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解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大明风华中,一个一心为民敢于直言得罪了人被诬告入狱的正臣直臣解缙,是明朝的大才子,但在剧中却被演成了一个贪小便宜耍小聪明的傻子。

历史上真正的解缙,与其说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不如说他是情商很低,说话也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这和他的出身还有才气是有关系的。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他的爷爷是进士出身,他的爸爸也是一个满腹经纶的人,母亲也是才女。这就决定了它的起点就比一般人要高很多。本来出生在这这样的家庭里,已经是很多人没有的运气啦。偏偏谢晋自己又很争气。智力超群,才华出众。18岁的时候就已经殿试第七,并且高中进士。这简直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这样开了挂的人生就注定他绝非凡品,但就是因为他这样的才华和出生,使得他有些年少轻狂,说话做事没有分寸,在工作中经常得罪别人。

兵部因为一些失误,解缙就直接要弹劾部长沈潜,惹得沈潜非常生气,在皇帝那里告他黑状。被皇帝贬去做了江西道监察御史。李善长和老朱发生矛盾,他也要掺和一脚。他还替别人弹劾御史袁泰,使袁泰受到了处罚。其实这些都是小事情,但是解缙不知好歹得罪了皇子朱高煦。

当时的皇帝朱棣想立朱高煦为太子,就找解缙商量,但是解缙并不能理解皇帝的意思,说:?自古以来立长子是规矩,而且太子仁德孝顺天下归心,如果立朱高煦一定会起争端。?又补了一句:?你有一个好孙子。?朱棣当时就把朱高炽立为了太子。

朱高炽和朱光旭两个人争夺皇位。解缙既然去朱棣那里告朱高煦的状,解缙只是大臣,在皇上面前议论皇家的事情犯了大忌,从此他的地位一落千丈,之前和他有之前和他有过节的人,趁机开始落井下石,从此再与仕途无缘。

问题一:具体解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恃才傲物

问题二:读了本文,你觉的解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课本嘛,改了已经被改的历史,其实每个人都有好的,强的一面

问题三:解缙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本嘛,改了已经被改的历史,其实每个人都有好的,强的一面

问题四:解缙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解缙的父亲是解开。 解缙(xiè jìn )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1369年12月6日) 出生在吉水鉴湖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洪武二十一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 祖父解子元,元至正五年(1345)进士,授安福州判宫,迁太史院校书郎,除承务部、东莞县尹,在元末战乱中死于乱兵; 父亲解开,二魁胃监,五知贡举,以父死节赠官参知政事不拜,明初授以官又不受,一心从事著述、办学,培养人才 ;母亲高妙莹,不但贤良淑慧,而且通书史、善小楷、晓音律。解缙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传说他自幼颖敏绝伦,有“神童”之称。其母画地为字,于褪概中教之,一见不忘。5岁时,父教之书,应口成诵;7岁能属文,赋诗有老成语;10岁,日涌数千言,终身不忘;12岁,尽读《四书》、《五经》,贯穿其义理。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参加江西乡试,名列榜首(解元);次年,会试第七,廷试与兄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选为庶吉士,读中秘书。解缙有治国安邦之才。初入仕时,甚受朱元璋宠爱,常侍奉左右。一日,太祖在大庖西室对缙说:“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日上万言书,剖切陈词。他建议:政令要稳定,刑罚要简省,要整理经史,制定礼乐,表彰贤士,崇祀先哲,禁绝娼优,易置寺阉,薄赋敛,减德役,焚经咒,绝鬼巫,裁冗员,节流开源,以苏民困。他又指出朝廷用人当择贤者,授职当最德才;应改革时弊,鼓励农耕,实施授田均田之法,兼行常平义仓之举,免去苛捐杂税,使民休养生息;要尚武以固边防,崇文以延人才;治罪不株连妻子,捶楚不加于属官。奏疏呈上,太祖连连称赞解缙有安邦济世之奇才,治国平天下之大略。不久,缙又献《太平十策》,再次陈述自己的政治见解,亦得太祖赞许。

求采纳

问题五:明代才子解缙是哪里人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明朝时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解缙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问题六:解缙敏对 解缙是个怎么样的人 解缙(1369年-1415年)明代第二位内阁首辅、著名学者。字大绅,缙绅,号春雨、喜易,谥文毅,汉族,江西吉安吉水县人,解纶之弟。洪武十二年进士。历官御史、翰林待诏,成祖即位,擢侍读,直文渊阁,参预机务,与编《永乐大典》,累进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被杀。

