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⒈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
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⑸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⒉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⑵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⑶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⒊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
⒋时间:1914年——1918年⒌主战场:欧洲⒍主战线:西线(决定性作用):英法比——德 东线:俄——奥匈德 南线:
⒎经过:
第一阶段:1914年主动权在德方实施“施里芬计划” 西线马恩河战役,(首次重大战役)东线俄军进攻东普鲁士战役,德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第二阶段:1915—1916年 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三大陆战一大海战:西线的凡尔登(时间最长最惨烈)、索姆河战役(坦克)(规模最大)和东线的俄军夏季攻势;英德日德兰海战(最大的海战);
第三阶段:1917—1918年 美、中等国参战(原因、影响);俄国退出战争(原因、影响);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
⒏为什么在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
⑴美国与英法存在着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
⑵美国与协约国之间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
⑶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战争形势变化
⑷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参战契机
⒐分析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⑴经济实力处于劣势;
⑵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⑶内部与国内矛盾的尖锐;
⑷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⒑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来分析原因)
⒒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
⑴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西欧相对衰落和美日崛起
西欧的相对衰落体现在:①经济受重创:曾经领先世界的西欧,生产水平远远低于战前,相对衰落,中心地位受挑战;②精神遭打击: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③英国更衰落:战前已丧失工业第一强国地位
美日的崛起体现在:①美国:战后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向纽约②日本: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由债务国变债权国
⑵战争引起革命与独立的浪潮
参战国的革命与独立:①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影响欧美工人运动②德国与匈牙利:分别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和匈牙利革命,是失败的伟大尝试;③中东欧政治版图发生剧变:一战摧毁了四个帝国—德俄奥匈奥斯曼,诞生了一批独立国家
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①原因:列强的奴役与掠夺,激化民族矛盾;宗主国放松控制引起的本国新兴阶级力量的壮大;②影响:奠定了二战后摧毁殖民体系的基础;
⑶战争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补充人教版)
①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飞机进入实用阶段、汽车取代马车、缺乏原料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等等;
②一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职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职能加强;
③一战改变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人民要求和平的反战运动高涨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的影响。
高中历史 铁路考点
中国历史上重大的人口迁移事件。主要因为战乱所致。主要有十个:
一、永嘉之乱,晋室南迁,中原汉族南下江南、湖南、湖北。
