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上,即使你谨慎小心处处防备,也难免会有吃亏的时候。
吃亏意味着舍弃和牺牲,很多人把“吃亏是福”当成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一种胸怀和风度。
但老王认为,凡事皆有度,不是所有的吃亏都能变成福气。
田**工作5年了,工作越干越心累。她算是个能吃苦能干活的老实人,对身边人一直很友好。
同事推卸责任,她会揽过来。有同事工作挑肥拣瘦,把那些难搞的工作都交给她,她也都应承下来。有人挤兑她,她也都能忍了下来……这样的故事,不生枚举。
刚加入一家公司的时候,她也想过要为自己争取权利。但身边的亲友劝她低调忍让,不要争强好胜,反反复复地说着“吃亏是福”等等老经验。尤其她还是个职场新人,更避免跟同事起冲突,才能在职场站稳脚跟。田**的性格腼腆,又很敏感,特别害怕同事关系闹僵了,也就遵从这条准则很多事情都忍了下来。可道理落入工作中,田**却尝尽了苦头。
久而久之,她和同事、领导之间便形成了一种被动的相处模式,她永远处于随时可被支配的状态,并被人当做理所有应当。她成了指哪打哪的“职场工具”,谁都可以“捏”的“软柿子”。
她曾跳槽一次,可即使换了一家公司,情况还是如此,做错一点事情会被众人指责,无止境的加班,苦活累活都被堆在她头上……
无论是职场还是生活上,总有一些人把吃亏是福当成一切的准则,用它来安慰自己的失意,平复心底的不公。但从本质上,它无法帮到自己,甚至会成为别人欺负的对象。
老王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是你付出善良和忍让,对方就会投桃报李。过度的忍让,只会喂养别人的恶念,让人更加无度地驱使你,利用你。
在职场上,吃亏究竟是不是福?老王这样看:
1、把苦难合理化,并不是真正的豁达
人们总是习惯把一些难题、困境、情绪合理化,所以职场上很多委屈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吃了亏的“福”。
就比如贺先生,就曾把吃亏是福当成了万能钥匙,化解一切难题。他帮同事打印文件、做方案,被领导叫去加班,替同事背锅挨批评,帮忙的事情没做好被同事指桑骂槐……
其实贺先生心里很憋屈,但他性格温和,又不善表达,转念一想自己还年轻,而且作为职场新人吃点亏是应该的。一句“吃亏是福”,反复自我洗脑,抚平心底的委屈。
但他却没有去真正思考,任何职场难题其实都有更好的处理方法。而他却习惯了吃各种各样的亏,这本身就是一种逃避思维。只会让他吃更多没有价值的苦头,承受更多的工作量,承受更多让人疲惫的情绪,却只能自顾自地委屈。
老王认为,把苦难合理化,并不是真正的豁达。吃亏是福的本质是为了不再吃亏,把事情处理得更好,并不是单纯地把困境合理化,忍气吞声,自我安慰。否则你的职场,只会越走越糟,陷入恶性循环,而无法进入上升通道。
2、亏是福不是单纯的咽下苦
老王认为吃亏之所以能够转化为福。并不是要单纯地咽下苦,而重点是在于如何在吃亏中提炼价值。
就比如贺姐曾经因为一时疏忽被同事钻了空子,在领导面前告了一状,让她吃了闷亏。但下一次同样的情况,她就会格外的小心,避免同样的悲剧发生。如此一来,上次吃过的亏才能真正地转化为经验和智慧。
总之,吃亏若想变成福,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复盘,从这些损失中提炼经验,提升处理问题的技巧,指导未来。
3、停止自我欺骗,才能重新塑造职场环境。
豁达淡然是美德,但并不意味着自我欺骗。
可能每个人在职场生涯中,都可能会碰到一两个这样的老实人。他们做事踏实,任劳任怨,性格软,好说话,甚至好欺负。小林就是这样的人,平常吃点苦头也怎么不吭声。
当时小林的公司有一次去总部深造的机会,领导找到了小林问他有没有想法。但另一位同事之前找过他,一通诉苦说自己生活压力大,小林绩效一直都很好,提成也多,希望他把机会让给自己,说到动情处还潸然落泪。当时小林心软,也就没有和领导争取,放弃了这次深造的机会。
这位同事到总部进修后回来不久就升职了,但是和小林却形同陌路,没有半分感激,逢人就说领导英明,把领导哄的很开心。后来听同事聊天中,小林才知道,其实这位同事家庭条件非常优越,根本不是她所说的生活压力大等等。小林才知道自己受了欺骗,但无论事实如何,他已经彻底地失去了这次机会。身边的好友都为小林大呼不公,小林却自我安慰吃亏是福。
对于职场人而言,最重要、最宝贵的就是时间,小林错过了这一次寻找升值的机会,而下一次机会,却不知何时能够来临。
老王认为,很多人在职场环境不容乐观时,更愿意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说服自己,甚至是欺骗自己。尤其是在这个鸡汤遍地的年代,只要你想要站稳一种立场,似乎随时都可以找出一大堆的鸡汤为自己加持,可就算安慰了情绪,但问题始终还在。那么你的职场注定要深陷泥潭,在无意义的苦恼中周旋。
这个时候,最应该做的是找出问题,作出改变,重塑自己职场环境,才能重新走入职场上升通道。
