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别业释义

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终南别业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王维

作品体裁:五言律诗

中岁颇好道①,晚家南山陲(chuí)②。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③。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sǒu)④,谈笑无还期⑤。[1]

作品注释

①中岁:中年。道:这里指佛理。

②道:这里指佛理

③家:安家。南山:即终南山。陲(chuí):边缘,旁边。

④胜事:美好的事。

⑤值:遇见。叟(sǒu):老翁。

⑥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作品译文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 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 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 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 我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游终南山与终南山两首诗中,从抒情角度看,两首诗的不同在哪里?

王维最有名的十首诗如下:《送元二使安西》《终南别业》《观猎》《使至塞上》《山居秋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鸟鸣涧》《积雨辋川庄作》《杂诗》《相思》等。

第1名《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堪称送别诗的“压卷之作”,也是王维七言绝句的“压卷之作”。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写的诗,后有乐人谱曲,最后一句一咏三叹,故取名“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此曲一出即名扬天下。

第2名《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处,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是王维晚期的作品,是很体现“诗佛”禅意的一首诗。

此诗描写王维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突出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前六句恬静淡雅,诗人的形象犹如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

全诗用语自然,把闲情逸致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诗味、理趣二者兼备。尤其“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最为精彩,在头脑中想象一下这个场景,真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好一颗与世无争之心!

第3名《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是王维早期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半写出猎,半写猎归,前四句写射猎的过程,后四句写将军傍晚收猎回营的情景,层次鲜明。

此诗起得突兀,结得意远,中两联一气流走,承转自如。“枯”、“尽”、“疾”、“轻”、“忽过”、“还归”等用得巧妙,此诗遣词造句精准,犹如行云流水,前后呼应,堪称奇妙。

最欣赏的是尾联“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此联以景代情,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

此诗描写王维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突出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前六句恬静淡雅,诗人的形象犹如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

第4名《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是王维边塞诗名篇,写于他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的途中,记述了他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全诗用语豪壮、雄阔动人,尤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简直写绝了,一派壮阔、雄奇又略带苍凉的大漠景象呈现在我们眼前,真是千古丽句!

第5名《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此诗作于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描绘出一幅清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水美景。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清新怡人的感受。尤其“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几句清新自然,极像一幅秀丽的山水画。

第6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写这首诗时王维只有17岁,真是位天才!当时王维正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恰逢九月九日重阳节,年少思乡于是作成此诗。

此诗生动地写出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尤其“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堪称千古绝唱,写出了游子的心声。逢年过节,有多少远游异乡的游子们曾经念叨过这一句?

全诗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朴素自然,曲折有致,情真意切,诗意绵长。

第7名《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是一幅宁静幽美的“春山夜景图”,历来备受推崇。全诗紧扣一“静”字,通过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景物,衬托出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绝佳艺术效果,此句和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8名《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响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净观朝觐,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这是入选王维10大名诗的唯一一首七律。此诗王维把自己幽雅恬淡的禅意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此诗的精华句是“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写得生动优美,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全诗清新明净,形象鲜明,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第9名《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这是一首著名的思乡诗,巧妙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诗意。

故乡来人,为什么不问别的,只问“寒梅着花未?”因为要问得太多了,实在不知从何问起。这样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更加衬托出思乡之苦、思乡之切。

第10名《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此诗流传度极广,把这首诗放在榜尾还是很令人意外的,没办法,王维的好诗实在太多了。

这首诗还有个题目叫《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此诗不是写给王维的红颜知己,而是写给好友李龟年的。

此诗句句不离红豆,以红豆寄托相思之情。用语自然明快,委婉含蓄,语浅而情深。王维是当时的名人,此诗一出就被人谱成曲子传唱,流行于大江南北。

终南山是五言律诗 终南山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这首诗是作者隐于“终南别业”时所作。诗人一开始就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终南山的高大绵延。正由于它高耸入云,横亘关中,因而诗人从远望近观的景象不同、大小山谷阴晴互异这几方面进一步勾画终南山的雄姿。结尾两句,意指终日观山并不满足,只是归来晚了,要向人家借宿,表现作者对山林生活的喜好。

游终南山是五言律诗 韩愈在《荐士》诗里说孟郊的诗“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硬语”的“硬”,指字句的坚挺有力。这首《游终南山》,在体现这一特点方面很有代表性。沈德潜评此诗“盘空出险语”,又说它与《出峡》诗“上天下天水,出地入地舟”,“同一奇险”,也是就这一特点而言的。