问题七:解缙是什么时期的人 解缙(1369~1415),字大绅,江西吉水人,这是一个地灵人杰的地方。在宋代,此地还出过一个大文人欧阳修。应该说,解缙的势头,在科考、仕途、出身、履历等方面,直追先贤,不相伯仲,一上来,颇不示弱,很有气象的。 欧阳修做到翰林学士,解缙也做到翰林学士;欧阳修在宋仁宗、宋神宗身边做过侍读学士,解缙在永乐登基后也做过侍读学士;不过称谓略有不同,一为龙图阁大学士,一为右春坊大学士,实质相差无几。因此,少年解缙,在吉水家乡,发奋进取,埋头钻研之际,无论读经典,求学问;无论练文章,作诗词,他的标杆就是欧阳修。以这位乡先贤在北宋时期,政坛的辉煌,文坛的璀灿,双双精彩的局面定位自己,厘定他人生一世的努力方向。他个子虽矮,但志向奇大。他聪明睿智,灵活圆通,有脚踏实地的干劲,更有出人头地的理想。别看他跌倒在众人的奚落嘲笑声中,却敢在打油诗中,大言不惭地自奉为“解学士”。看来他深信,他解缙一定会走出吉安,一定会走出江西,有朝一日,一定会成为真正的翰林院大学士。果然,一切都如他所愿地达到理想境界。也许个子矮的人,头脑离心脏的距离较近,供血充足,所以,三十多岁,他就以超常的智力,出类拔萃的学识,成为当时中国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的总编辑,真是何其了得? 在中国,数千年来,叫做士,叫做文人,叫做知识分子的阶层中绝大多数人,由于其心灵深处,对于权力,有一种亲和性;对于长官,有一种趋迎性;对于统治阶层,有一种依附性;对于名利场,有一种竞逐性,因之特别崇信孔夫子的“学而优则仕”之说。矢志不懈,奔走终生,一息尚存,斗争不止,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以书为砖,敲开仕门。这种与生俱来的,不教自会的本能,如蛾趋火,如蝇逐臭。 于是,凡文人当官者,或想当官者,无不处于这样的蝇营狗苟之中。没做到官者,内心空落落地,惶惶不安,做到了官者,生怕坐不稳当,惴惴不安;做了不大的官者,要往上爬往上攀,怵怛不安;官做大了者,又怕高处不胜寒,忐忑不安。总而言之,那按捺不住的“入仕”情结,那百折不挠的“为官”情结,既痛苦,又追求,既煎熬,又贪恋,既战战兢兢,又屁颠屁颠,既清高不屑,又乐此不疲。然而,“学而优则仕”,谈何容易?这一句话,包含着“学”,“优”,“仕”三个层次,它们不是必然的步步登高的阶梯,而是残酷无情的,不断淘汰的过程。由“学”而“优”,犹如蚂蚁上树,能爬到树顶的“学而优”者,少之又少。由“优”而“仕”,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掉进湍急的河流中成落汤鸡,成溺死鬼者,多之又多。因此,能够过桥的“优则仕”者,每朝每代,也就是屈指可数的几个。而明初的解学士缙,应该算是出类拔萃的一个。 他最了不起的一点,就是这位解学士,遭遇过朱元璋,朱允,朱棣,朱高炽,凡祖孙三代,共四位皇帝的文人,固然,一方面可以说,他把这些皇帝给玩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无论你怎么精明,最后的结果还是皇帝把你给玩了,这也是中国长期封建社会里文人遭遇皇帝的必然下场。 《明史》称他“幼颖敏”,当非虚言,他是少见的“学而优则仕”的极为成功的一个例子。对他来说,取得功名,如探囊取物,唾手可得,“洪武二十一年举进士。授中书庶吉士”,几乎没费什么劲,走完这个过程。 对于这位接获喜报,滑倒街头的新科进士而言,最关键的不是马上授予官衔,也不是马上进入朝廷的要害部门,而是,这位个子小,年龄也小的解缙,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特别垂青,特别关爱.除他以外,有明一代,再无第二个。 这个特例,大概只有朱元璋自己明白奥秘,为什么破格优待解缙,简直就是一个历史之谜。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的暴君,因为他几乎不会对文人网开一面予以优容。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一书中,写过一......>>

本文来自作者[安阳]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putao.com/pu/192.html

(17)
安阳的头像安阳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安阳的头像
    安阳 2025年09月24日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安阳”

  • 安阳
    安阳 2025年09月24日

    本文概览: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大明风华中,一个一心为民敢于直言得罪了人被诬告入狱的正臣直臣解缙,是明朝的大才子,但在剧中却被演成了一个贪小便宜耍小聪明的傻子。历史上真正的解缙,与其说是一个心...

  • 安阳
    用户092408 2025年09月24日

    文章不错《评价解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葡萄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