写在最后
职场是一个充满了残酷竞争的舞台,不应该用感性的道理去自我安慰,而是要理智地对待各种问题,解决问题。
而且,不是所有吃亏都有价值,也不要用未知的“福分”来自我安慰。盲目地信奉大道理,只会让你迷失自我,与福气背道而驰。
薪职网
毒鸡汤是什么?能解释详细点吗?
教育毒鸡汤堪比毒药,看起来呢似乎都很有道理,不过喝下去后的一段时间才知道,这是毒药啊。我喝过毒鸡汤,相信很多家长也都喝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朋友圈里面的3篇文章,分别是《最好的教育就是爱》、《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自由》、《只要努力每个孩子都会成功》。一开始看的时候,我还是兴高采烈的以为这是鸡汤,其实这里面的教育或许会酿成大祸。
1.快乐学习
最近几年,初等教育被快乐教育洗脑了,认为也应该要让我们的孩子早点放学,作业少一点,给孩子减一点压力,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太大的学习压力对孩子的成长不好。这么乍一看,似乎还是蛮有道理的,但是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也学外国,四点半就开始放学,那么孩子回家以后能看什么呢?看电视、玩游戏还是学习呢?
一些精英家庭会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来让孩子学习,对于他们来说,似乎4点半放学对于他们没有影响,但是消费也就明显增长了。而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或许孩子回家以后就开始吃喝玩乐。那么,精英家庭和一般家庭里的孩子,他们差距就变大了,这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吗?这哪里是让孩子减负,分明是在拉大教育的不公。
我们常常看到外国人学习起来似乎都很轻松,但是你看到美国的立法了吗?意思就是可以适当的采取非常手段,让孩子学会遵守纪律。国外很多的人都提前学大学课程,我们这次毒鸡汤文只看到别人的轻松和快乐,要孩子快乐读书就是大放厥词。
你曾经被哪碗“鸡汤”骗惨过?
毒鸡汤(Poison Chicken Soup),就是表面看上去像是心灵鸡汤文,但是却在潜意识里传播着负能量。在我看来,毒鸡汤有两种表形式。
揭示世间的不美好
传播消极的想法
第一种表现形式:揭示世间的不美好。
在我们眼中,心灵鸡汤一般传递的都是一种很美好的东西。例如
生活中处处充满温情,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当我们看到这种句子,我们就会决定,这个世界非常的美好,人们生活也是充满爱与温柔。
而与之相反的就是一些揭示世间存在的一些残酷的现实的“毒鸡汤”。例如
这个世界,是无情的,也是残酷的,人们更愿意去在乎的,是那个叫作钱的东西
当我们看到这样的句子,就会觉得,”啊!世界太残酷了”“人太冷漠啦,大家都喜欢钱”“没有温情与爱”,会让我们觉得这个世界一点爱与希望也没有了。
那么我们看到这些“鸡汤”,真的与现实符合吗?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不同的答案,而我的答案就是不符合。虽然我的世界不像有些鸡汤文里描写的那么的美好,但是也没有像毒鸡汤描写的那么夸张。
第二种表现形式:传播消极的思想。
我们从小到大都知道一句很励志的话“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趴起来”。就我而言,这句话在我的学生时代也发挥过很多的作用,一度成为我的座右铭。在读书的时候,考试考砸了,在伤心过后告诉自己,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然后继续打开书本学习。但是后来,不知道是谁改了一下这句话,变成了“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躺下”,并且在同学之间疯传,一句励志的话也就被改编成了一句传播消极思想的毒鸡汤。很奇怪的是,同学们好像并不觉得这存在什么问题,反而还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乐此不疲。
毒鸡汤之所以被人称为毒鸡汤,是因为它有“毒”,这里的毒并不是毒害我们的身体,而是毒害我们的心灵。有些人可能会觉得,鸡汤文只是哄人的,只有”毒鸡汤“才是真正的现实。那么我想说,世界上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倘若我们一直盯着世间的丑恶现象,在那怨天尤人,并且堕落下去,那么就太可悲了。人生短短数十载,为什么要人自己一直活在不开心的悲观的世界里呢?
