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只小鸟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只小鸟》教案设计

有几只小鸟 总第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加法算式, 并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使同学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内容 第45~46页内容和“做一做”,练习七的第4~8题。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8和10的加法,谁能说出,计算方法。

(2)开火车,快速说出结果。

二、新授

(一)、出示主题图

1、学生观察,列式,计算,。

2、说出计算方法。

(把其中一个数分开,使其中一个数与另一个加数的和为10,,然后再与另一个数相加。)

7 + 6 =13 7 + 6 = 13

3 3 3 4

3、做一做,说一说。

凑10法

4、圈一圈,算一算。

先圈出10,再把剩下的加上。

5、练习。

接着往下算

三、巩固练习

1、 84页第1题

先看图,观察,在列式。

用方法计算结果。

2、第2题,

学生自己做,汇报结果。

全班交流。

3、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84页第3题。

4、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7 + 6 =13 7 + 6 = 13

3 3 3 4

课后反思:

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课件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快乐的午餐比多少》教案及板书设计

快乐的午餐 总第8课时

教学内容: 快乐的午餐(比多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中,直观认识两个数量(10以内)间的相等与不等关系。

2、能力目标:结合动手操作活动,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

3、情感目标:继续学习并养成认真倾听,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教学难点 :结合动手操作活动,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主题图:一群小松鼠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动物餐厅,准备美餐一顿,爱动脑筋的小松鼠发现了好多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板书:快乐的午餐

二、操作感知,感悟“一一对应”

1、让学生动手操作,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

①盘子够吗?学生说出后,你是怎么知道的?6和6一样多。要比较物体的多少可以数数;也可以一个对一个的进行比较。老师这里有松鼠和盘子图,我们一起来摆一摆,看看盘子到底够吗?一只松鼠要发一个盘子,那我们就把一个盘子对着一只松鼠摆,一个对着一个。

②勺子够吗?餐厅里的勺子够吗?我们一起来摆一摆。指名学生摆一摆。

③杯子够吗?有了盘子勺子,还要给每只小松鼠准备杯子,餐厅里的杯子够吗?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先读一读小动物说的话,然后小组演一演,借助学具摆一摆,最后全班交流

2、看图让学生说一说哪个最多、那个最少。理解“多少、同样多、最多、最少”的含义。

三、练习反馈,强化思维

1、拍手游戏,前后呼应。

如:师拍3下,你和我一样多。生相应拍手3下。

师拍4下,你比我多。生相应拍手5下。(指名说)

师拍4下,你比我少。生相应拍手3下。(指名说)

2、画一画。完成教材“练一练”的第1题。

引导学生先读每道题的要求,再按要求画。画完后,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练一练”第2、3题。

4、完成教材“练一练”第4题。

四、课堂小结

回忆下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快乐的午餐

比多少

同样多 最多 最少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猫吃鱼》课件三篇

 导语: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课件怎么写?以下是我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课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课件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66—67页“左右”。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有趣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2.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描述物体的左右关系。

 3.结合摆一摆、做一做等活动,体会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能初步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

 学具准备:文具盒、尺子、卷笔刀、橡皮、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2.板书课题:左右

二、联系自身,体验左右

 1.说说你的两只小手平时都能做些什么呢?

 2..找一找,摸一摸,指一指

 找出自己身体中一左一右的好朋友,摸一摸,指一指。

 3.动作游戏,我说你做

 老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

 活动由易到难,先做方向一致的,再做方向不一致的。

三、应用提升,解决问题

 1.摆一摆,说一说

 (课本66页问题二)

 听老师口令摆文具。

 组织学生按照左右的位置关系,摆一摆熟悉的文具,在操作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并根据摆出的文具回答问题。

 2.做一做,玩一玩

 (课本66页问题三)

 小猫去小兔家做客,怎么走?

 用我们刚刚学习的“左右”知识和前面学过的“上下”知识来描述小猫的行走路线。看看有几种走法?要选择最近的。

 3. 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1)老师和学生面对面

 (2)同桌面对面

 (3)爬楼梯

 (课本67页第6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判断,然后请学生表演,帮助学生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4. 说一说,指一指

 (课本67页第3题)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进一步巩固对左右的认识。

 5. 画一画,说一说

 (课本67页第4题)

 学生独立思考,画图试一试(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就行),全班交流。

 6.机动

  四、全课小结

篇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体会由多到少,由有到无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数学情境

 1.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猫吃鱼”图。

 有一天,猫妈妈有事外出,她给小猫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你们猜是什么?对了,是小猫最爱吃的鱼。(出第一幅图)数一数,猫妈妈给小猫准备了几条鱼呢?

