石龙石海和火山口为特色的五大连池火山岩熔景观、福建鸳鸯溪白水洋水下石板广场、云南元谋土林等。

一、旅游资源的含义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满足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客观存在。资源是指取之于自然界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它与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紧密相关,并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而不断扩展和深化。旅游资源也不例外,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旅游活动进入社会经济领域,并以大量旅游企业、旅游商的涌现为标志的旅游业出现之后才被明确提出来的。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我国与国际交往的进一步加强,“旅游资源”这一名词已获得人们认同。然而对“旅游资源”这一概念的界定却有不同的认识,因而关于“旅游资源”的概念有着多种阐述。

旅游资源是一切旅游活动的基础,对于旅游资源的认识,是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而产生并不断深化的。由于旅游业是一项新兴产业,而旅游资源相对于其他单一的传统资源,在内容和构成上都要复杂得多,因此,对旅游资源的确切定义,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旅游环境保护学》(孙克勤,2010)通过对各位学者观点的研究,总结出旅游资源概念的一些共同性:

(1)旅游资源既包括自然形成的,也包括人类社会创造的,其存在是客观的。

(2)旅游资源是与旅游者直接相关的,它应该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对象,并能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

(3)旅游资源是与旅游业直接相关系的,它可以被旅游业开发利用,能为旅游业服务,具有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目前,国内比较权威且被广泛接受的有关旅游资源的定义来源于由国家旅游局制定、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1003)国家标准(2007),其定义如下: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均称为旅游资源。

该定义明确了两点:第一,旅游资源涵盖面是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既包括“物质”型旅游资源,也包括“非物质”型旅游资源;第二,旅游资源应同时具有两大属性,即吸引力和经济性。

但有一些专家对旅游资源的定义同样值得我们思考,郭来喜(1982)提出“凡是能为人们提供旅游观赏、知识乐趣、度假疗养、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及人民友好往来和消磨闲暇时间的客体和劳务,都可称为旅游资源”。陈传康和刘振礼(1990)提出“旅游资源是在环境条件下,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保继刚(1993)也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李天元和王连义(2003)认为“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都可构成旅游资源”。通过对以上学者的定义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他们对旅游资源是否必须具有经济性持怀疑态度。笔者认为,旅游活动实际上是人类的迁移活动,虽然当今社会旅游活动与经济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但其本质上并不属于经济活动。所以我们必须意识到,旅游活动的本质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的动机,而并非是促进经济发展,所以作者认为判断是否是旅游资源并不在于其能否可以开发成旅游产品。本书对旅游资源的定义如下:凡是能够引起人们旅游欲望并给人带来感官刺激、精神愉悦、知识满足、文化交流的自然与人文的一切产物,都可以称为旅游资源。

二、地质旅游资源的含义

根据旅游资源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是指大自然赋予地理区域的、能使人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及其景象的地域组合,它是大自然长期雕琢的天然景观。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反映各时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民情状况,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物。

地质旅游资源是自然旅游资源的一部分,是地质旅游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但对于它的定义,学界还不能达到统一的共识。归纳起来有以下六种主流观点。

(1)具有旅游观赏功能的地质现象。

(2)是一种普适性同于矿产资源的,但开发利用又远不相同的,并具文化社会性和新观念性的地学资源。

(3)是自然旅游资源中具有地学考察旅游价值,富于地学特色,可辟为地学旅游区的那部分资源。

(4)具有观赏价值的地质地理现象,并能被利用于旅游事业的自然风景资源,称为旅游地学资源。

(5)由地质作用形成的自然旅游资源都可以称为地质旅游资源,一部分与地质形体有直接关系的旅游资源也可称为人文地质旅游资源。

(6)用于地质旅游专项活动的那一部分地质资源。

《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图说明书》对地质旅游资源的定义是:“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和与地质体直接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它包括旅游资源中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也包括第四纪全新世以来人类形成过程中的人类文化遗址,人类与地质体相互作用和人类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地质资源的遗迹以及地质灾害等。

在第六届旅游地学年会上,把旅游地学研究领域由自然景观扩大到人文景观领域,并提出将观赏石列为旅游资源和旅游商品资源,这是旅游资源内涵的一个突破,而旅游商品资源还包括矿泉、宝玉石等。

综上所述,我们对地质旅游资源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在地球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古地理环境演变、古生物进化等因素而保存在岩层中的化石、岩体、构造形迹、矿床、地貌景观等景象,具有观赏、科学研究与科普教育价值,能够使人产生旅游动机的景观,就是地质旅游资源。

地质旅游资源是地质历史与人类活动的共同产物,但以地质遗迹为主体,而所谓的人类活动是指人类进化过程中在地质体附近遗留下来的活动遗迹。此外,与其他旅游资源相比,它更侧重于科学研究和教育普及,地质旅游资源比起经整理而成的书籍报刊,更生动、形象、直观,更有利于达到科研的目的和教育的效果,这就是它的特色之处。

本文来自作者[果胜涛]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putao.com/pu/2889.html

(11)
果胜涛的头像果胜涛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果胜涛的头像
    果胜涛 2025年10月09日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果胜涛”

  • 果胜涛
    果胜涛 2025年10月09日

    本文概览:全市已探明的矿藏有29种,已开发利用的19种,尚未开发的10种。邹平南部山区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铜矿储量约56.9万吨,同时伴生有金、银、钼等贵重稀有金属;已探明可开采利用的建...

  • 果胜涛
    用户100908 2025年10月09日

    文章不错《滨州的地质旅游资源有哪些》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葡萄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