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歌介绍

 本文为大家介绍东北民歌相关音乐基础知识。

 东北民歌是指流传于东北三省汉族小调的统称,它的歌词是东北人民生活语言的诗化。由于地理、语言、生活习性养就了东北人豪爽的气质,在民歌中往往得以充分体现。东北民歌中有些曲调是受地方戏二人转唱腔的影响,所以显得非常富有地方色彩,生动活泼,反映了劳动人民开朗的性格和丰富的生活情趣。东北民歌的特点一般音调比较高亢嘹亮,旋律宽广,气韵悠长,声音运用上也比较刚直。《东北风》、《月牙五更》、《摇篮曲》及《小拜年》已成为具有东北代表性的民歌,久唱不衰,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民歌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及魅力。

 东北民歌可分为三大类:山歌、歌舞曲、萨满调

山歌

 山歌又分?长调、?短调?,?长调?高亢刚健,节拍自由;?短调?曲调平稳,节奏规整。

 歌舞曲

 歌舞曲大多为一领众和形式。

萨满调

 萨满调是为请神、跳神、祭祖、葬礼时唱的歌,曲调吟诵式,多为领和。鄂伦春民歌为五声音阶。以宫调式、羽调式居多。他们最喜爱的民歌有《额呼兰.德呼兰》,是一首歌颂大自然的歌。

 内容方面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东北民歌的内容常常是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和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它唱出了人民的痛苦和欢乐,记述了黑土地上的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而且还具有鲜明的阶级意识和强烈的阶级感情,爱与憎的倾向总是鲜明得毫不隐讳。旧社会,劳动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日寇的铁蹄践踏东北三省。那时黑土地上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悲惨的情景在东北民歌中体现着,如《煤黑子苦》就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表现了东北汉子对现实生活的强烈不满,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解放后广大劳动人民又创作出许多唱翻身,唱解放,歌唱领袖,歌唱***,歌唱自由幸福生活的歌曲。如:《新东北风》、《翻身五更》等。

 在东北民歌中有许多歌曲是与生产劳动实践密切相关的,如节奏鲜明的劳动号子:《哈腰挂》、《拨粮包号子》、《打路基歌》等,有的直接反映劳动的场面、劳动的情景、劳动的心情,也反映广大劳动人民勤劳勇敢、不怕困难,充满人定胜天的必胜信念,如:《姐妹上场院》、《卖饺子》、《生产忙》、《气死龙王》等。也有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爱情及地方习俗的歌曲。如:《摇篮曲》、《瞧情郎》、《反对花》、《回娘家》等。

 东北民歌,孕育在这片黝黑的土地上,孕育在豪爽、乐观的东北人的血液里,它们把人们劳动中的苦与乐、生活里的喜与悲,把民俗、情趣、青山、秀水,把小伙子、俊姑娘那份羞答答的爱用欢畅的、粗朴的、奔放的、柔婉的腔调唱出,织出了一幅幅色彩浓烈独具地方风味的民俗画面。新货郎、瞧情郎、乌苏里船歌等,每一首歌里都散发着黑土地上的玉米香,每一句歌词里都透出东北人的豪气。

 调式方面

 东北民歌以小调为主,以宫徵调式为多,也有商羽调式。

 如:《东北风》、《放风筝》、《翻身五更》、《庆新年》、《小看戏》、《回娘家》、《摇篮曲》等均为徵调式,《丢戒指》、《卖饺子》、《秀云肩》、《小拜年》等均为宫调式;《茉莉花之二》、《正对花》等为商羽调式。东北民歌总体上给人以明朗、活泼的感受。

 旋律方面

 东北民歌的曲首往往是同音反复、或使用重复的表现手法,二者也常常叠用,继而用?加花?或?放宽?或?紧缩?等手法。

 东北民歌在旋法上常出现四度旋律音程的同时,更突出使用小三度音程,旋律性较强,节奏规整。人民很善于运用音乐的表现因素,短小简练的手法,创造出鲜明、准确而生动的音乐形象,表现深刻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东北民歌旋律清新明朗,节奏规整,接近自然语言形态,多采用2/4拍,形象准确生动,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表现手法上还有这几个突出的特点:

 ①运用四季、五更、十二月等来取缀多段唱词,形成分解歌的形式。例如《正对花》、《反对花》、《翻身五更》,以此表现出人民较高的创作才能及艺术性。

 ②衬字衬词的使用是东北民歌的特点,如:《小看戏》表现出东北人特有的诙谐、风趣。

 ③舌尖颤音贯穿全曲,加上模仿锣鼓声所使用的衬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东北民歌?活俏浪逗?的特点以及高超的演唱技巧。如《正对花》。

 有时歌词中方言的运用,更突出了东北的地域特征,听起来让人有亲切感。

 艺术价值

 东北民歌表达了东北人民勇敢的精神、勤劳的作风及火热的情怀。它凝聚着东北人民的智慧,是关东人民的杰作,东北民歌在我国的民间歌曲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东北民歌深受人们的喜爱

 东北民歌王郭颂继承丰富和发展了东北民间音乐,赋予它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新的生命。同时,他又通过自己独具特色的演唱,把东北民歌和具有东北地域风情的创作歌曲介绍给了全中国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使东北地区的音乐在中国和世界音乐园地里更为光彩夺目。