 师:猫妈妈给小猫留了3条鱼,你猜后来会怎么样呢?请你们认真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课件出示“小猫吃鱼”片段2,3,4。

 2.师:你能把这4幅图连起来,编成一个故事吗?把你编的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

 生同桌交流后教师指生交流。

 二、建立数学模型:

 1.师:在“小猫吃鱼”的故事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可以一幅图一幅图的提问题,也可以连在一起提问题)

 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生可能问:小猫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小猫又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小猫再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以上一一在“小猫吃鱼”课件片段2,3,4上出示。

 2.师:你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想一想,怎样列式?

 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互相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巡视,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中的每个数都表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①3-1=23-2=13-3=0

 ②3-1=22-1=11-1=0

 讲一讲每个算式的意思。

 以3-3=0这个算式为例:小猫太喜欢吃鱼了,它把所有的鱼都吃了,它吃了几条?(3条)还剩几条?应该怎么列算式呢?(3-3)一条没剩用几表示?(0)3-3=0

 为了进一步理解得0的过程,我设计了动手操作的环节—----摆小棒:

 3.听老师的口令摆小棒。

 摆1根小棒,拿走1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1-1=0)

 摆2根小棒,拿走2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2-2=0)

 摆4根小棒,拿走4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4-4=0)

 摆5根小棒,拿走5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5-5=0)

 5-5=0这个算式中,前面的5表示什么?(我们摆的5根小棒)后面的5表示什么?(拿走5根)得数0表示什么?(都拿走了,还剩0根)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桌之间说一说。(发现相同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

 4.游戏活动:玩“青蛙跳水”的游戏,拿5个乒乓球,一盆水,把球往水盆里投,看能投中几个,有几个没投中,(也可先预设自己能投中几个,)再列出相应的算式。

 投中1个,有几个没投中?5-1=4

 投中2个,有几个没投中?5-2=3

 投中3个,有几个没投中?5-3=2

 投中4个,有几个没投中?5-4=1

 投中5个,有几个没投中?5-5=0

 投中0个,有几个没投中?5-0=5

 青蛙跳水的游戏实际上是套圈的铺垫。

 5.课件出示第28页“试一试”(套圈)。你能根据图和所给的加法算式,列一道减法算式吗?

 1+3=44-()=()学生可能出现4-1=3或4-3=1

 说一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个练习,体会加法和减法意义的联系,加减混在一起,也能提高学生兴趣)

 还有其他的可能吗?你能列出算式吗?和同桌说一说。

 6.你们玩过“吹泡泡”游戏吗?课件出示,(吹泡泡)。请你们认真观察这幅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再列出算式。

 三、练习应用:

 1.29页第1、2题,可以变换一些形式,比如说:小动物找家;找朋友;摘星星等方式来巩固5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2.29页第3题,这是一道开放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展开想象,培养求异思维。

 可能出现:5=4+15=1+45=3+25=2+35=0+55=5+0

 5-4=15-1=45-2=35-3=25-5=05-0=5

 3.29页第4题,有5个小朋友,桌上只有4个杯子,3把勺。差几个杯子?差几把勺?看懂题意,再列算式解决。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学会了得数是0的减法)

 出示:□-□=0,你能说几个?(老师设计了一个开放题)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尊重和体现编者的意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寓教学于活动之中,让学生轻松地投入学习活动。在情境创设阶段,通过学生所喜爱的童话故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建立数学模型阶段,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游戏、思考等一系列活动,让他们手脑并用,自主探索研究,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拓展阶段,注意采用多种有效的练习方式,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篇二

 一、教材分析

 “小猫吃鱼”这一课是北师大版第一册数学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第四节的内容。加减法是学生学习加减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加减法的基础。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刚学完5以内的加减以后出现的。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情境——小猫的一天:从吃早餐到去看好朋友小鸡,再到公园游玩,这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也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含义。2、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使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能正确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含义,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二、教法

 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拘泥于教材,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学生学习时,往往接触的不是现实的条件,而是一种情境,本课教学引入了“小猫的一天”,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加减法计算的需要,从生活实际出发,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利用对问题的探究,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2、联系实际。这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而是应该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4、在本节课中,多处让学生通过“说”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用自己的思考方式,自己的语言谈自己的算法,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节课也多处用到过渡语是为了使小猫的一天各个环节能够连接。

 三、学法

 (一)编数学故事,激发兴趣。

 首先故事导入,引入了“小猫的一天”的生活情境后,用课件出示小猫吃鱼的图,让学生观察并猜一猜小花猫接下来会怎么做,让学生各抒已见,发挥想象,说说小猫吃鱼的故事,并列出相应的算式,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含义。在这一环节里通过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有效地引领学生在看图说算式的数学活动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得课堂教学获得了“激趣”(情感层面)和“感知”(认知层面)的双赢。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自评、他评、师生互评。