西晋末年,发生了八王之乱,晋朝的实力大打折扣,北方的少数民族趁机南下,侵占了中原的腹地洛阳,这就是历史上的有名的五胡乱华。中原汉族中王室贵族和富户、大户相继南迁,以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很多侨乡。
二、安史之乱,中原涂炭,河南、河北、陕西的汉族居民南下江淮,西入川。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给唐王朝的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更为严重的是,此后中原地区陷入了长达百年的藩镇割据的混乱状态,相对和平的南方再次成为中原居民逃避战火的首选之地。
三、靖康之耻,天子蒙尘,金兵南下,高宗南渡,中原居民大规模南迁。
关于这次他逃亡,很多明清小说、戏曲中都有记载。累计南下移民500万,是最大的一次中原汉民族南迁。 今东南各省,甚至远至福建、广东都有大量北方移民,其中比较集中的地区是苏南浙江一带,更加密集的移民区则是从苏州至宁波一带,当然最高度集中是在杭州城里。
这次移民活动,形成了今天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客家人”族群。金入主中原不久,蒙古崛起,继续南下侵占中原。中原人不断南迁,河南十室九空,成了历史上人口最少的时期。四、明初洪洞大槐树移民,从山西南部向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中原地区的大规模移民。
五、明末清初的30年战乱,四川被祸最惨。
四川之所以要“填”,是人口极度稀少,需要充实。张献忠入川,四川成了四战之地:明军滥杀,清军滥杀,地方豪强滥杀,乡村无赖滥杀邀功,张献忠更大开杀戒;继而是南明与清军的战争;还有吴三桂反清后与清军的战争。四川人民遭到了一次次的战乱和屠戳。据官方统计,四川全省残余人口约为60万人,成都全城只剩下7万人,一些州县原有人口只剩下10%或20%。
明末清初的战乱
清初的湖广填四川,湖广是个大地理概念,包括两湖、两广、江西、福建等南方省份。在一个世纪内,四川接纳移民达600多万人。当代四川人口中 80%以上的家庭是清代“湖广填四川”大移民的后裔,总数达六、七千万人之巨,在成都,这个比例更高,达95%以上。
六、粤、闽等沿海居民的下南洋。
南洋的地理概念主要是指包括当今东盟10国在内的广大区域。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末年,不堪战乱的普通百姓和权力失落的前朝贵族纷纷移居海外。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因此这种迁徙历史上称为“下南洋”。但真正意义上的下南洋是从明末清初开始的,到清朝末年达到高潮。到1905年,海外华侨总数已达700万人。
七、晋商和陕北居民的
走西口
(2张)
,形成了今天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汉族人口。
走西口的时间,大概是在明代的中期开始,那么截止时间大概到清朝末年,其中的高潮应该是在明末清初,这个时候数量是最大。走西口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由于山西当时人口比较多,所以生活比较困难;另一部分人就是由于在内蒙这一带,当时的边防需要,所以晋商就是在明代中期时候,内蒙边防的需要发展起来的。那么一部分人走西口,就是为了适应这种要求,到口外去发展商业,发展贸易,以至于到后来的票号。
八、山东、河北、河南的闯关东,形成了今天东北的多数居民。
“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向东北移民的略称,闯关的以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人为多,而其中又以山东人为最。山东又以胶东最多,几乎村村、家家都有“闯关东”的,甚至村里青年人不去关东闯一闯就被乡人视为没出息。关东之要“闯”,清王朝把东北作为龙兴之地,是不准汉族迁入的。明朝末年的汉族人,要么逃回关内,要么变为满族了。
九、抗日战争时期河南人沿陇海铁路的西北大移民。
河南人沿陇海铁路大规模西迁是由三大历史事件造成的:一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大规模侵华,群众往西安等大后方逃亡。
十、新中国成立及以后半个多世纪的移民路线。
新中国成立前后,伴随着解放军的南下,国民政府的垮台,大批军政人员、家属和富豪逃离大陆,前往台湾、香港、缅甸等地区,有的甚至远赴欧美。据报道,仅到台湾的就有200万之众,那么,解放时逃离大陆的人员应该不下300万之众。建国后,有几次大的迁徙活动。
中国第一条小铁路——展览铁路。1865年,英国商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沿着护城河修建了一条一里长“展览铁路”德小铁路,这是中国出现最早的一条铁路。不久,清统治者以:“观者骇怪”为由,勒令把它拆掉。严格地说,这还不能算作实质意义上的铁路。此事,在李岳瑞的《春冰室野乘》,有记:“同治四年七月,英人杜兰德,以小铁路一条,长可里许,敷於京师永定门外平地,以小汽车驶其上,迅疾如飞。京师人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举国若狂,几至大变。旋经步军统领衙门饬令拆卸,群疑始息。此事更在凇沪行车以前,可为铁路输入吾国之权舆。”
中国第一条营业铁路——淞沪铁路。1876年,上海怡和洋行英商在未征得清政府同意的情况下,采取欺骗手段在上海擅筑,擅自修建了淞沪铁路(从吴凇到上海),于1876年7月建成通车,全长15公里,经营了一年多时间,这是中国最早办理客货运输业务的第一条铁路。后来清政府用28万两白银将其赎回,全部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了。