 2、东北民歌促进了?二人转?及东北大秧歌的发展

 传统音乐的五大类(即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从来都是互相影响和吸收,互相丰富互相促进的关系。但从基本的方面看,民歌又是其他各种音乐的基础。东北民歌也影响促进了东北的二人转、东北大秧歌。两者都从民歌中吸取材料。

 3、经典器乐曲源于东北民歌

 独奏曲《赛马》与《江河水》20世纪60年代初问世以来,风靡全国,轰动海外,成为我国二胡的经典曲目。其中《江河水》这首乐曲是黄海怀将同名的东北民歌《江河水》移植改编为二胡独奏曲,该曲悲愤的旋律如泣如诉,催人泪下。在1965年拍摄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以一盲公卖孙女的悲惨场面,配以二胡独奏曲《江河水》的悲愤旋律,深刻地表现了旧社会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此曲和《赛马》直到今天,仍然盛传不衰。而《江河水》已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之中。又有许多演奏家将东北民歌《摇篮曲》、《回娘家》、《月牙五更》、《瞧情郎》分别改编为小提琴曲、唢呐独奏、板胡曲及爵士乐等,让人耳目一新。随着现代化的电声乐队的发展,东北民歌又有新的演绎,为东北民歌注入了新的生机。

 4、东北民歌的精髓滋润艺术家的创作

 八十年代创作的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王德词刘锡津曲)描绘了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塑造了北方人纯洁、崇高的精神境界,旋律宽广而婉转。《十五的月亮》(石祥词、铁源曲)赞颂了军人及军人的妻子为祖国守边防,甘于奉献的精神,旋律优美而细腻。还有《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想给边防军写封信》、《辽河水从我家门前走》这些歌曲,一问世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广为传唱,家喻户晓,如今已成为经典之作,久唱不衰。细细品味,旋律中都吸收了东北小调的味儿。这些艺术家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也许是有意的,也许是无意的,但是,这种艺术精髓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在黑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们的创作。

 新时代,《大辽河》、《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过河》、《家在东北》这些创作歌曲唱遍大江南北,也无不吸收了东北民歌的精髓。

 由沈阳歌舞团创作、演出的大型舞蹈系列剧《月牙五更》是曾获得文化部颁发的?文华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舞蹈艺术精品。它以东北民间广为流行的同名民歌《月牙五更》为主旋律,并以鲜明的关东舞蹈风格,描绘了关东大地人民群众世世代代拼搏向上的生存意识,构成了一幅幅多彩、情趣盎然、美丽纯情的生活画卷。该舞剧曾在中南海演出,并先后在上海艺术节、杭州艺术周、香港?神州艺术节?等艺术盛事上演出,受到国内外舞蹈艺术家的高度评价。再一次展示了关东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风貌。

歌名:月牙五更?

歌手:郭颂

所属专辑:中国纯美民间小调集2达坂城的姑娘

作词:佚名

作曲:佚名

一更啊里呀月牙出正东啊,梁山伯呀懒读诗经啊

思念祝九红啊,十载的那个同窗

情谊地那个重啊重啊,一别长亭啊哎哎呀哎哎哎哎呀

三更啊里呀月儿升正南啊,山伯与九红啊订下终身一件那

不料想啊未随人愿那,最可恨那个祝员外

他不该那个棒啊打呀,棒打鸳鸯散啊哎哎呀哎哎哎哎呀

五更啊里呀金鸡叫亮了天那,梁山伯呀闯进祝家山那

看九红啊在楼台前那,诉衷肠那个泪涟涟手拉手那个意绵绵

就像那蝴蝶双啊飞呀,飞在彩云间啊哎哎呀哎哎哎哎呀

扩展资料:

歌曲背景

全曲共分四句,分别结音于2—1—64—54,拍和拍的节奏变化,造成音乐情绪的丰富转换。首句为三小节,音调明快,落在商音上,为乐思的初步呈现。

第二句前半句重复首句,后半句引入新的音调材料,并比首句多出两小节,与首句之间在呼应的基础上又打破平衡,使乐思有所展开。第三句为转”句,通过改变音型、节拍,并转”句,通过改变音型、节拍,并缩短句幅来造成音乐的不稳定感,增强了旋律发展的动力性。

随后第四句的出现几乎毫无停顿,音调先上行再下行,直冲至全曲的最低音区,并以东北民歌(二人转)音乐的固定结束音型流畅自然地完成了音乐的陈述。

本文来自作者[怜兰]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putao.com/pu/1081.html

(16)
怜兰的头像怜兰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怜兰的头像
    怜兰 2025年09月28日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怜兰”

  • 怜兰
    怜兰 2025年09月28日

    本文概览: 本文为大家介绍东北民歌相关音乐基础知识。  东北民歌是指流传于东北三省汉族小调的统称,它的歌词是东北人民生活语言的诗化。由于地理、语言、生活习性养就了东北人豪爽的气质,在...

  • 怜兰
    用户092807 2025年09月28日

    文章不错《东北民歌介绍》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葡萄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