 (二)自主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首先,通过过渡语,引入小鸡吃米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其次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小鸡吃米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并用白纸记录下来。最后展示成果。通过开展个人说加减法算式、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加减法算式、评价等数学活动,“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对学生而言就不再是单纯接受的数学知识,而是自身体验的数学成果。当学生所写的加减法算式得到组内同学的认同、全班学生的肯定时,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得到了的激发和巩固。

 又如让学生看淘气吹泡泡图(课件出示),小组内交流观看结果的意见,形成共识。通过学生有目的的交流再结合书中的“试一试”的练习,体会到被减数变化的减法算式的意义。又如,破密码(课件出示)是对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

 (三)进行游戏,加强课外延伸。

 由于书上套圈游戏在室内较难组织,因此我把这部分内容换成夹玻璃球游戏,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过渡语:猫妈妈非常疼爱小花猫,有一天它钓了三条鱼,给小花猫当作早餐。(课件出示一盘可口的鱼〈三条〉,一只直流口水的小花猫)。接着教师提问:小花猫接下来会做什么呢?请大家猜一猜。你能用算式说明你猜的故事结果吗?在开始就创设“小猫吃鱼”的情景,增强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合作,理解新知。

 1、活动1,编故事:

 首先让学生广开思路说说小花猫的故事结果及相应的算式。教师适当给予鼓励肯定的评价。(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初步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含义)

 接着引导学生看书:,书中那只可爱的小花猫是怎样做的呢?谁愿意说一说小猫吃鱼的故事?同时课件相应演示,这样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含义。

 2、活动2,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首先在这里我设计了过渡语,小花猫吃了早餐后去找它的好朋友小鸡,看到小鸡们在吃早餐。(课件出示5只小鸡和两个盘子)

 接着提问:聪明的小朋友,小花猫会看到什么情况出现呢?请大家动手用学具摆一摆小鸡吃米的情况,边摆边根据课件出示的格式:5=()+()、()–()=()来写算式。

 最后用课件演示各种情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3、活动3,自主探索,深化理解

 用过渡语连接到下一个环节:小花猫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轻松过关了,猫妈妈让小花猫到游乐园玩一天,到了游乐园,看到小朋友们正在吹泡泡呢,真漂亮,我们来看看淘气吹的泡泡怎样呢?课件出示四个泡泡图:图1吹了5个泡泡;图2破了1个;图3……

 让学生观察后说图意及相应的算式。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到被减数变化的减法算式的意义,

 4、活动4,口算能力的训练

 进行玩夹玻璃珠游戏前,先要破解密码(课件出示口算题目,正确了能进入下一轮游戏,还能送礼物)这既训练了学生口算能力,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趣味游戏,加强课外延伸

 破解密码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夹玻璃珠游戏,其他人观察并计时,游戏做完之后,把过程或结果用数学知识表示出来,记录在纸上,最后学生展示结果。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学习,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

 (四)课堂总结

 先让学生说说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说说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其他小朋友呢?通过自评、他评和师生互评,使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

 接着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陪着小花猫玩了一天,不但学到了数学知识,还知道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你们认真观察,就能发现许多数学问题。

 

篇三

 教学目标:

 1、根据现实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根据现实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较熟练进行“5”以内的减法。

 教学重点:体会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培养有序的思维

 教学准备:小鸡卡片5张、

 食盘卡片2张。

 小纸条板书:

 ⑴原来有条鱼

 ⑵吃了条

 ⑶还有几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我们继续研究减法问题。

 1、读“小猫吃鱼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引导:

 ⑴原来有条鱼

 ⑵吃了条

 ⑶还有几条?

 2、小组合作。可能有哪些情况,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先想一想,再跟同学说一说,最后把想到的听到的所有减法算式写在本子上。

 3、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4、观察吹泡泡图,从这组连环画里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三、应用实践

 1、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直接完成在书本上)

 2、算一算,指名学生说一说,这道题你看懂了么?怎么来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小鸡抢食。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小组交流后,独立完成题目。

 4、数学故事。

 (1)小组交流讲述故事,发现问题

 (2)小组汇报,提出问题

 (3)尝试解决问题

本文来自作者[一吃就胖小光旭]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putao.com/pu/1585.html

(18)
一吃就胖小光旭的头像一吃就胖小光旭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一吃就胖小光旭的头像
    一吃就胖小光旭 2025年10月03日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一吃就胖小光旭”

  • 一吃就胖小光旭
    一吃就胖小光旭 2025年10月03日

    本文概览: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只小鸟》教案设计有几只小鸟 总第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同学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加法算式, 并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法的计算...

  • 一吃就胖小光旭
    用户100312 2025年10月03日

    文章不错《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只小鸟教学设计》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葡萄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