中国人自修第一条的铁路——台湾基隆矿区铁路。1877年,洋务派大员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基隆煤矿的老寮坑矿地至滨海泊船处,自行修建台湾基隆矿区铁路,开创了我国自行修筑铁路先河。唐廷枢云:“若煤铁并运,即须自筑铁路,方可大见利益。是台北矿务,煤井未开,铁路先已筑成,正此之谓”。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铁路公司——开平铁路公司。1881年中国人建成自己修筑的另一条铁路——唐胥铁路。该铁路自唐山起至胥各庄(今丰南县)止,全长9.7公里。采用1.435毫米的轨距和每米15公斤的钢轨。这条铁路是为了开发开平煤矿,在清政府洋务派主持下,由开平矿务局负责集资修建。1886年,成立开平铁路公司,收买唐胥铁路后开始展筑,并独立经营铁路业务。开平铁路公司是中国自办的第一个铁路公司。1887年,唐胥铁路展筑至芦台,1888年展筑至天津,1894年天津至山海关间通车,改称津榆铁路。
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运客的铁路——台湾基新铁路。刘铭传于1887年奏准修建台湾省铁路。线路以台北为中心,向东到基隆港,向西南到新竹,分别于1891年和1893年建成,两段共长约107公里,轨距 1,067毫米,轨重每米18公斤。这是中国第一条官办且运客的铁路。
中国人自己修筑的铁路——唐胥铁路,1881年开始修建的唐山至胥各庄铁路,真正成功并保存下来加以实际应用的第一条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
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京张铁路(丰台柳村--张家口)。京张铁路总设计师:詹天佑(1861---1919),江西婺源人。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1906年开工建设,1909年建成通车。1923年平绥铁路/京包铁路(北京(北平)--张家口--包头(绥远))建成通车。
中国第一条华侨出资兴办的铁路。是1905年修筑的潮(州)汕(头)铁路。
新中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成渝铁路完全采用国产材料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自四川成都至重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干线铁路,全长505公里,1950年6月开工,1952年6月通车,1953年7月交付运营。1952年6月13日成渝铁路全线竣工,举行通车典礼,滕代远(曾任铁道部部长)为通车剪彩。这条铁路的建成,使四川人民四十多年来的愿望得以实现。
中国第一条穿越沙漠的铁路——包兰铁路。包兰(包头至兰州)铁路穿越茫茫腾格里沙漠的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1954年10月动工,1958年8月1日全线通车,全长990公里。它横贯内蒙、宁夏、甘肃三省区,几十年间,沙漠科研人员和固沙工人在铁路沿线的沙丘上共铺设草障67000多亩,种植树木1亿4千多株,形成了一条长55公里、宽500米的绿色长廊,使包兰线的通车至今,从没有因沙害引起任何行车事故,被国外专家誉为“中国人创造的奇迹”。这一治沙工程被誉为“世界奇迹”,并荣获联合国“全球500佳环境保护奖”。
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四川与全国沟通的第一条铁路,又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北起陕西宝鸡,过略阳、阳平关入四川,再经广元到达成都,全长669公里,四川境内374公里。
中国第一条复线电气化铁路——石太线。全长235公里,电气化改造总投资5.1亿元。第一期工程石家庄一阳泉段117公里于1975年开工,1980年9月通车。第二期工程阳泉一太原段118公里,1982年9月通车。
中国第一条跨海铁路——粤海铁路,粤海铁路2003年1月7日正式开通。总投资45亿元,由“两线一渡”工程组成,即广东省境内的湛江至海安铁路139公里、琼州海峡铁路轮渡24公里、海南省境内的海口至叉河西环铁路182公里。
中国第一条高速磁浮铁路——上海浦东高速磁浮铁路。全长30公里,平均运行速度达到每秒60-70米。除启动加速和减速停车两个阶段外,列车大部分时间时速为300多公里,达到最高设计时速430公里的时间有20多秒。
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由西宁至格尔木段和格尔木至拉萨段合成,全线总里程达1142公里。青藏铁路格拉段标高全部在海拔3000米以上,其中海拔高度4000米的地段有965公里。历经4年2005年10月15日,全线贯通。
我国首条四线铁路——广深四线建成通车,2007年04月13日3点,广深四线最后一场大封锁施工在布吉火车站北头顺利结束,宣告我国首条四线铁路全线正式建成通车。
本文来自作者[裁云锦]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putao.com/pu/150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裁云锦”
本文概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⒈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⑵列强的三...
文章不错《高中人教历史 地理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