欣赏这首诗,必须紧扣诗题《游终南山》,切莫忘记那个“游”字。

就实际情况说,终南尽管高大,但远远没有塞满天地。“南山塞天地”,的确是硬语盘空,险语惊人。这是作者写他“游”终南山的感受。身在深山,仰望,则山与天连;环顾,则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压根儿看不见山外还有什么空间。用“南山塞天地”概括这种独特的感受,虽“险”而不“怪”,虽“夸”而非“诞”,简直可以说是“妥帖”得不能再妥帖了。

日和月,当然不是“石上生”的,更不是同时从“石上生”的。“日月石上生”一句,的确“硬”得出奇,“险”得惊人。然而这也是作者写他“游”终南山的感受。日月并提,不是说日月并“生”;而是说作者来到终南,既见日升,又见月出,已经度过了几个昼夜。终南之大,作者游兴之浓,也于此曲曲传出。身在终南深处,朝望日,夕望月,都从南山高处初露半轮,然后冉冉升起,这不就象从石上“生”出来一样吗?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杜甫的“四更山吐月”,都与此同一机杼。孤立地看,“日月石上生”似乎“夸过其理”(《文心雕龙·夸饰》),但和作者“游”终南山的具体情景、具体感受联系起来,就觉得它虽“险”而不“怪”,虽“夸”而非“诞”。当然,“险”、“硬”的风格,使它不可能有“四更山吐月”、“海上生明月”那样的情韵。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两句的风格仍然是“奇险”。在同一地方,“夜”与“景”(日光)互不相容;作者硬把它们安排在一起,怎能不给人以“奇”的感觉?但细玩诗意,“高峰夜留景”,不过是说在其他地方已经被夜幕笼罩之后,终南的高峰还留有落日的余辉。极言其高,又没有违背真实。从《诗经·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以来,人们习惯于用“插遥天”、“出云表”之类的说法来表现山峰之高耸。孟郊却避熟就生,抓取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加以夸张,就在“言峻则崧高极天”之外另辟蹊径,显得很新颖。在同一地方,“昼”与“未明”(夜)无法并存,作者硬把二者统一起来,自然给人以“险”的感觉。但玩其本意,“深谷昼未明”,不过是说在其他地方已经洒满阳光之时,终南的深谷里依然一片幽暗。极言其深,很富有真实感。“险”的风格,还从上下两句的夸张对比中表现出来。同一终南山,其高峰高到“夜留景”,其深谷深到“昼未明”。一高一深,悬殊若此,似乎“夸过其理”。然而这不过是借一高一深表现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于以见终南山高深广远,无所不包。究其实,略同于王维的“阴晴众壑殊”,只是风格各异而已。

“长风驱松柏”,“驱”字下得“险”。然而山高则风长,长风过处,千柏万松,枝枝叶叶,都向一边倾斜,这只有那个“驱”字才能表现得形神毕肖。“声”既无形又无色,谁能看见它在“拂”?“声拂万壑清”,“拂”字下得“险”。然而那“声”来自“长风驱松柏”,长风过处,千柏万松,枝枝叶叶都在飘拂,也都在发声。说“声拂万壑清”,就把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统一起来了,使读者于看见万顷松涛之际,又听见万壑清风。

这六句诗以写景为主,给人的感受是:终南自成天地,清幽宜人。插在这中间的两句,以抒情为主。“山中人自正”里的“中”是“正”的同义语。山“中”而不偏,山中人“正”而不邪;因山及人,抒发了赞颂之情。“路险心亦平”中的“险”是“平”的反义词。山中人既然正而不邪,那么,山路再“险”,心还是“平”的。以“路险”作反衬,突出地歌颂了山中人的心地平坦。

硬语盘空,险语惊人,也还有言外之意耐人寻味。赞美终南的万壑清风,就意味着厌恶长安的十丈红尘;赞美山中的人正心平,就意味着厌恶山外的人邪心险。以“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收束全诗,这种言外之意就表现得相当明显了。

本文来自作者[钭玉轩]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putao.com/pu/170.html

(19)
钭玉轩的头像钭玉轩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钭玉轩的头像
    钭玉轩 2025年09月24日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钭玉轩”

  • 钭玉轩
    钭玉轩 2025年09月24日

    本文概览:作品概况作品名称:终南别业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王维 作品体裁:五言律诗中岁颇好道①,晚家南山陲(chuí)②。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③。 行到水穷处,...

  • 钭玉轩
    用户092406 2025年09月24日

    文章不错《终南别业释义》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葡萄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