心灵鸡汤,顾名思义,滋养心灵,让人重新焕发生机,重燃斗志。在感情里,有各种各样的心灵鸡汤,我们懵懂时,热恋时,失恋时,都曾被这些话激励过,鼓励过,甚至曾经奉若座右铭,视为人生的格言。直到到了一定年龄,才幡然醒悟,原来那时候信奉的一句话,骗了自己。
1、20岁以前,“宁愿坐在自行车上笑,也不愿坐在宝马里哭。”
在那个奋不顾身的年纪遇到了这句话,仿佛就像我们伟大的爱情。为了爱,我们可以什么都不顾。谈物质好像侮辱了爱情这两个字,很多女孩子以为自己生的伟大,为了爱人,我们可以抛弃一切,甚至包括父母。到头来,得到了什么?
我们以为在自行车上能笑一辈子,后来结婚了,才明白,没有物质作为保障的爱情,还不如在宝马里哭来的舒适。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话成了至理名言,没有面包谈什么爱情?
2、30岁左右,“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不要因为年龄到了而结婚。”
常常听身边的人劝大龄未婚青年,别为了结婚而结婚,别因为年领到了而结婚,别因为父母催婚而结婚。我们总是习惯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劝别人,因为自己婚姻的不幸,劝着别人遇到爱情。以前我也这么认为,遇不到爱情,我宁愿单身一辈子。后来,我才明白,爸妈催婚其实并没有太大的错误。
我们总幻想着有一天自己喜欢的人骑着白马来娶自己,可是,幻想终归是幻想,我们总得回到现实。尤其是对女人来说,老一辈的经验似乎没有太大的问题,奶奶跟我说,别等了,等过了30,很难遇到合适的人。谁家好孩子能放到这么大,好的还不早早被人挑走了。
奶奶的话或许不中听,但我觉得话糙理不糙。想一想,我们恋爱时,谁不是挑三拣四。那些劝你等待爱情的人,先看看她结婚了,她等到这么大了吗?别等着等着,等的自己再也不想恋爱,别等到自己想结婚,却找不到适合结婚的人。
婚姻,从来不是等待,而是主动去遇到,不是因为年龄到了而结婚,而是因为年龄到了,更要积极去迎接去寻找结婚的人。
3、“人生不要苟且,离婚没什么大不了。”“为了孩子,能忍就忍吧。”
这两句话看上去似乎有些矛盾,一个劝你别委屈自己,过得不好趁早拉倒,一个劝你不要轻易离婚,因为彼此有牵挂。其实,这两句话都存在它的误区,婚姻从来都不是而已,不是一句苟且就可以结束的事情。
老人说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婚姻不是过家家,离婚也不是简单的两个字,更不是千篇一律的鸡汤能够概括。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情况,我们不劝人一直忍耐,也不希望不经深思熟虑的冲动决定。
离婚的确没什么大不了,我却见过被离婚毁了一辈子的孩子。那个孩子曾经也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却因为父母不恰当的婚姻处理方式,成了一个精神障碍的问题孩子。
很多心灵鸡汤,看看就好,他们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我们,我们需要的是反复总结过去的自己,寻找未来的道路。与其信奉鸡汤,不如相信自己。
本文来自作者[晓霜晓]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putao.com/pu/2843.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晓霜晓”
本文概览:在职场上,即使你谨慎小心处处防备,也难免会有吃亏的时候。吃亏意味着舍弃和牺牲,很多人把“吃亏是福”当成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一种胸怀和风度。但老王认为,凡事皆有度,不是所有的吃亏...
文章不错《被毒鸡汤洗脑》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